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演員出走潮已非新聞,留下檔期在台拚搏的人,多抱著少賺點錢的決心,如「植劇場」的導演與編劇,準備為台灣戲劇打下最後的第九局延長賽。但沒進軍中國的演員還剩多少?台灣還有當初打下國際市場的黃金陣容嗎?諷刺的是,台灣演藝圈長年的惡劣工作條件,讓我們難以留住戲劇人才。
Browsing: 馬欣專欄
不是不能太聰明,就是矯情地呈現不真實的女強人面貌,台灣戲劇中的女性角色能發揮的空間實在有限。正因為我們缺乏能觸及廣泛題材的好劇本,與夠成熟的職人劇,以至於劇本總是在女性弱與強、好與惡的單薄點上打轉,如此格局,不正反映了我們仍封建保守的本質嗎?
近年來,愈來愈多魯蛇式的軟爛歌曲出爐,從獨立樂團草東沒有派對的〈大風吹〉,到當紅主流歌手蔡依林的〈我呸〉都顯示出這股風潮。但音樂只是「魯」的形式之一,意欲彰顯的是想要推翻高牆的決心,而台灣音樂市場是否真能因此轉型?
因政治因素而被中國封殺的《十年》,在香港金像獎卻獲最佳電影獎,讓藝術終於有一剎那脫離政治操控,這仍是象徵性的一步,雖然不知能走多遠。而相較於帶著寫實批判力道的韓國電影、具人文關懷的日本和印度電影,台灣電影卻仍執著於懷舊的浪漫情懷⋯⋯
樂團「草東沒有派對」近年在獨立音樂圈造成極大震撼,糜爛又批判的歌詞,讓演唱會場場都一票難求。這波興起的直言敢說爛泥音樂風潮,已不可逆地與前一代全然脫鉤,急速甩尾掉以為還在太平盛世的 90 年代複製情歌,一舉衝破我們粉飾太平的音樂市場,將四年級那一代從唱片操盤手的位置拉下來,表現出 90 年代後的年輕人心情。
「四爺」吳奇隆日前與劉詩詩完婚,媒體大幅報導婚紗鑽戒婚禮排場等,網路快速帶著群眾「穿越」回到過去「雞犬相聞」的村莊互動模式,名人婚禮如同酋長娶親,是「大家」的事。而媒體以這樣「好生羨慕」的眼光,洗版他人私事,會造成什麼社會效應呢?
近年來,同志電影愈漸發酵,已不再是不可觸碰的禁忌題材;但,現今的同志片是否太過聚焦於爭取認同、性別平權,而成為耽美且自溺的表達形式循環?若這成為爭取人權片的公式,是否反而會失去藝術史上,歷久不衰的價值與思考?
Selina 日前透過臉書發表離婚聲明,顯現明星的自媒體風潮日漸興盛,大小事都透過社群媒體發佈,貌似展現明星高人氣,實則在無形中喪失作為藝人的主體性,似乎藝人表演得再如何賣力,最大的娛樂性卻還是來自自身八卦?
李奧納多終於一雪前恥,拿下奧斯卡影帝,但《鐵達尼號》中深情的傑克,仍是多數人對李奧的第一印象;不過,傑克其實從沒死過,仍不斷在李奧的各個角色中借屍還魂,詮釋以一介草民身分,勇闖美國金錢與階級遊戲的小人物,成為真正的「美國之子」。
《MP 魔幻力量》日前風波不斷,但其實國外偶像團體也常爆出醜聞,甚至是不惜用激烈手段重創、再重建演藝事業,端看的是粉絲是否能接受所謂「有瑕疵紀錄」、「有血有肉」的偶像,還是台灣基本上仍只能接受「乖寶寶」般,給小孩崇拜的陽光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