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片復仇、懸疑、狗血的韓劇中,《我是遺物整理師》以療癒溫暖的主題成功殺出重圍。講述「亡者」的故事,更多的卻是引發觀眾思考如何面對生命及離別,教會活著的人好好活著,也通過劇中的故事審視現實中的韓國社會問題。
在一片復仇、懸疑、狗血的韓劇中,《我是遺物整理師》以療癒溫暖的主題成功殺出重圍。講述「亡者」的故事,更多的卻是引發觀眾思考如何面對生命及離別,教會活著的人好好活著,也通過劇中的故事審視現實中的韓國社會問題。
你有多久沒看海了呢?平時你又是如何看海的呢?變幻莫測的海洋,總是能帶給人類不同的感觸。本篇為蒐羅各界海洋永續實踐者的真心私藏的精選片單,疫情期間,一起在實與虛的鏡頭中欣賞這片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美麗海洋吧!
「你要負責嗎?」在這個言論自由的國家,不負責任的人卻滿口負責任,「人民公僕」是公務員的代稱,納稅成了使喚他們的依據。《火神的眼淚》裡,消防員穿梭火場尋找生還者,他們有著專業的消防知識、過人的勇氣和心理素質,但讓他們陷入困境的不是火神的魔爪,更多的是輿論的眼光、制度的殘害、情緒的勒索。
王威翔是臺灣新銳導演,畢業於銘傳大學數位媒體系,原本不覺得就讀科系與自己的導演夢有何交集,但「特效」卻也成為他的助力。「遇到挑戰,我不會覺得自己不行,我會告訴自己要去突破。」帶著謙虛及自信,王威翔從每一次的跟片機會學習,觀察導演、拆解劇本,也去參與文化部舉辦的課程,持續譜出屬於他的導演樂章。
暴羅WALK為臺南唯一漫才團體,小羅和暴牙兩人原為普通的球隊前後輩,後因受邀出演阿伯樂戲工廠的尾牙表演便成為合作演出的好夥伴。為推廣漫才,他們深入校園成立工作坊,有時為增加曝光機會甚至會不惜賠本演出,「雖然台灣對藝文產業的支持沒有很多,但這不是創作者做不下去的理由,我們還是得自己想辦法。」暴羅WALK希望和其他產業、平台合作,結合別種藝術形式讓更多人看見自己,也漸漸走出臺南、尋覓更多機會。
第23屆台北電影節共有400件作品報名,創下歷屆最高的報名件數。5/14公布的雙競賽入圍名單,31部入圍作品中,又以《無聲》入圍八項最多。今年也設立由觀眾投票的「觀眾票選獎」,並再次與「台灣影評人協會」合作的「台灣影評人協會推薦獎」,期望能展現與評審團不同的觀點。
張曼娟除了是年少成名、獲獎無數的現代文學作家、《幸福號列車》的主持人,更是一群小學、國中生的「曼娟老師」,以及兩位老人的「照顧者」。張曼娟的一躍成名不僅是因為找到正確的方向,而是有機會便增進「說故事的技能」,維持敏銳的感受並不斷增加內涵,是她之所以驚豔大眾並持續創作至今的原因。
《今際之國的闖關者》用遊戲包裝理念,每場遊戲都是作者對人性所提出的疑問。本劇不斷告訴觀眾過去已經無法再現,未來也猶未可知,只有「當下」才是最重要的,或許生命就是場遊戲,管它結果如何,縱情享受即可。
《國際橋牌社》製作人汪怡昕在面臨多方困難之際,從零到有打造出這部直面政治的作品,隨著第二季即將推出,將著重講述1995-1996年的飛彈危機及國際間緊張的政治局勢,未來他們希望以客觀現實的視角及更完善的編制,讓臺灣獨有的民主邁向國際。
墳墓作為死亡的象徵,多少令人感到害怕,但當它被詮釋為愛過的證明,在墳上起舞即是兩人之間的海誓山盟。《85年的夏天》來自法國,在這部電影裡,同性戀不足為奇,不再向大眾坦承出櫃,沒有反對,只有戀人愉快的相處、相愛,單純且令人著迷,而導演歐容也藉由主角們在他人死後的對談,和觀眾一起討論愛如何不被遺忘、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