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洛纓專欄/餓死一個編劇以後

1

2011 年 2 月韓國電影編劇崔高恩(音譯,女性,32 歲)被鄰居發現在家中死亡,推估她已經數日不曾進食,活活餓死。而就在發現她過世的鄰人門上,貼了一張她寫的紙條:「感謝您一直以來對我的幫助。這樣說很不好意思,但我已經幾天沒有進食了,如果您有剩下的飯和泡菜,請過來敲門。」

她有好幾個月沒有交房租,附近的雜貨店也讓她賒過東西,她的甲狀腺和胰臟都有病但沒有錢繼續就醫。和電影公司簽了約,但一直都沒有辦法開始新的電影製作企劃,然後她就活活餓死在家裡。她出道的作品《戀愛基礎》《黎明精神》都是短片,生前也曾以自編自導的短片《激情樂章》在亞洲電影短片獎獲獎也因此受到電影界矚目。

movie_image

《激情樂章》劇照。

這或許是一個 21 世紀死亡型態的趨勢之一:「無緣死」,那些無依無靠,出於主動被動與家人朋友失去聯繫的獨居老人,被發現在家中死亡數日而無人聞問。有些平日就甚少和鄰居互動,死後警方連要聯繫家人都無處可尋,他們就像空中一只風箏或氣球,飄過我們的眼前,但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在視線裡消失了。

或許我們會說,把自己餓到死也真是不容易,為什麼不向親人朋友求救?為什麼不找社福機構?為什麼要這樣固執,不去為半斗米妥協一下寫點好賺的?我們無法質疑這些她一定也問過自己一百次的問題,也能了解這些為什麼都是出於惋惜出於心疼。但是不是有另外一面該問問整個大環境,是否真的珍惜這些可能萬中得一的小種苗?在整片大製作高利潤閃亮亮的花園之外,在追求絕對資本主義的電影製作之外,有一小塊土地,是留給新品種的開發?留給有潛力需要時間和機會澆灌的原創力?

56e100bdc9476

《太陽的後裔》是韓劇資本化的代表之一,甚至有中國資本參與。

2010 年之後,韓國不管政府或民間企業,一起走上商業類型電影的黃金大道。對獨立製片、短片的支持大幅縮減,發展空間相對被壓縮。相信不只是崔高恩,在韓國應該有更多年輕的創作者的企劃是一次次被拒絕在:「不具獲利能力」「類型不清楚」「已額滿明年請早」「先試試官方補助」這些理由下。投資者並不在乎砸大錢,資本越大就有機會能的到更大的利潤,就能展望更大的市場。

「更大更大更大更大……」像山谷裡的回音,還是咒語?而這些理由聽起來這麼熟悉,但箭頭總是會回到「沒有好故事」「沒有好劇本」這個最不需要負責任的理由。

在最近一篇 ELLE TAIWAN 雜誌的訪談中,韓國編劇鄭淑表示:「在韓國當編劇,可以每集薪水片酬比主角還要高,但在熬的時候,也有窮到三餐不繼的。因為前期籌備得經過許多資料收集和調查,快手需花費 2-3 個月,也有耗時兩三年的。要是企劃案沒過,電視台不買單,就只得摸摸鼻子重頭再來。如果劇在 ON 檔的話,那麼幾乎一天 24 小時都不夠用,天天熬夜已是家常便飯。」聽起來好像可以過著不錯的生活,就算不太快樂。

553700edd74ab

韓國三大無線電視台仍掌握不少編劇資源。

韓國的編劇協會有將近三千名的會員,在電視台或編劇協會的課程中,必須經過四到五年的層層訓練(分初高階)才能成為上線的編劇。寫的戲紅了,才有機會成為一個「名品編劇」,寫《主君的太陽》《來自星星的你》《皮諾丘》,乃至於去年到今年常被提到的《未生》《太陽的後裔》《信號》,這些高話題性的電視劇,無一不是由「相當熟練的編劇」完成,從蒐集資料(幾個月到幾年)、故事企劃、提案到選角、執行,編劇不只是全程參與,而是必須全程參與。為什麼?編劇太閒嗎?不趕快去再接一個案子,不然這個收視率不好全怪你怎麼辦?這與編劇費用高低無關,編劇的參與程度絕對不只是一本本劇本。韓國編劇協會資深的編劇說過:一檔戲垮了三年都不會有人找你寫戲(或接受你的案子)。不管是四集開拍或 on 檔戲,或參考觀眾意見編改劇情,導致收視率下降責任歸咎於編劇這些狀況都未見公平。

當我們還津津樂道於他們的編劇一集可以拿多少編劇費甚至超過主角,要不要去看看過去五年來的韓國編劇推出多少過去沒有做過的題材:心理疾患、推理驚悚、職場寫實、偵查鬥智。他們知道家庭愛情偶像劇已經出現退燒的跡象,接近同步就在做各種新題材的試驗。成本不要太大,培養市場基礎,測試觀眾接受度,「一砲而紅」是不花腦筋細究的形容詞,背後努力的細節是跟在屁股後面追的其他市場難以想像的。

1411481766-3839375494

《未生》是韓國職場寫實劇的代表,目前日本已著手翻拍。

強化編劇的話語權或高報酬真的能解決台灣戲劇的問題嗎?恐怕未必。指望某個的腦袋的靈感能生出「一個好故事」或「一個好劇本」,卻不去思考環境如何去協助「一齣好戲」的成型,對於前景有多少助益令人質疑。在台灣,我不知道這些前仆後繼投身於影像的創作者,會不會在年紀更輕的時候,就開始盤算著打死不退或者很怕餓死的權衡?

至少在我的課堂上,回答「你有沒有別的興趣或才能?」成為第一個問題。畢竟喜歡寫寫東西和當編劇還是有一大段距離,有多少面對飢餓潦倒交不出健保費的心理準備?對收視科技的發展和產業趨勢的瞭解有多少?究竟為什麼要寫劇本?究竟想跟這世界說些什麼?你想說的除了戲劇以外沒有其他表現的形式了嗎?你能為你的「理想」犧牲到什麼程度?

儘管我相信台灣的年輕人多半務實,在餓死之前一定會想想辦法。但想過這些問題再把 Word 打開,決定的不是餓不餓死的問題,而是如果你吃不飽但也餓不死,你還要繼續寫嗎?

繼續這樣寫,你快樂嗎?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吳洛纓,知名編劇,國立台灣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現任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講師,影視編劇、劇場導演等,曾獲第四十二屆金鐘獎最佳編劇獎,作品包括《白色巨塔》、《痞子英雄》、《我在1949等你》等。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