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票房慘兮兮 國片真的復甦無望嗎?

3
螢幕快照 2016-03-31 上午11.34.05

三月國片類型多元,有以原民議題為主的《只要我長大》(左),也有惡搞風格喜劇《五星級魚干女》。

今年春節檔期三部賀歲片《大尾鱸鰻 2 》開出比首集差上不少的票房(但依然輕鬆破億,證明豬哥亮的基本盤仍在),《人生按個讚》和《神廚》票房都不到全台三千萬,三部國片總票房加總,仍狂輸同期的好萊塢超級英雄片,也讓媒體競相提前宣告:鄉土喜劇失靈(完全不管是否今年只是低溫回檔,或單純是這三部國片沒有抓到原本的目標觀眾)。

鄉土喜劇是否失靈,我們暫且不趕著下定論,但揮別二月春節後,三月竟同時有五部類型迥異的台灣電影上檔,包括楊力州的紀錄片《我們的那時此刻》( 3/4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編劇之一楊順清執導的《獨一無二》( 3/11 ),長期關心原民議題的陳潔瑤的《只要我長大》( 3/18 ),葉天倫監製的「捷運愛情故事系列」之導演林孝謙的《五星級魚干女》( 3/18 ,原名《歡迎光臨今日溫泉》),三立導演游堅煜首部劇情長片、走黑道親情路線的《黑白》( 3/18 ),以及在 3 月 25 日壓軸的「學生片之王」導演林清介重出江湖之作《奇幻同學會》。

movie_015390_174407

《奇幻同學會》講述三、四年級生的青春懷舊。

三月不但每週都有台灣電影上映, 3/18 同檔更有三部類型不同的國片可供觀眾選擇,徹底打破媒體常便宜行事的作風:隨隨便便把國片全打成同一種粗製濫造、只想搞笑、根本不算電影的電影。

本週在《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的大軍壓境下,即使是這幾部國片中最賣座的《五星級魚干女》亦場次大減,最終全台票房離千萬門檻仍遙遙無期;而月初大量排片的紀錄片《我們的那時此刻》,上片後反映不如預期,最終台北票房看來恐怕會輸給導演前作《拔一條河》。去年年底,娛樂重擊撰寫國片票房專題報導時,影城經理李光爵就直接表示,在目前環境下,台灣電影要能賣破千萬已很困難,而三月國片正好應證他的評估,即使在《蝙》片前,好萊塢並無真正大片壓境,最終三月收關結算,還是沒有任何一部能突破千萬關卡。

雖然三月國片票房仍然不振,但考量其實際成果與多元性,是否能讓人看到一些國片的新曙光?底下將分述各片光譜與執行好壞,試圖較完整地勾勒出本月較為完整的國片整體樣貌。

再次拍攝催淚紀錄片 《我們的那時此刻》卻找不到觀眾?

0ad47f2e50714866895e4a421d16d052

紀錄片《我們的那時此刻》細說台灣電影史,全片皆由桂綸鎂擔任旁白。

楊力州向來是擅長用自己觀點講故事的導演,且總不忘在故事裡適時添加調味料。《我們的那時此刻》雖然原始樣貌是為金馬獎而拍的紀錄片,但在楊力州手裡,卻變為他自己對於過去五十年的台灣社會與電影發展的個人言志抒情詩,影片額外加入庶民觀點,試圖召喚更多感性的集體記憶。《我》片的成敗其實跟楊力州過去的片子差異不大,同樣有敘事不明但情感動人的優缺點,但編年體手法似乎不如過去明確勵志故事吸引人。大部分觀眾對這部紀錄片的冷感,似乎也印證了楊力州每每在映後座談提到的:他自己其實很少關注台灣電影過去發生什麼事,都只顧著追歐美的經典電影。

新電影與獨立製片的延伸:《獨一無二》與《只要我長大》

深受楊德昌影響的楊順清,此次的《獨一無二》仍處處看得出楊德昌的筆觸。楊順清企圖貼近商業都市現狀,勾勒出其中人心變異與黑暗中的真心,說《獨一無二》是現代版的《麻將》亦不為過,溫貞菱宛如當年最後選擇良善的柯宇綸,在險惡城市中迷途知返,走向可能的光明。《獨一無二》是部概念甚佳,但編導功力跟不上想法的可惜作品,演員參差不齊,演法也不一,有些過於概念的說教段落,也未能良好地跟劇本結合,最終成為藝術與商業成就都有些不足的電影。

142682927167

楊德昌的《麻將》入圍第 46 屆柏林影展金熊獎。

《獨一無二》讓人再度發現,台灣電影人至今仍受新電影影響很深,尤其是楊德昌和侯孝賢兩位大師,但要達到同等高度卻十分困難。蔡明亮與李安之後,台灣已再無能夠縱橫三大影展正殿的導演,楊順清的困境彷彿是這代導演的縮影:受新浪潮影響太深,以至於很難真正走出自己的風格,但要複製亦是談何容易。

自前作《不一樣的月光》開始,陳潔瑤一直關心原住民議題,《只要我長大》也以最精省的獨立製片,繼續敘說這些原住民日常平實的困境。比起《太陽的孩子》試圖硬塞太多議題,《只要我長大》顯得自然真誠許多,簡單描述三個泰雅族小孩的故事,從孩童目光折射出部落日常景況。陳潔瑤厲害的地方在於她非常會用演員,在她的指導下,素人演員和專業演員都被帶出最好的一面,三位素人孩子演員和小薰、葉瑋庭的表現同樣令人動容,可惜劇本還是稍嫌鬆散,否則肯定會有更亮眼成績。《只要我長大》延續新電影的社會關懷議題,貼近真實生活的氣氛營造,是獨立製片的清流,不過部分過於簡單的勵志感人橋段,還是有點一廂情願的溫情傾向。

0006797

導演陳潔瑤長期關注原民議題,《只要我長大》也是由她自編自導。

有商業潛力但執行受限的《黑白》與《奇幻同學會》

和定位清楚的商業類型黑幫片(黑道兄弟情、恩怨、動作戲)《角頭》截然不同,《黑白》其實是部道地的劇情片,較接近《菜鳥》這類企圖拍一部平衡商業和藝術傾向,且黑白難明的社會寫實劇。游堅煜鏡頭下的寫實描繪和不少手法,都看得出受新電影影響。游堅煜認真在說故事,但對黑幫類型片的必要元素,有些卻草草帶過,如開頭爛到不行的武士刀一對一單挑和群鬥,導演雖然企圖用火焰和汽車窗格「遮醜」,仍能明顯看出這非導演強項。

於是,劇本和選角雖有平衡商業和藝術的野心,但實際執行仍是以內斂鏡頭與情感部分取勝,在類型片中要「爽」的動作奇觀或衝突爆點,則付之闕如或以較為平穩的方式帶過。若以劇情片的角度來看,《黑白》不算差,其非常努力撐住電影風格,有些地方甚至相當紮實而不乏驚喜;但若以類型片來看,《黑白》肯定不及格,當宣傳將其定位成黑幫類型片,電影實則劇情片時,幾乎就註定它在市場上會因定位不明而失敗。

《奇幻同學會》則請出當年的學生片教父林清介,試圖從一群中年同學重新相聚、回想當年熱血與遺憾的敘事,延續青春片的賣點,又加入中年觀點的寫實視角,看出年少輕狂時的不切實際與現實磨難。從劇本的商業策略來看,其實非常出色,既有青春懷舊,又有今昔對照,類似港片《哪一天我們會飛》,可惜執行上良莠不齊,導演在處理年少懵懂與感人橋段部分,還顯得上游刃有餘,但硬要加入奇幻和搞笑元素,便十分令人出戲。

最可惜的是,劇本不適當地硬把過去與現在不斷交錯,加上剪接過場都處理隨便,反倒讓兩段風格不搭的故事彼此打架,削弱了青春的力道,也讓中年人的線有時顯得無意義而破碎。《奇幻同學會》再次重蹈風格不明、製作水平不齊、演員演法不一的覆轍,浪費了題材頗為可惜。而電影所召喚的四、五年級生,似乎也未能透過宣傳,理解這是為他們拍攝的電影而進戲院,儘管題材有可能打動中年觀眾,但一旦動員能力不足,電影就找不到觀眾。

風格喜劇的誕生 《五星級魚干女》

相較於前述四部電影,《五星級魚干女》無疑是最大驚喜,和《奇幻同學會》一樣有明確商業策略,且在執行上也找到合適風格呈現,執行與演出都相當整齊。可惜現在國片若非 TA (目標觀眾)明確的類型片(如恐怖片)或口碑不斷發酵逐漸增溫(如《我的少女時代》),否則要賣破千萬極其困難。《五星級魚干女》上映首週雖然口碑不錯,但第二週就遇上《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這等好萊塢年度大片,讓《五》片來不及「後來追上」。

不過作為「捷運愛情系列」的第二彈,《五星級魚干女》已經超越前作《愛情算不算》的聲勢,而系列作手法是否能進一步,在下一部將上映的電影出現長期積累的效果,讓票房再上層樓,也是值得注意的指標。畢竟國片確實先天資源不足,如果系列作的手法能夠積聚能量,讓國片不再是每部都單打獨鬥,那麼也是個很不錯的操作策略。

台灣劇情片 仍呈現商業藝術雙棲的堅持/拉鋸

從三月的劇情長片看來,不少導演仍在試圖平衡藝術企圖與敘事精彩度,包括《獨一無二》《只要我長大》《黑白》都能看到這樣的努力。即使是商業策略較為明確的《奇幻同學會》和《五星級魚干女》,前者亦企圖透過青春與中年現實的對照去觀照人生;後者亦對於台灣歷史與受美、日文化的影響,有幽默觀察與詮釋。可惜在敘事風格和執行成熟度上,只有《只要我長大》和《五星級魚干女》較為完整,其他三部則比較「卡」,若非風格有缺陷,就是演出或劇本本身還有較大進步空間。

綜觀五部電影,其實各有敘事各觀之處,也看到不管是獨立製片或商業青春片,都更努力地想辦法把故事說好,且各有切入點,讓人非常期待各個導演這樣的不斷努力,能夠讓台灣電影面貌光譜更為完整,真正能把觀眾帶回影院,又能讓品質提升。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唸過台大外文、台大台文,都成了逃兵,現為自由寫手,從企劃編劇、影劇評論到採訪紀錄,只要是喜歡的東西無一不能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