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洛纓專欄/當我們不再看電視劇⋯⋯

0
螢幕快照 2016-03-28 上午11.49.43

中國劇《琅琊榜》(左)和韓劇《太陽的後裔》(右)在台灣廣受歡迎。

近一年來,陸續聽到一些朋友們開始退掉家裡的有線電視系統,省下每個月五百多元的收視費,換成無線上網吃到飽也不無小補。每個人擁有一個以上專屬於自己的大小螢幕,已經是時下主流的收視習慣,特別是年輕族群。那種一家人圍著電視機吃晚餐配新聞的畫面終究會過去。或許因此可以好好吃頓飯,又或許連這唯一的相聚時光,也逐漸會被每個人手上的行動裝置給取代。我們不再看電視,正確地說,我們不再看電視節目,當然也不再看電視劇。

但觀眾依然要追劇,從《琅琊榜》到《太陽的後裔》,從《後菜鳥的燦爛時代》到《紙牌屋》第四季,喜歡看劇的觀眾不會從這波改朝換代給擊退,改變的是收視時間、地點和平台,不變的是追劇的話題依然熱鬧而吸引人。網路原生世代開始步入社會,他們有他們的消費習慣,對於依附在商業本體上的電視劇,他們也快速調整腳步;對於新媒體的適應力,讓他們漸漸成為戲劇製作商業模式中,最重要的目標群,他們不只代表現在的收視率,也主導戲劇類型的下一個浪潮。研究網路原生代,成為第一個課題。

螢幕快照 2016-03-28 下午2.55.12

三立的《後菜鳥的燦爛時代》(左)穩坐同時段收視率第一名寶座; Netflix 自製劇《紙牌屋》(右)第四季在未開播前便廣受觀眾期待。

從智慧型手機到可以捲曲的平板,從攜帶便利的功能,到時尚穿戴的裝置,未來極有可能在 iWatch  、小米手環、智慧眼鏡之後,出現根本不需要螢幕的空中投影, 只要手上的裝置能無線讀取,相片、戒指、髮夾、球鞋、耳機⋯⋯都可以成為高科技產品。分眾越來越細的趨勢下,哪一天為特定客戶量身定做的「客製劇」都有機會出現。一切都是拜無限容量的網路所賜,過去電視台因為要分時銷售,而產生的戲劇分類也會因此崩解。戲劇對內容的需求只會越來越渴切,聽起來對於寫作劇本故事維生的人來說是個好消息。過去被框架住的編劇概念,現在都有了鬆動的機會。

首先出現的,就是廣告破口(意即廣告在節目中的插入時機)不再是戲劇必備設計,以網路空間而言,每一集固定的時間長度也可以被突破。長期以來,每集六十分鐘或九十分鐘的單位,可以當成是在商業製作上便於計算預算或廣告量,而如今不再是戲劇製作的準則。我們從每一集作為一單位,回到一段戲接著一段戲可以長短不一的流動。以書的概念思考,過去被強迫分成二十集(或十三集)等長的章節,每個章節必須有其環環相扣的結構,為了每一個章節本身的完整度,首尾必然開篇與收束的模式,而今更自由、不受此模式限制。

1428564439_7065

現今追劇的媒介從智慧型手機到平板都有,未來想必會更多樣化。(圖片來源:英國 Daily Mail )

觀眾可以自主決定每一次要看的長度,因此每分鐘都得引人注目。家裡的四個成員可能同時在看五部電視劇(不要懷疑,有的人就是大小螢幕同時看)。戲劇類型必須更多樣而準確,以單一焦點(例如偶像明星或八卦話題)作為主訴求的行銷策略,也必得接受分眾市場下的考驗,最後回歸的依然是以內容所代表的水平,決定最後的勝利者。

內容才是王道,內容終於是王道。作為一個戲劇故事的寫作者,要如何因應這股看起來良性發展的趨勢?

以 Netflix 為例,從《紙牌屋》大熱門開始,他們的製作策略並沒有改變:以好劇本為基底的優質製作。在題材上,不斷碰觸過去電視製作為了迴避風險,而不敢做的題材,面對種族戰爭、膚色、性取向、超現實、個體的幽暗心靈⋯⋯ Netflix 沒有手軟過,與題材相因應的表現手法,也讓他們每一齣自製劇有稜有角,維持高辨識度。儘管 Netflix 已經預見許多劇集在中國市場上會受到相當阻礙,他們還是堅持引領市場方向,做各式各樣嘗試,而非完全被資本市場所挾持。

photo

Netflix 的自製影集題材多元,橫跨溫馨喜劇、浪漫愛情到偵探推理等。

反觀台灣的戲劇製作,新媒體崛起,大的影音平台陸續進駐,開始自製戲劇的風潮。正因許多平台過去不曾做過戲劇製作,反而不會被老思維、舊框架給限制,而這正是長期以來,自認為被壓縮的戲劇類型突圍的機會和空間。對於有企圖心的編劇們而言,這是一個美好時代的來臨,要面對的不再是言必稱長官的「電視台長官們」,當有新的投資者站在面前,抱著開放態度問你能掏出的故事是什麼?你該如何回答?

在編寫劇本的技術思考上,必須更有彈性,一定要有專精嫻熟的寫作類型,涉獵的議題面向得更廣泛多樣。當然,也不忘展現屬於個人生猛的原創力。在這個有機會將編劇的「品牌特色」建立清楚的時刻,我們準備好了嗎?當觀眾不再看電視劇,意味著他們要看的是世界其他部分,寫出一個小宇宙才是未來成功的方向。

別再等人來下訂單,想想,就該拿回主動權,開始行動了!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吳洛纓,知名編劇,國立台灣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現任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講師,影視編劇、劇場導演等,曾獲第四十二屆金鐘獎最佳編劇獎,作品包括《白色巨塔》、《痞子英雄》、《我在1949等你》等。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