
經過此年會演講的合作,杜篤之期待年輕電影工作者能透過各種管道多瞭解SMPTE所制訂的各種規格、規範。他表示:「讓臺灣作品與國際規格接軌,越多人的參與跟知識分享,就能越快進步,事情做得越好。」
經過此年會演講的合作,杜篤之期待年輕電影工作者能透過各種管道多瞭解SMPTE所制訂的各種規格、規範。他表示:「讓臺灣作品與國際規格接軌,越多人的參與跟知識分享,就能越快進步,事情做得越好。」
而厚生演劇研究會這場由林摶秋一手編劇、執導,在臺北永樂座的首次公演(1943年9月),其水準之高,臺北帝大教授瀧田貞治(1901-1946)甚至將之譽為「臺灣新劇運動的黎明」。然而臺灣新劇運動的黎明,很遺憾只有一瞬。
試片後被譽為 2020下半年最溫暖人心,擁有極佳口碑與超強卡司的國片《孤味》,在11/6上映前已獲得第57屆金馬獎六項大獎提名。娛樂重擊這次特別邀請導演許承傑及製片陳郁佳,跟我們一起談談《孤味》的故事起源,以及製作過程背後的故事。
泛科知識10月24日舉辦審議式文化論壇,邀請政府單位及業界代表針對國片輔導金交換意見,並提供與會公民多面向觀點。
由文化部指導、泛科知識主辦的審議式論壇本月24日正式展開,聚焦探討國片輔助金制度。論壇上半場邀請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電影產業組楊秀玉組長、牽猴子整合行銷的王師、台北電影節策展人塗翔文及電影評論家鄭秉泓參與會議,針對台灣長片輔導金分流及補助方式做意見交流。
隨著劇軸發展,我們確實清楚感受到,健一不只為了贖罪而駐留,而是因為這個家就是他的根,支撐他的底。所以,他的內斂與不發聲,也不完全是因為愧疚,更是因為他終於找到歸屬,不用再去大聲呼疾,甚至因此扛下不屬於自己的罪。自此,健一的內斂,綜合了堅強、愧疚與歸屬,是一份比海還要深,比山還要高的羈與絆。
若說《俠女》劇終前高僧圓寂的場面,是導演對「禪」思想首次的正面書寫,之後他在《忠烈圖》、《迎春閣之風波》裡,雖又重回話本傳奇式的巧趣,文化底蘊無疑已經更厚更潤,林中的棋盤、客棧裡的眉眼情致,累積到《山中傳奇》和《空山靈雨》,一起迸發,臻至全新巔峰。
202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影音遺產日,國家影視聽中心展現了過去一年來的數位修復成果,於10月27日進行臺語電影《泰山寶藏》的首映(11/1 24:00 前可點擊連結到 Youtube 上看)。副執行長陳德齡接受娛樂重擊採訪時表示,數位修復對於臺灣電影的發展絕對是很大的貢獻,因為臺語電影裡包含許多在地元素,能讓人們以現代視角重新審視過去那個年代。
「不如就我先來給別人掌聲吧!」影視產業資訊平台《拍手Clappin》創辦人吳芮甄說,過去當演員時,每每站在舞台上,情緒總在期待掌聲,卻又失落未獲得之間起伏。也因此,當自己決定創業,想為台灣演員做點什麼時,於情上不免同理,另一方面,開拍每一場戲時所用的場記板,英文名(clapper)也源自於拍手(clap)一字,公司名稱因此而生,「我覺得拍手(這個名字)跟影視產業的連結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