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編劇的新(虎)年展望

0

文 / 黃嗣軒

最近生意不錯,可說忙得昏頭,雖然多是在寫稿與退稿的循環之間反覆掙扎,越是滿檔越是拖延的心理也開始躁動;但,感謝各方大德寬容以待,有案子能投入終歸是好事。

年前和姑姑吃飯,第一次聽她說起我從未認識的五姨奶的故事——五姨奶是我奶奶最小的妹妹,民國五零年末、父親國高中時,五姨奶和他老公曾經在彰化員林老家經營戲院,由三葉戲院改名的新生戲院是他們一手做起來的。

當時的戲院非常獨佔,五姨奶的事業迅速發展,後來買下了曾被稱作「員林西門」的中心——中華戲院,還跑到嘉義開了慶昇戲院。姑姑繪聲繪影地說,那時《梁山伯與祝英台》上映(應是1963邵氏版本),連續好幾個月影院都是滿座,排隊排到水泄不通,幾家戲院的收入加起來,可以買下台鳳到員林火車站一整條街的土地。

我谷歌了一下,差不多是條700公尺的路段,以台北的距離來看,是從善導寺走到台北車站。

可惜沒有。

姑姑語帶遺憾地說五姨奶家後來怎麼遭逢劇變,如同書架上看不到的那百分之九十非倖存者;對於不身在其中的我來說,那些未曾知悉、也沒有發生的當初如果,構不成什麼內心感傷。

但,衝擊仍然是有的。我才知道,父親說他幼時整天待在電影院陪奶奶上班,看過所有上檔電影的故事,原來是這個由來。

父親後來上了中央外文,主修法語,還到法國企業工作。雖然他沒有走上文藝之路,但我出生的時候,家裡的書櫃除了金庸、古龍、阿嘉莎和柯南道爾,還擺滿了珍奧斯丁、托爾斯泰、雨果、大仲馬、白先勇、張愛玲、紅樓夢和,非常有印象的是,咆哮山莊。(不熟悉的請一定要goo一下咆哮山莊

不難想像我後來從五年級開始寫武俠小說、國中迷上張愛玲、高中狂嗑卡夫卡和卡謬,二十幾歲還到巴黎流浪的人設是怎麼產生的。

雖然這個故事只佔了席間一小篇幅,但我內心的漣漪不斷擴張。吃完這頓飯,在陰雨的過年前夕,我忽然對自己的選擇有些宿命般的理解。只是,此時此刻的我不知道該說:「我與電影的緣分原來那麼早發生」,還是「不幸家人把文學帶進我生命」。


Bankoboev.Ru_usatyi_programist
(圖片來源:www.bankoboev.ru)

有在觀察影視產業的人會發現,這兩年可說是劇本創作機會最多的時候了。國際平台、本土平台、開發補助、紓困申請、國發基金、新電視台、創投市場、企劃徵件……支持開發寫作的金流非常多,相應的就是到處都在開案、在找內容、在做IP、在需要人手;再往下延伸就是教編劇教寫作的課程愈發蓬勃,投入的人才越來越多,產業前景一片火熱。

紅利多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分到一杯羹,我自然也受惠其中。這件事我是感恩的。

然而,對我一個從業多年還很不知名、總想站在乙方思考的寫作者來說,我對未來影視開發的產業走向還是趨於悲觀。這種悲觀是來自於我經歷了寫作生涯的幾個階段,加上接觸到許多市場現況後,感受到的現實環境與理想的差距。

我說的是專指「影視開發」的部分——也就是以產出劇本為階段目標,前期就會投入資源的公司與導演,還有以編劇和企劃為主體的那群人,而不是整個影視產業。

影視產業肯定會變好。會怎麼好我不知道,但觀眾能看到的作品數量、品質、能見度、討論度、外銷程度、周邊結合…等,肯定只會越來越強。這是競爭與累積帶來的產業提升,以目前的勢頭繼續下去,我相信未來幾年作品品質在平台上和觀眾間會更受肯定。哪天即使金流下降,至多只是產出數量減少,出來的作品條件還是會達到前所未有的商業高度。

特別說「商業」是因為,任何作者性強的產物都是不可複製的。產業要靠可複製可延續的製程支撐,讓獲利模式可預期,才會有資金與人才持續投入,也才有空間讓超越商業的天才出世,而非倒過來。

回到影視開發。整體產業在上升,但我認為「影視開發」這個部分則是在變形。一年多前,我分享過關於職業編劇的心路歷程:《你的創意真的一點都不值錢》《談錢傷感情不談錢連感情都沒有》等,得到許多指教,也很感謝相關創作者們的鼓勵支持。

那時的我,還很樂觀。我抱持的心態是:

「這行很苦,千萬別來;如果來了,請認清現實好好吃苦。」

現在,我不會這樣說了。

「影視開發」變得跟從前不太一樣。收入還是不穩,但其實整體拿到錢的機率變高了。尊嚴掃地的問題持續,卻開始有些變相的解法。現在做白工的機率降低,但如果以前是倒吃甘蔗,撐久了就會是你的,現在比較像是望梅止渴——

一開始就是甜的,走下去沒那麼難,但每個人都更可能在下一秒就忽然渴死了。


影視開發是什麼?基本上就是從創意發想到產出劇本這一階段,可以類比為影視產業的研發(RD)部門。簡單來說,劇本就是影視作品的紙上藍圖,從近幾年的作品案例來看,這個階段在台灣要用兩年起算,長達五六年的也有。

視製作規模的不同,整體開發費用佔比大多落在總預算的5%以下,這裡頭不只有編劇寫劇本的費用,還有企劃和田調的支出,以及這段期間公司的營運等。現在拍一部片幾乎都是三千萬起跳,目標國際的影集成本更高,倒推回來開發費用大致落在1-2百萬之間,換算一下就是拍一個影視作品的預算,可以支持25個劇本的開發。

開發的目標就是要產出劇本,產出劇本的目的是為了拍出影片,前端支持後端,底層支持上層,所以現在開發金流湧現,也就讓投入劇本創作的人才和公司增加。拉出近幾年的開發補助、優良劇本和創投徵件、公司徵件,就會發現——每年在開發的影視劇案件會多出一百多個,因為一個好的開發案而獲得資金的案例屢屢可見。

影視開發的錢現在更容易拿到了,整體影視業也越來越好,對於創作人才的需求也更多,那為什麼身為編劇的我要感到悲觀呢?這就回到了我這一年對接案市場的觀察,以及身為編劇的理想與產業現實的差距。

每一個想當編劇的人應該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拍出來。十幾年前,從科技業轉職編劇的黑米分享過「準編劇」這個詞,也就是說「寫了一些劇本但是沒有作品被拍出來的編劇」——這件事在未來不只會更容易發生,而是會變成常態。

開發的錢變多,代表投入開發就有可能獲利,製作公司可能會同時展開10個開發案,但並不代表有能力製作10個影視作品,有些案子就必須結在開發階段。對編劇來說,這裡面會產生幾種案型:「專門為了拿補助而寫的案子」、「拿到補助後必須產出劇本結案的案子」,以及「開發到一半決定被捨棄的案子」。

再來,編劇為了掌握版權和簡化創作流程,會選擇開公司去申請開發補助,錢是拿到了,劇本也出來了,但終究只是編劇的一人公司,沒有能力把劇本推到製作。這裡面也會產生一些現象:編劇習慣自己工作,沒有經歷產製流程,到了真的可以推往製作的時候,卻不具備相應的工作能力。或是編劇發現繼續申請開發是最簡單的工作方式,便開始以投稿和補助為目標,將心力都放在開發之中,跟影視產業直接脫節。

並不是說以前沒有這種現象,而是這類的狀況會變得很多很多。所謂的「編劇荒」是缺在影視開發的最前端,而不是缺在影視要進製作的那一端,兩者的差距就像當兵跟上場打仗一樣,已經不是言語能形容。

從大方向來說,市場上多了100個開發案,並不表示拍片預算多了100倍,而且劇本開發終究是創意產業,一個劇本一兩個人寫就夠了,不會發生開發的錢變多,因此十個人合作做出好劇本的現象。這代表在開發階段的競爭變得激烈,所以被淘汰的劇本比以前多也是個自然現象

有競爭才有進步,從這個單純的邏輯來看,開發人才的投入還是一件好事。因為開發階段的高度競爭,影視產業整體會提升,但身為只能投入開發階段的人——也就是編劇——要面對的就是更高的失敗率:更多的產出是不會被拍出來的,是在競爭裡面注定被淘汰的,而這件事也將成為未來編劇接案的常態。

這還不算上創作過程中被換掉、因為合不來而退出、版權被莫名轉移等原本就會遇到的編劇難題。

所以,這幾年的甜頭當然還是要盡力享用,只是想當編劇的人們可能也得更加警惕——除了東西更可能不被拍出來,在面對自己不平衡的情緒時,也要注意當開發紅利退卻之後,很可能連那些注定失敗的案子都不復存在。

到時,千萬不要讓自己渴死了。


我的悲觀淺見就講到這。有一些正面的想法可以跟大家分享:

  1. 開發的錢比較容易到手,所以努力存錢為未來做準備吧!無論編劇的路要不要持續,作為自由接案者,能不要窘迫到流落街頭總是好事。
  2. 開發的缺很多,代表編劇接案其實比以前更有選擇權,可以盡量選擇自己喜歡的題材和團隊去做,這樣即使失敗,也不會覺得過程什麼都沒有。
  3. 影視還是一個多人協作的產業,現在市場廣徵開發案,代表編劇更能主動帶案子去接觸公司方,因此手上如果有創意,就把它寫下來去找人交流吧!

我沒有產業分析的專業,所以只是從個人見聞出發,提供一些思索與想法。我是個底層的乙方,有屬於我偏剖的視角,如果講到一些產業現象是完全背離事實的,也歡迎各位先進提出指正。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虎虎生風;如果想要寫作,把錢賺到手之後好好理財吧!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