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編劇或演員,多看不同類型的作品就會懂得舉一反三,讓意識回到當下、專心觀察,編劇的研究精神同樣適用於表演。編劇吳洛纓曾以《白色巨塔》奪得金鐘獎,馮勃棣也曾以《江湖無難事》於台北電影獎拿下最佳編劇,這次兩人將和大家聊聊從文字到表演的角色塑造過程。
Browsing: 吳洛纓
0
專訪編劇吳洛纓 X 馮勃棣:「追劇」也能練習文本分析?透過觀察打造出想像中的未來世界
1
吳洛纓專欄/餓死一個編劇以後
強化編劇的話語權或高報酬真的能解決台灣戲劇的問題嗎?恐怕未必。在台灣,我不知道這些前仆後繼投身於影像的創作者,會不會在年紀更輕的時候,就開始盤算著打死不退或者很怕餓死的權衡?
0
吳洛纓專欄/一個天才編劇的悲劇 誰是南海十三郎?
《南海十三郎》描寫粵劇劇作家江譽鏐,如何因為創作而恣意癲狂的生平故事。初看時仍是學生,深深記得最後字幕打出:「獻給所有的編劇」。彼時享受的是傳奇人物的悲劇,直到成為編劇後,方能懂得在才情與命運外,真正操縱人的是性格,也才明白這個「題獻」多麼具深意。
0
專訪《滾石愛情故事》編劇吳洛纓:「產業改變,原創實力是關鍵。」
《滾石愛情故事》可說是台灣IP 影視作品的一次重要嘗試,這能對台灣電視劇帶來哪些影響與刺激?長期觀察產業變化,吳洛纓認為,未來科技和收看載具的改變,能將電視劇從現有限制中解放,且編劇也應有「對自己可以成為一個什麼樣編劇的想像。」而如何持續跟上環境變化,和原創實力才是最後決勝負的關鍵。
4
專訪《滾石愛情故事》編劇吳洛纓/解構愛情的開始與結束
單元劇《滾石愛情故事》首集〈愛情〉和第三集〈最後一次溫柔〉由金鐘獎編劇吳洛纓撰寫,兩齣劇一邊是愛情的萌芽、一邊是愛情的盡頭,吳洛纓如何在兩首歌中,寫出截然不同的愛情世界?而吳洛纓自己又是怎麼看待愛情這回事?
0
吳洛纓專欄/當我們不再看電視劇⋯⋯
近年來,愈來愈少台灣觀眾收看電視節目,但追劇風潮並未減退,從《琅琊榜》到《太陽的後裔》,觀眾改變的是收視時間、地點和平台,過去被框架住的編劇概念,現在都有了鬆動機會。戲劇類型必須更多樣而準確,也必得接受分眾市場的考驗,戲劇最後回歸的,仍是以內容來決定最後的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