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台灣電影

產業
0 懸疑犯罪類型當前,該如何在分眾化市場玩出新意?

《女鬼橋》在疫情衝擊下的戲院,以將近六千萬的票房回本,《誰是被害者》更在開播48小時內登上Netflix臺灣熱門排行第一。觀眾看劇的樂趣何在?能感同身受的地方又在哪?雖說在製作懸疑推理類型的作品預算有限,但這個框架卻也能讓人激發出更多創意,若要讓觀眾保持注意力,就需從團隊討論、容納多元視角做起,如此才有機會磨出新意。

產業
2 活動紀錄/「類型電影」在台灣的未來發展

2015年堪稱是台灣類型電影大爆發的一年,如《我的少女時代》《紅衣小女孩》《青田街一號》等,未來國片將會朝向更多元的類型電影發展。但類型電影因為分眾關係,難以全面照顧所有觀眾,這次特邀高雄電影節策展人黃皓傑和《失控謊言》導演樓一安,以及柯汶利、李育丞,共同談論類型電影在台灣的發展性。

影業觀察
2 《我們的那時此刻》新一章:80 年代台灣新電影及其後(下)

80 年代後,在新浪潮電影之外,商業電影開始出走至香港,而全面開放的電影政策,也使台灣商業電影歷經一段空白期,好萊塢投資的台灣電影《雙瞳》失利,更讓國片陷入黑暗期,紀錄片便從中殺出一片天地,延續國片歷史。直到《海角七號》的票房成功,商業國片才出現一絲轉機⋯⋯

影業觀察
1 《我們的那時此刻》黃金章: 70 年代大盛的愛情與武俠片

1965 年,以健康寫實路線為主的李行看中瓊瑤小說的商業價值,開始執導瓊瑤電影《婉君表妹》,評價與票房的長紅,立刻帶動瓊瑤電影翻拍熱潮,也催生台灣最早的明星經濟。1967 年的《龍門客棧》等武俠片不但本土票房極佳,更銷售海外,屢屢刷新台灣電影票房紀錄,港台武俠片同時進入聲勢極旺的盛世。

1 2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