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編劇或演員,多看不同類型的作品就會懂得舉一反三,讓意識回到當下、專心觀察,編劇的研究精神同樣適用於表演。編劇吳洛纓曾以《白色巨塔》奪得金鐘獎,馮勃棣也曾以《江湖無難事》於台北電影獎拿下最佳編劇,這次兩人將和大家聊聊從文字到表演的角色塑造過程。
Browsing: 編劇
她是徐譽庭,是導演也是編劇,更自己開了間製作公司。《我可能不會愛你》、《荼靡》等作品,陪伴觀眾審視人生中所遇上的問題,徐譽庭認為「人」永遠是故事的核心與靈魂,而在追求影像精緻度的前提下,更要好好傳達這些源自於生活的故事。
馮勃棣曾以《江湖無難事》拿下台北電影節最佳編劇獎,藉由《蘑菇》獲得臺灣文學獎的劇本創作首獎。究竟何謂好故事?如何寫出好故事?馮勃棣形容寫劇本就像進入一段關係,需要清楚認知自己的能力、優勢及現行目標,進行包裝後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第 12 屆電視節目劇本創作獎開跑啦!近年台劇國片復興,編劇功不可沒。為鼓勵編劇路上的創作者,開拓台灣戲劇界的新面貌,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舉辦了「電視節目劇本創作獎」,讓好故事不被埋沒!入圍或獲獎作品,後續文化部將配合投資或補助協助及媒合製播,有機會獲得業界製拍。
這兩位獲獎連連的青年影視幕後工作者,身處《海角七號》(2008)後的台灣商業電影復甦時期,各有其學習之道,試圖理解並靠近觀眾。雖已在業界站穩腳步,但他們強調自己「不是雀屏中選的天才」,工作成績源於理論、方法與持續不懈的練習。
2017 年「袋鼠計畫」構想開跑,至今已交出《1006 的房客》、《人際關係事務所》、《種菜女神》等成績單。歐銻銻娛樂究竟為何要從編劇下手?「袋鼠計畫」的實質內涵,又是如何支撐起整個戲劇部門的製作計畫?在本篇專訪,我們邀請「袋鼠計畫」負責人廖健行與《種菜女神》編劇統籌吳佩珍,向我們細談歐銻銻娛樂背後的戲劇藍圖。
對影集的原創者來說,類別既是限制,也是契機。如果你試問自己,要如何透過單一一個前提,創作出數百個故事,你便能一窺類別的妙用何在。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在於找到能夠在每一集裡頭推動衝突或冒險的觸媒。
科幻影集寫作最具開拓性的部分,當屬角色。雖然現代科幻/奇幻影集彼此之間截然不同,但這些劇的角色充滿著人性缺陷,探討人際關係或「身為這個星球上的一分子意義為何」等嚴肅議題,並有形形色色的觀眾。科幻類別的廣度是如此無遠弗屆,如果有興趣嘗試創作,建議可把真正充滿張力的寫作做為目標,卡通式的思考還是留給電影就好。
雖然電影是以影像為主的作品,但以另一種角度來看,劇本才是電影的靈魂。畢竟,有好的故事、好的對話,能夠將電影要傳達的內容發揮至盡善盡美。緊接著上篇,以下在介紹另外 4 部作品讓你細細鑽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