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拍電視劇,廖健行有一套自己的理解方式,他形容監製就像想要開餐廳的老闆,設定好餐廳的類型、地理位置;而「製作人」就像餐廳的店經理,要協助監製老闆經營;至於導演就像主廚,將所有的配料炒成一道道美味的餐點。
Browsing: 滾石愛情故事
《滾石愛情故事》以 20 首經典情歌作為靈感,寫就一個個不同的愛情故事。愛情並非新鮮題材,幾乎已被寫爛,但滾石既有這些「大人情歌」,反覆辯證著愛情的不同階段與樣貌,便得以跳脫年輕浪漫偶像劇情節,處理比較成人、複雜的愛情面貌,真正「解放」被偶像劇綁架、漸趨高度一致浪漫化想像的「愛情」面目。
台灣演員出走潮已非新聞,留下檔期在台拚搏的人,多抱著少賺點錢的決心,如「植劇場」的導演與編劇,準備為台灣戲劇打下最後的第九局延長賽。但沒進軍中國的演員還剩多少?台灣還有當初打下國際市場的黃金陣容嗎?諷刺的是,台灣演藝圈長年的惡劣工作條件,讓我們難以留住戲劇人才。
《滾石愛情故事》無疑是場華麗冒險:台幣七千萬成本、不同一般連續劇規格的二十個獨立故事、網路平台首播。在 90 年代盛極一時的滾石唱片,為何甘冒如此大的風險,在唱片景氣今非昔比的此刻,還要跨進不知道能有多少回收的電視產業?然而,在滾石唱片董事長段鍾沂的口中,回到滾石成立的最初衷,這一切都有了答案。
《滾石愛情故事》以二十部歌曲為主軸,組成二十齣單元劇,為曾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賦予新生命。儘管最終交出一張漂亮成績單,但對監製馬宜中來說,過去的一年七個月,絕對是兵荒馬亂,壓力空前之大,「一直半夜磨刀,想要拿刀殺掉自己,切腹算了」。
《滾石愛情故事》可說是台灣IP 影視作品的一次重要嘗試,這能對台灣電視劇帶來哪些影響與刺激?長期觀察產業變化,吳洛纓認為,未來科技和收看載具的改變,能將電視劇從現有限制中解放,且編劇也應有「對自己可以成為一個什麼樣編劇的想像。」而如何持續跟上環境變化,和原創實力才是最後決勝負的關鍵。
單元劇《滾石愛情故事》首集〈愛情〉和第三集〈最後一次溫柔〉由金鐘獎編劇吳洛纓撰寫,兩齣劇一邊是愛情的萌芽、一邊是愛情的盡頭,吳洛纓如何在兩首歌中,寫出截然不同的愛情世界?而吳洛纓自己又是怎麼看待愛情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