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Maple
黃百鳴是說起1990年代香港電影—尤其是喜劇片—不可或缺的名字,從小筆者就是看黃百鳴筆下的溫情喜劇長大,從《最佳拍檔》、《開心鬼》系列、《八星報星》到經典中的經典《家有喜事》,甚至也包括他既有社會關懷也有票房賣點的《搭錯車》、《現代應召女郎》等社會寫寫實片,內在情感與極成功的溫情通俗路線其實都驚人的一致。
往往身兼監製、編劇身分(有時還以喜劇演員自行演出)的黃百鳴,從現在的眼光看來,其實可以說他當年的角色更接近現在美劇的製作統籌(Show Runner),而且幾乎可以說是做什麼紅什麼的製作統籌,還能同時經營好幾個系列,這才是理解黃百鳴對九○年代香港電影產業影響力的關鍵所在。而且黃百鳴不只自己做,他從新藝城時代開始就對於提拔有潛力的編導人才不遺餘力,而且類型多元,連台灣新電影教父級人物楊德昌的第一部長片《海灘的一天》亦是由他擔任製作,即可見一斑。
非常有趣也有些令人意外的是,近年華語動作片最重要的IP宇宙《葉問》系列其實也是由黃百鳴監製,他如何從喜劇之王搖身一變成為功夫之王,而《葉問》宇宙又是不是真的將迎來最終章呢?
以《七劍》揮劍中國市場 黃百鳴開始鎖定動作類型
黃百鳴轉向動作類型,究竟和香港電影的「市場形象定位」脫不了關係。黃百寫開始大動作叩關華語電影市場的2005年,即以與徐克合作的《七劍》獲得相當大的成功和能見度,黃百鳴夫子自道:「那時就決定一年打造一部動作片,但又不喜歡都做同樣的東西,2005年的《七劍》是傳統武俠片,2006年的《龍虎門》是漫畫改編的武打片,2007年的《導火線》是警匪片,到了2008年最後一部就想拍功夫片。要拍功夫片,但也不想跟以前的角色比較,以前有黃飛鴻等等,但從來沒有人拍葉問,甚至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誰是葉問,所以我們就想到要拍葉問。拍到今天,全世界都知道誰是葉問了。」
在這幾年內做不同類型的嘗試,一方面是黃百鳴不希望每年都做重複的類型,另一方面也是試圖找出甄子丹不同的面貌。但黃百鳴也笑說:「我們發現沒有人拍過葉問,就決定拍葉問,但這可難倒甄子丹了,他什麼功夫都會,就是不會詠春。」甄子丹雖有武功底子,但詠春卻是從零開始練起,黃百鳴說起認真的甄子丹如何苦練詠春,中間還有則趣事:「那時候甄子丹接了《葉問》的時候,開始狂練詠春,他正在拍另外一部片《畫皮》,他在酒店裡面放一個木人椿,不停練、日夜練,隔壁的趙薇睡都睡不著。」
甄子丹不但是在詠春上下功夫,黃百鳴更補充道:「他不但知道要拍詠春之後非常努力練詠春,而且他要真的把葉問演成一個 40、50年代的人,所以他開始大量看那個時代的黑白片,把說話方式跟肢體語言都仔細地學起來,跟本來的甄子丹完全不一樣。一開始他可能有模仿的痕跡,但拍到第四集時,他自己舉手投足就已經完全變成葉問了。」
放手讓黃子桓去寫 結果創造出一個不同的「宅男」英雄
或許是家學淵源,或許是機緣巧合,《葉問》系列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葉問懼內的有趣設定,甚且後來葉問與妻兒之間的互動,都可以看到家庭喜劇和動作片的融合,《葉問4》更將以「父子情」為主,這都是在傳統功夫片比較罕見的部分。
對此黃百鳴笑說:「對,每部《葉問》都有感情在裡面,從夫妻情、師徒情、然後第三集是妻子的離開,這一集兒子長大後講父子情。葉問是個離不開家庭的人,因為第一集完全交給編劇去寫,他把葉問寫成了一個宅男,尊重老婆、低調顧家,這完全是編劇自己的想法,當時寫第一集的時候我沒有干預編劇創作。我只有給他一個指示:因為人家的後人還在,所以你只能寫人家的優點,不要去挖人家的瘡疤。當然在第一集的時候,我也堅持一定要根據一些事實去改編,所以帶了編劇去葉問的家鄉佛山,真的找了十幾個曾經見過葉問的老頭,講過去的事情,然後讓編劇紀錄下來。」他也強調:「當然我們改編一定要戲劇化,但第一集我也希望有些真實依據,所以像葉問跟日本人對打是真的,這些人都見證過,但是『一個打十個』當然就是編劇的想像力,我們用藝術加工去讓它更好看、更商業化。」
說起克紹箕裘的編劇兒子黃子桓,黃百鳴難掩心中的驕傲,也許多少有「父子情」的加乘,但黃子桓確實因此寫出了一個全新的功夫人物,黃百鳴對此也有高度自覺與讚賞:「葉問這個人物因此跟以前的功夫角色截然不同,正因為編劇用宅男這個新角度去寫他,所以《葉問》系列不但男性觀眾喜歡看,女性觀眾也喜歡看,這個是非常明顯的現象。從前功夫片比例都是以男性觀眾為主,大概都是男的拖著女的去看,但現在看《葉問》很多現是女性拉著男性去看的,女性觀眾不只喜歡動作打戲,也會喜歡情懷、感情面的東西,所以《葉問》在這部分也一直都有著墨。」
即使《葉問》系列一連拍了十幾年,但黃百鳴也清楚每集之間還是要做出差異,他坦言:「只有第一集我們是根據真實事件,後面的我就完全放手讓編劇去發揮,完全是編劇的想像,因為也沒有那麼多東西好寫,重要的是角色已經建立起來了。其實我們每要拍新一集之前,都會先去檢視前一集的觀眾回響然後進行檢討,喜歡的部分就繼續維持,不喜歡的地方就檢討改進。」
黃百鳴進一步解釋道:「《葉問》每一集都有不同的對手,第一集打日本人、第二集打英國人,第三集是打『自己人』張天志,第四集最後一集是葉問去唐人街見李小龍,最後打美國軍官。」
這四集既是編劇的想像,但也與歷史時代背景若合符節。黃百鳴直言:「第一集是抗日戰爭,自然是打日本人。打完日本人葉問就去香港生活,當時剛好是英國統治、極其貪汙的年代,而且到處都有『華人與狗不能進入』的牌子,同樣有種族問題,因此自然會打英國人。到了第三集是因為葉問太成功,因此面對自己的人挑戰。」最有趣的是第四集大膽虛構出葉問到美國唐人街找李小龍的情節,而且與美國軍官對抗,黃百鳴笑說:「史實上當然完全沒有葉問出國這回事,但我們這樣設計也是符合時局的氣氛,我們那時就在想到最後一集上映的時候,時機剛好也跟上中美貿易戰。」
黃百鳴最後也補充道他自己認為《葉問4》最重要的賣點,就是:「葉問終於離開了自己的地方,跑到美國的唐人街,整部電影的場景轉移到國外,但核心精神跟前三集都一樣,用中國的功夫去讓外國人知道不能欺負我們中國人。而且這也是最後一集,就把葉問畫成句號,他這一生就是把中國功夫詠春發揚光大、讓全世界都知道有詠春。我覺得就在這裡留下最美好的回憶吧!」即使《葉問》IP宇宙有驚人聲勢與成功,但黃百鳴見好就收的意志相當堅定,直說確實不會再做葉問這個系列。
《葉問》確定「掛靴」 但外傳人物還有懸念
雖然葉問「本傳」幾乎確定劃上句點,在過去在《葉問》的主系列外,還有用目前好萊塢流行詞「sidequel」概念拍攝的《葉問外傳:張天志》,而且與葉問本系列有明顯的區隔,不管是動作或親情的部分都更像90年代老港片,動作上更常是在狹窄空間對打、並運用手邊日常物品進行攻擊,完全是當年香港動作片的獨門特色,親情也是走感人溫情路線。
對於外傳(sidequel)的手法,黃百鳴也十分有自覺,他直言:「其實現在美國好萊塢非常常見,像漫威就會把一部電影裡的其他角色再獨立去描寫。但目前華語電影還比較沒有這樣的操作模式,所以我們嘗試拉張天志出來,而且因為角色個性不同,我們自然就寫得不同,跟《葉問》完全是兩碼子的事情。」對筆者的提問,黃百鳴表示贊同:「你說的沒錯,從角色、打法到拍攝都有做出區隔,因為葉問是出身有錢的良好世家,他打是打得準但不狠,相反的張天志是打地下黑拳的,他的打法就是更狠、要你命,所以風格會完全不同。」
黃百鳴也坦言:「當然我們去做這個外傳,就是考量到總有一天葉問會結束,我們還要再拍一些功夫片,就希望找一些有趣的角色再來做延續。明年我們就會拍張天志續集,這個系列還會繼續下去。同時我們也會好奇觀眾看完《葉問4》之後的反應,我們來看大家對於哪些人物有所懷念,也許可以考慮再來拍其他的外傳。」
即使以《葉問》系列成為動作片的大腕監製,喜劇出身的黃百鳴說起了老港片味,還是首推自己剛拍完的賀歲喜劇,他開心地分享道:「我剛剛才拍完《家有喜事2020》,明年春節要上映,這更有香港喜劇味道,都是香港喜劇演員,也是三兄弟的故事。」說到三兄弟,他帶點黑色幽默的本色不改說道:「自然是沒有張國榮了,這次是我和張智霖、張繼聰演三兄弟,還有周秀娜、陳靜,都是道地的香港喜劇演員,一定給大家正宗港味!」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