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國影本事

國影本事
0 隱身幕後的副手──電影編劇、修護員,與他們的劇本

編劇,所有靈感彙集的最初起點。在紙筆盛行的年代,他們是手握一枝筆努力伏案「爬格子」;進入電腦數位時代,則是筆記本、電腦鍵盤、錄音筆、手機等工具樣樣來。但實務流程並無二致,編劇的任務依然是反覆撰寫修正,一字一句編織出銀幕上雷霆萬鈞、千鈞一髮,甚或繞指柔情等的對話及場景。

國影本事
0 再看我一眼──末代畫師的手繪電影看板

手繪看板隨著時代轉變,成為懷舊的印記。顏師傅除了固定在戲院工作,也接受商家或藝術空間的委託客製,原本用於傳統電影映演宣傳的視覺圖繪,變成現代生活擬仿復古的裝飾物件,功能轉化,乘載的文化意義也不同。從過去到當代,畫師的筆從未停下,然而電影看板卻不同於海報與其他宣傳品,註定被覆疊,消抹自身的痕跡。或許手繪電影看板終有被取代的一天,然而,當我們思考影像保存的範圍與意義時,是否也能考慮過往從戲院建築發展而來的視覺經驗與空間感受,看見時光更迭中仍堅持傳統的職人與技藝,這是一代人電影記憶的重要環節,同樣值得珍視。

國影本事
0 台北影業膠片沖印設備拆遷記事

台北影業(1980—)的起初業務計有沖印廠與影視後製兩大部分,後於二○○八年底遷移內湖。其沖印廠規劃,原是以成為亞洲地區首屈一指的專業廠房為目標,相關樓層配置,一樓為沖片、剪接、印片,二樓為看光、配藥,地下室設置污水處理廠。走進一樓沖印廠區,抬頭可見井然有序的管路連接機台,每條管路流體之配送,都代表了膠片沖印的不同環節。當年精心規劃的沖印廠房,卻隨著商業電影院的放映媒材,於二○一三年由膠卷全面改為數位放映,公司的經營方向也朝電影數位化後製。當年這批千萬的膠卷沖印設備頓時無用武之地,卻也開啟此次國影中心接手保存設備的契機。

國影本事
0 【國影本事】「攝影師與他的收藏」專訪國寶攝影師林贊廷

走進攝影師林贊庭的家,占據客廳最多的藏品,莫過於那一台台的電影攝影機。有的龐然大物雄霸一角,有的斑駁風華蝸居展示櫃,林桑先是熟練用紅色雷射光筆,以一行家姿態,隔玻璃介紹櫃內名器。不久,他乾脆笑瞇瞇從櫃裡拿出寶貝,親自比畫示範,時而詳述機械構造,時而由此閒談電影人生。原本既定一小時的訪談,破錶長達三小時。

國影本事
0 【國影本事】還給老電影一副漂亮好氣色!數位修復之調光

老電影經過數位修復後重返大銀幕這件事,在近幾年的臺灣屢見不鮮。許多人討論「數位修復」,但或許並不清楚這個名詞其實包含兩個重要的意義與功能,一是「影像修復」,另一則是「調光」。影像修復能修正影像在過去因為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缺陷、刮傷與髒污,而調光則是重新找回各場景連續性及視覺美感的重要步驟。

樹林國影典藏中心數位修復實驗室的調光室裡,大多數時間只有調光師徐庭珮一個人,為了讓大銀幕顯影,她常不開燈,房裡的光源就來自那裡,以及她眼前的兩個小螢幕。談起不久前剛修復完的《空山靈雨》及《大甲媽祖回娘家》,有點害羞的徐庭珮說,雖然過程很辛苦,仍覺得有趣又幸運。

國影本事
0 【放映週報】專訪/鮮浪潮董事舒琪:亂世之下,重讀胡金銓電影的政治訊息

被問到當初為何會想以胡金銓導演為影展主題,舒琪先說了一個小故事。幾年前他在一個公開活動放映了胡導演的《俠女》(1971),並在座談上談及電影裡蘊藏的政治訊息,沒想到一位陸生觀眾竟當場舉手指控他「上綱上線」,認為不該凡事都牽扯政治。舒琪雙手一攤說,「可是電影就是這樣子,裡面就有這些東西」。

無論是在當年或者當下,討論到胡金銓,很少人會立即與政治進行連結。但如果回顧當年他轟動港、台、東南亞的《龍門客棧》(1967),便能發現一些端倪。胡金銓曾自述自己之所以選明朝作為時代背景,是因為當時看了轟動全球的007電影,一方面對於一個人能如此跨越道德界線四處殺人,感到不解與憤慨,一方面也認為諜報故事是具有發展潛力的題材。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