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集已開紅盤,《藍色海洋的傳說》雖然收視率開得漂亮,但也被觀眾提出了不少質疑。前幾天才在 SBS 上面釋出導演版,編劇也被質疑有換湯不換藥之嫌,但是復出的全智賢成為不老傳說,李敏皓同時演出兩個角色也讓驚喜。
首集已開紅盤,《藍色海洋的傳說》雖然收視率開得漂亮,但也被觀眾提出了不少質疑。前幾天才在 SBS 上面釋出導演版,編劇也被質疑有換湯不換藥之嫌,但是復出的全智賢成為不老傳說,李敏皓同時演出兩個角色也讓驚喜。
2016 年即將步入尾聲,但韓劇大戰卻顯得煙硝味濃厚,以無線三台及 tvN、JTBC 總括成績來看,有「戲劇王國」封號的 SBS 顯然表現較亮眼,而還有哪些韓劇要來拉尾盤呢?
到底韓劇有何魅力,總能在版權銷售上屢創新高?韓劇在版權談判又具備了什麼技巧?KKTV 韓劇顧問金永源接受娛樂重擊訪問,分析韓劇的致勝之道。
強化編劇的話語權或高報酬真的能解決台灣戲劇的問題嗎?恐怕未必。在台灣,我不知道這些前仆後繼投身於影像的創作者,會不會在年紀更輕的時候,就開始盤算著打死不退或者很怕餓死的權衡?
日劇與韓劇領先台劇的原因,多半在於人物與職場背景刻劃更為立體,使觀眾始終記得那些角色。而台劇有我們當地年輕人的投影嗎?台劇時代環境著墨的不夠深刻,求快貪淺,也讓國外的觀眾對我們青壯年的印象終會如浮光掠影。
不是不能太聰明,就是矯情地呈現不真實的女強人面貌,台灣戲劇中的女性角色能發揮的空間實在有限。正因為我們缺乏能觸及廣泛題材的好劇本,與夠成熟的職人劇,以至於劇本總是在女性弱與強、好與惡的單薄點上打轉,如此格局,不正反映了我們仍封建保守的本質嗎?
本週最大事件(至10/2)即是Jessica退團,韓國偶像團體在風光背後與經紀公司間的合作問題再度浮上檯面;另外韓國電視劇獎,由風光全亞洲的《來自星星的你》獲得最多大獎作收,而金秀賢本人也拿到演技大賞。
媒體大佬只會問:「要投資多少錢?」「什麼時候可以賺錢?」聽到前面問題的數字就搖頭,聽到後面問題沒有數字的答案就害怕,最後的選擇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鐘,死守現狀或只改良些許等奇蹟,又或是等別的媒體先倒下,然後竊竊心喜自己可以苟延殘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