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系列的完結篇,《葉問4》算是給了戲裡戲外的葉問「人生最後一段光輝歲月」,即使看得出甄子丹身手已不復壯年,武打部分熱血有餘、實際動作紮實度差強人意,但也正與本集英雄遲暮卻精神風采不減的主軸相符,這集裡葉問的武打或敵人也許不是最強,但貫穿系列、因國族而產生的對立與熱血感及隨之帶來的強烈正義感卻是有過之無不及。
Browsing: 電影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Netflix 本年度奧斯卡季另一主打《教宗的承繼》透過本篤十六世與方濟各兩位新舊教宗之間的會面,探討信仰的力量、天主教的未來,以及身而為人的意義與價值。兩位主角加上導演費南多梅雷萊斯為電影帶來意想不到的深度,但編劇和題材本身又差了一截,只能說承先啟後的企圖值得嘉許,可惜成品未盡全功。
本書介紹的不是公式,也不是模板。這些步驟會出現在大多數建構得宜的喜劇裡頭,但不見得總是會依照書中順序。
大多數的人認為在喜劇裡,主角的低潮會出現在電影進行到大約四分之三的地方,大多數時候情況也是如此────但不是全部。在《今天暫時停止》裡頭,比爾墨瑞(Bill Murray)在電影演到一半時便試圖自殺;在班史提勒(Ben Stiller)自導自演的《開麥拉驚魂》(Tropic Thunder)裡,同樣在電影演到一半的時候,小隊便決定各奔東西,班史提勒決定要獨自前進。
喜劇前提(Comic Premise)本身是個謊言,它想像出一個不可能或難以置信的世界,或許它永遠不會發生,但萬一發生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前提本身越好,故事便越能夠在你的想像裡頭自己接著寫下去。
若說曾國祥代表作《七月與安生》證明了自己「致敬」大師的才華,《少年的你》則進一步把導演融會貫通的本事,發揮得淋漓盡致。純就故事而言,《少年的你》幾乎可說是中國逆向工程(至少,玖月晞的原著小說充滿了似曾相似)所創造出的九把刀電影,同時不忘滿足電檢審查與政治正確的光榮負擔,在兩種極端之間狹窄的地帶,正是本片成功之所在。
《星際大戰9》從五月延期到十二月,這從古至今都不是好事,雖然讓J·J·亞伯拉罕強勢回歸,也是睽違四年再執導筒,但《最後的絕地武士》與《韓索羅外傳》的連續失敗,造成《星際大戰》系列計畫有很大調整,就以本片來說很多地方很明顯不是J·J·亞伯拉罕的手痕,鏡位、運鏡、調度都不像(有穩定攝影機的部分則很明顯是J·J·亞伯拉罕要的),讓整部變很緊湊但毫無張力。 評價 只能相對的好,但作為完結篇恐怕更遠。
黃百鳴是說起1990年代香港電影—尤其是喜劇片—不可或缺的名字,從小筆者就是看黃百鳴筆下的溫情喜劇長大,從《最佳拍檔》、《開心鬼》系列、《八星報星》到經典中的經典《家有喜事》,甚至也包括他既有社會關懷也有票房賣點的《搭錯車》、《現代應召女郎》等社會寫寫實片,內在情感與極成功的溫情通俗路線其實都驚人的一致。
非常有趣也有些令人意外的是,近年華語動作片最重要的IP宇宙《葉問》系列其實也是由黃百鳴監製,他如何從喜劇之王搖身一變成為功夫之王,而《葉問》宇宙又是不是真的將迎來最終章呢?
回到本次課程主題「從原力到原爆」,日本和歐美的科幻立場很不一樣,與科學詮釋權有關。日本科幻有著在地記憶的特殊性,基調相當悲觀。我們可以從《哥吉拉系列作品》、《福音戰士新劇場版:Q》以及《你的名字》中略知一二。
在科幻的發展歷史上,《科學怪人》到19世紀末期是「古典科幻」年代,接下來是科幻的黃金時期(1940~1960),大多數科幻文類的特點在此奠定。而新浪潮運動發生在1960~1970年代,並在1990年代衍伸出Cyberpunk。
第二屆泛科幻獎即將起跑,泛科知識公司在開始正式徵稿之前,貼心為科幻愛好者與創作人士舉辦了三場科幻寫作課程,第一場題目為「從原力到原爆:科幻小說的全球旅行」,講者是陳國偉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