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國片
疫情漸緩,國片也躍躍欲試,今年下半年度將有22部台灣電影接連上映。文化部長李永得今(14)日攜手威秀影城董事長吳明憲,率這22部國片劇組齊聚「國片起飛一起拚」記者會造勢,包括北影新科影帝莫子儀等多位製片、導演、演員皆到場力挺。
不是不能太聰明,就是矯情地呈現不真實的女強人面貌,台灣戲劇中的女性角色能發揮的空間實在有限。正因為我們缺乏能觸及廣泛題材的好劇本,與夠成熟的職人劇,以至於劇本總是在女性弱與強、好與惡的單薄點上打轉,如此格局,不正反映了我們仍封建保守的本質嗎?
2015年堪稱是台灣類型電影大爆發的一年,如《我的少女時代》《紅衣小女孩》《青田街一號》等,未來國片將會朝向更多元的類型電影發展。但類型電影因為分眾關係,難以全面照顧所有觀眾,這次特邀高雄電影節策展人黃皓傑和《失控謊言》導演樓一安,以及柯汶利、李育丞,共同談論類型電影在台灣的發展性。
因政治因素而被中國封殺的《十年》,在香港金像獎卻獲最佳電影獎,讓藝術終於有一剎那脫離政治操控,這仍是象徵性的一步,雖然不知能走多遠。而相較於帶著寫實批判力道的韓國電影、具人文關懷的日本和印度電影,台灣電影卻仍執著於懷舊的浪漫情懷⋯⋯
三月是國片熱潮,包含《我們的那時此刻》《獨一無二》《只要我長大》《五星級魚干女》《黑白》《奇幻同學會》等五部風格迥異的類型片和紀錄片上檔,從中可看出不少導演仍在試圖平衡藝術企圖與敘事精彩度;雖然票房仍不振,但考量其實際成果與多元性,是否能讓人看到一些國片新曙光?
80 年代後,在新浪潮電影之外,商業電影開始出走至香港,而全面開放的電影政策,也使台灣商業電影歷經一段空白期,好萊塢投資的台灣電影《雙瞳》失利,更讓國片陷入黑暗期,紀錄片便從中殺出一片天地,延續國片歷史。直到《海角七號》的票房成功,商業國片才出現一絲轉機⋯⋯
國片《五星級魚干女》號稱是號稱是導演林孝謙和柯佳嬿的轉型之作,趣味但不流俗的笑哏連發、日式搞笑電影的動漫風格,和充滿對北投在地歷史的理解;雖然在執行上不能說沒有缺陷,但仍是一部充滿誠意與笑聲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