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海水正藍」的張曼娟

0

從《海水正藍》到《以我之名》,張曼娟自一位大學學生一躍成為人們所熟知的作家,又在之後身兼了教授、老師與主持人,如今她身上再添加了「照顧者」這個新的身分。這一路上她用紙筆陪伴無數的讀者度過漫漫歲月,也以老師的身分帶領無數的學生們長大。

文/ 張蓉菁。原發表於此

在許多人眼中,張曼娟是年少成名、獲獎無數的現代文學作家、《幸福號列車》的主持人,並曾任香港中文大學與東吳大學的教授。然而除了這些耀眼的頭銜外,她更是一群小學、國中生的「曼娟老師」,以及兩位老人的「照顧者」。

「年少成名」的背後

1985年,《海水正藍》出版,累積銷量超過五十萬本,並於1990年被《中國時報》評為台灣40年來影響最大的十本書之一,年僅24歲的張曼娟自此崛起文壇。然而在這以前,張曼娟的求學生涯並非一路順遂、被人們肯定,甚至在高中聯考時落榜,為了逃避大學聯考而選擇就讀五專。

在張曼娟的諸多散文中經常能看見她年少時不自信、不快樂的身影。進入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世新大學)五專部的報業行政科本就是為了避免再次面對聯考,卻被迫修讀統計、會計等她並不擅長、不喜歡的科目,就如同《以我之名》中所述:「18歲的人生真的不平衡。我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專長、喜歡做什麼事、以後會長成怎樣的人。」直到19歲為了學習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張曼娟參加了大學中文系的插班考,因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聯考失利的陰影不再成為阻礙,「如果想要追求夢想,這是必經的一條路。」

張曼娟至今已出書超過36年。(圖片來源/張曼娟提供)

成功考上東吳大學中文系二年級的插班考後,張曼娟在自己擅長、喜歡的領域逐漸發光發熱,大學期間便以《永恆的羽翼》獲得第三屆全國學生文學獎大專組小說首獎,其後再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第一名、中華文學散文獎等諸多獎項。

「天分很重要,努力更重要。」張曼娟的一躍成名不僅是因為找到正確的方向,從小就喜歡說故事的她,每當有機會便會增進「說故事的技能」。在《海水正藍》中有著諸多不同經歷與性格的女孩,她們所發生的種種已超出一位二十出頭的大學生所擁有的經歷,張曼娟卻能夠細膩地刻畫出每一個角色。如何把故事說好聽、維持敏銳的感受並不斷增加內涵,這些都是她之所以驚豔大眾並持續創作至今的原因。

大學教授與小學堂老師

除了人們熟稔的作家身分,張曼娟很早便立定志向要進入大學教書。「在讀大學的時候我認為有一半的老師不合格。」當時她已在教導一些外國人學中文,並認為與學生的互動十分重要,然而許多教授並不重視交流,因此她便決心成為一位能夠讓學生發掘才能、肯定自己的教授。數年後她如願進入東吳大學、中國文化大學成為教授,並於1996年受邀至香港中文大學任教。

2005年,張曼娟發覺台灣的國語文程度普遍低落,兒童和中國古典文學、現代文學的隔閡逐漸擴大,她便一手創辦了張曼娟小學堂,帶領一群尚未定性的小學、國中生讀經、讀詩與寫作。不同於中文系的教學,張曼娟認為一般人並不需要翻譯古文中的每一個字,而是在讀完故事後,可以從中有所學習、得到啟發,或是了解其中人物的心理狀態。因此她賦予小學堂的任務並不只是為了教育學生成為中文人,更多是希望能夠陪伴、引領這些兒童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自此,「曼娟老師」成為了許多兒童成長階段的陪伴者。

張曼娟小學堂自2005年成立至今已達十六年。(圖片來源/張蓉菁攝)

在《當我提筆寫下你》中,張曼娟曾寫道「如果這世界不是我們要的樣子,那就去造一個。哪怕是一個,小小的世界。」而小學堂便是這樣一個小宇宙,「在這個小宇宙裡,沒有鬥爭、沒有霸凌、沒有歧視。」

成為一位「照顧者」

隨著父母親逐漸年邁、相繼罹病,張曼娟為了更妥善地照顧兩位老人,於2014年辭去了東吳大學的任教,每日帶著父母上醫院、做檢查。

其實早在1983年,年僅22歲的張曼娟便已刻畫出《永恆的羽翼》中,獨自照看年邁父親的角色與模樣。然而歷經了最初父母罹病時的慌亂與不知所措,長期的睡眠不足、情緒與壓力不斷累積後,當時的描寫對她來說不過是霧裡看花:「那時候幫爸爸洗尿溼的床單就是一件很嚴重的事,在真正開始照顧父母後才發現,把屎把尿就是尋常的日子。」

相較於照顧小孩,照顧老人更加艱難、崩潰,不僅需要概括承受所有情緒,他們每況愈下的身體狀況更令人無助,即便傾盡全力也無法阻止其衰老、突然的惡化。在成為照顧者的數年中,她曾數次自我懷疑、擔心是不是做得還不夠好,時至今日她能夠更從容地應對各種挑戰與難題,也學會原諒已經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如果不原諒自己很難走下去。」

「小學堂是救贖和依靠。」

「在許多毀滅的時刻,來小學堂上課是非常重要的,表示我的生活還可以持續、精神狀態還算好。而為了小學堂的孩子,我也不容許自己『壞掉』。」即便背負著獨力照顧者的重擔,張曼娟也從未考慮放棄小學堂的教學。對於她而言,這個一手創造的小宇宙不僅是一份工作、一種理想的實踐,更是她的心之所向、救贖與依靠。

辦學長達十六年,讓張曼娟最為欣慰的是有許多畢業多年的學生還會時常回來看看、穿著畢業袍請她撥穗。張曼娟認為陪伴學生成長是件十分珍貴的事,因此除了辦活動以外都會堅持到小學堂教課,下了課再帶著父母上醫院,「孩子在我就在。」

小學堂滿足了張曼娟的所有的期待,不僅是對於中華文化的推動與傳承,更能陪伴孩子長大、讓他們得到足夠的關心和重視。(圖片來源/李胤霆攝)

寫作只要一枝筆、一張紙

身兼作者、主持人、教授與老師,張曼娟最喜歡的仍為「作家」這個身分。「廣播要有人願意聽,教書要有學生,而寫作只需要一枝筆、一張紙就可以完成,它是一種對世界的表述。」她認為這是最為自由的狀態,不需要考慮讀者是否能理解,在寫出來的瞬間便已自我完成。

儘管如此,張曼娟從未想過成為一位專職作家。寫作並非努力就能有所收穫,書本的銷售狀況無法掌控,而擔任教授則擁有穩定的薪資,讓她的生活更為安定。

她曾經是個憂鬱不自信的女孩,直到找到自己的方向後,憑藉著天賦與努力成為了《海水正藍》的暢銷女作家、實現理想成為中文系教授。許多年後,更她是《以我之名》的照顧者與小學堂裡的「曼娟老師」。

「實踐自己,讓自己成為自己,而不是別人。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好好享受活著的滋味。」──張曼娟《當我提筆寫下你》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喀報是陽明交⼤學傳播與科技學系經營的⾃媒體,作為⽵苗地區少數的學⽣媒體,由系上⼤三學⽣集結以往所學,從學⽣⾓度出發,提供客觀、中⽴且具深度的⽂章。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