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設計×藝術創作者:「深夜放電所」所長林凱裕

0

記者  邱怡婕  /原發表於此

走進打鐵街,停在接近巷底的門戶前,映入眼簾的是身穿螢光色的大男孩。這位大男孩就是劇場設計系出身,現為藝術團隊——「深夜放電所」所長的林凱裕。他曾參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於2018年舉辦的「EUREKA發現計畫」,後來更遠赴捷克布拉格參展,除了舞台設計,現在也從事更多不同的類型的藝術創作,那麼,他是如何被看見的呢?

從劇場藝術到劇場設計

身為台中人的林凱裕,目前已經定居台北12年。其實早在他要就讀高中時,就因緣際會進入國立臺灣戲曲學院的劇場藝術學系,來到台北闖蕩。但劇場藝術學系的課程,大部分不與設計相關,而是以技術為取向,主要培養舞台監督、燈光或音響技術指導等等的人才。不過系上同時也有繪畫相關的課程,所以林凱裕仍然認為課程很有趣。

因為缺少學科方面的學習,導致要參與學測、考取其他大學並不容易。因此在種種考量下,成績算前段班的林凱裕就選擇直升國立臺灣戲曲學院的大學部。升上大學後,林凱裕的人生開始有點不同,在學姊的介紹下,他來到兩廳院擔任前台工作人員,也在此看了各式各樣的表演,為他未來的舞台設計之路攝取了很多養分。2013年,與他一起在兩廳院工作的同事找他一起參與台北藝穗節,這是他第一次擔任舞台設計的職位,他也還不清楚這個工作的實際樣貌。因為對這個工作的熱情,他便認真準備並順利考取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劇場設計學系碩士班,學習關於舞台設計的知識,讓自己對這份工作的想像逐漸清晰。

在碩班就讀期間,林凱裕受到很多專業舞台設計的訓練,包含劇本分析、草圖繪製、模型製作等等。同時,他也在主修老師——王世信教授的影響下,讓他能夠突破自己本來的極簡風格,明白風格的形成必須經由適當的取捨,並非為了特定的風格而選擇表面的呈現。他在此過程中,逐漸發展成現在的螢光系、電子風的藝術創作者。

螢光系藝術創作者——林凱裕。(圖片來源/邱怡婕攝)

如何被看見

當問到林凱裕在設計這條路有沒有遇過什麼困難?他如此說道:「你怎麼被看見,這件事情滿困難的。」初期的過程雖然艱辛,要度過薪水不多的日子,並努力養活自己,有些人的熱情也許就此被消磨殆盡,但林凱裕其實算是滿幸運的創作者。從2017年世大運開幕式的舞台設計,到受邀參加衛武營於2018年舉辦的「EUREKA發現計畫」,再到後來各種工作上的合作與創立深夜放電所,林凱裕的熱情不但沒有被消磨,還在過程中遇見和他擁有一樣熱情的創作者並且互相扶持。

參與衛武營計畫的過程中,林凱裕不僅認識了各個領域中許多很出色的前輩、建立了人脈,他也接觸到不同人對不同議題的看法,彼此之間的腦力激盪使他成長很多。他和參與此計畫的其他六位工作者,一起創作了展演作品——《Lift Me Up》,此作品受到當年總統大選候選人被媽祖托夢的啟發,創作者們思考如何將台灣傳統的抬轎文化,搬去捷克布拉格參加「PQ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並呈現給外國人,使他們了解這個台灣文化。《Lift Me Up》後來也被衛武營搬回台灣,並於《EUREKA!2.0發現衛武營》展出,創作者們重新思考展演方式,將其製作成《抬轎》這個版本。在《抬轎》中,林凱裕除了舞台設計,更擔任展覽空間設計,佈展過程中衛武營給創作者們很大的空間自由發揮,對林凱裕來說,這件事是很幸運的,他擁有很大的空間得以實驗他想做的事。這次展覽不僅很完整的呈現後來成立的深夜放電所的風格、元素等等,也讓林凱裕更確定他未來的模樣。

《EUREKA!2.0發現衛武營》中《抬轎》的展覽空間設計中已可見深夜放電所元素。(圖片來源/林凱裕提供)

致力於設計參與現場

林凱裕一直努力探索更多劇場設計的可能性,他認為其實演出不一定要發生在劇場中,身處疫情時代,觀演方式勢必需要改變,那麼劇場該如何延伸?林凱裕討論到「2030年,我對於劇場的想像是什麼樣子?」他想要顛覆導演本位的劇場設計,將劇場轉成生活場景,這個理念也是深夜放電所的宗旨之一。關於設計參與現場,他希望設計出來的作品是有機的,也就是說,參展體驗是無法控制的,它可以隨著參與者的行為而產生不同效果,而不是由設計者定調參與者的體驗,這樣的想法,早在《抬轎》中,就已經可見其樣貌。

《Lift Me Up》中,參與者會向創作者問事,創作者會依循透過神轎軌跡產生的四個國字,為參與者解籤。有別於布拉格的《Lift Me Up》是創作者為參與者解籤,台灣的《抬轎》是參與者為參與者解籤。起初,團隊曾擔心為他人解籤的一方是否會不夠真誠,導致展演沒有想像中順利。令人意外的是,展演順應創作者的設計,自由的生長成了溫暖的模樣。其中有個小故事是,有個問事者向解籤處詢問自身的健康問題,解籤處的一位阿嬤以台語回應他:「你要好好照顧你的身體」,問事者居然因此流淚。設計參與現場更深刻的刻畫了人與人的連結,也的確顛覆了導演本位的劇場設計,將劇場演繹於生活。

充滿電子元素的深夜放電所

深夜放電所是由林凱裕與其碩班的學弟妹組成,當中不乏來自燈光、服裝、平面設計領域的創作者,他們各司其職一起打造深夜放電所,主要探討性別議題和當代生活經驗,這些主題都鮮明的呈現在其作品中,如:2017年彩虹嘉年華中展演的《愛愛愛愛愛愛愛》、2019年台北藝術自由日 「愛情神話」中《我愛你一分鐘》以及後來2021年延伸的作品《我愛你十分鐘》、2021年同根生〈山鬼阿妹〉的視覺統籌。深夜放電所最新發想作品為《反對你成為一名魔法少女》,此部作品受到《尋找小魔女DoReMi》的啟發,談論男女成長痛等性別議題,以反向邏輯談論喜歡魔法少女的人。雖然目前團隊成員皆忙錄於各自的工作,但也令人期待這部新作會如何呈現。 

林凱裕近年來的工作都和舞台設計較不相關,有很多人欣賞他其他才能,例如參與新店男孩〈無名之年 The Untitled Year〉的美術設計,都是對他的一種肯定。林凱裕說:「生活的每一刻都要去留意身邊發生的事,未來可能用得到,應該去組織成更有共感的意會,去紀錄並且好好應用。」這句話呼應深夜放電所的宗旨,從日常生活中出發,並企圖與觀眾產生共感,也是將劇場性的應用真的付諸行動。

林凱裕近期參與作品〈無名之年 The Untitled Year〉。(圖片來源/Facebook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喀報是陽明交⼤學傳播與科技學系經營的⾃媒體,作為⽵苗地區少數的學⽣媒體,由系上⼤三學⽣集結以往所學,從學⽣⾓度出發,提供客觀、中⽴且具深度的⽂章。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