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所舉辦的電視劇本創作獎今(112)年邁入第 14 個年頭,即日起徵件至 6 月 30 日止,入圍後完成分集大綱及完整劇本即獲得鼓勵金 10 萬元,短集數得獎作品最高可獲得獎金 60 萬元、長集數得獎作品最高可獲得獎金 120 萬元,歡迎熱愛寫作的人士踴躍參加!
Browsing: Promo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將在今年上半年完工,預計在明年上半年試營運。下半年會結合臺北藝術節、臺北兒童藝術節、臺北藝穗節等三大知名藝術節,搭配節目及士林美食,以「盛宴」為概念正式和大家見面。
臺灣向來是華語音樂的指標重鎮,北流的出現,補足了過去臺灣音樂產業的空缺,提供不同場地舉辦音樂表演;產業區可以做為臺灣流行音樂人才的訓練基地;文化館則保留了臺灣完整的流行音樂史;戶外廣場更以開放空間結合了藝術、商業、市集與演出活動, 真正落實「音樂即生活、生活有音樂」的文化態度。
黃韻玲表示,像美、日、韓等腹地廣大的國家,因為距離遙遠,在疫情前就已經習慣付費看線上演唱會。9月才剛盛大開幕的北流,因應後疫情時代,也正加速建置5G,未來就能提供客戶直播收費的選擇,「就像一個機場要有很大跑道,讓每架飛機都可以起飛,所以我們會把基礎建設好。」
由遊戲改編、徐漢強執導的驚悚國片《返校》,在台創下高達 2.6 億票房,不但成為當年國片之最,更為台灣恐怖類型電影立下頗具高度的里程碑。目前,《返校》也已改拍成電視劇,預計 12 月將於公視首播。
YouTuber、台劇配樂與主題曲、遊戲配樂等雖然都是音樂創作,但由於面對的群眾與想溝通的核心訊息不同,其實不但工法有所不同,所需要的音樂類型與效果也不同。娛樂重擊採訪了前後與 YouTuber 異鄉人、滴妹合作單曲的音樂製作人米奇林(MCKY),了解其如何為YouTuber 量身打造單曲;並採訪大慕影藝負責人、華研唱片代表、歌手周蕙與 Karencici,探討從台劇天花板《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做工的人》,影視公司在質感影集式的台劇浪潮中,怎麼跟音樂創作人做整體深入合作,而非只是搭配唱片公司現成主打歌的傳統作法;最後,另一個不可忽視的重點,當然就是近年台灣遊戲展現出的音樂新浪潮及其潛力,針對這部分我們採訪到《打鬼》製作人暨配樂家柯智豪、《返校》製作團隊與配樂家張衛帆。透過這些訪談與經驗的分享,試圖重新盤點異業合作的可能,及做出成功案例背後的關鍵方法論,希望能為產業打開更多新路與新想像!
隨著數位化的浪潮,全世界流行音樂的主流與非主流分野都逐漸模糊,正如黃子佼在金曲獎後丟出「要 20 個獨立樂團,還是 1 個超級巨星?」的提問所揭示,台灣流行音樂也正在面臨主流與非主流疆界的游移與融接。同時,因應不同渠道的新媒體與分眾開拓,各方音樂創作者與製作人,逐漸開啟不同的音樂發展模式,更隨著愈益興盛的「feat.」(按:英文中的正確說法應為ft.,為feature之縮寫)跨界合作風潮,開啟不同領域人才或產業的合作。
手機用戶會比較衝動,因為我們用手機購物時,如果想買,就會馬上買。網路世界講究視覺,螢幕正是針對眼睛的科技產品,我們要一直盯著,但也帶來資訊超載的副作用,我們也可能思考得比以前更快,甚至越來越常用眼睛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