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欣專欄/從日劇《重版出來》、韓劇《戲子》,看台劇真有拍出年輕人身影嗎?

8
75654

日劇《重版出來》和韓劇《戲子》(左至右)皆深刻描寫了處在產業內的年輕人處境。

日劇與韓劇領先台劇的原因,多半在於他們人物與職場背景刻劃更為立體,他們的年輕人,活生生地跌跌撞撞在我們周遭,使我們始終會記得那些角色。而台劇,有我們當地年輕人的投影嗎?為何我們成為了失去記憶的一代?台劇時代環境著墨的不夠深刻,求快貪淺,也讓國外的觀眾對我們青壯年的印象終會如浮光掠影。

日劇《重版出來》在逆境中喚醒職人魂

日劇《重版出來》因為拍出這時代出版業的困境,與其中年輕人掙扎求生的處境,聚焦在如何面對產業轉型新舊時代的交接口,找出方法並且維持對該產業的熱情。這改編自暢銷漫畫的日劇,一推出便打動許多必須思考在數位衝擊下如何營利的年輕與中生代,以及他們又如何在改變中保有對漫畫與出版的熱情。這齣戲的年輕人感動了許多觀眾,在這普遍悲觀的時代,喚起了對工作的熱情與職人魂。

韓劇《戲子》呈現韓國青年的激烈競爭

而韓劇《戲子》則保有韓國戲劇中一慣被逼到牆角、打落牙齒和血吞的職場處景,企圖拍出在韓國影劇業開枝散葉的表面榮景下,其中從業人員的酸甜苦辣,以及業界的黑幕,包括剽竊創作者的曲子,作曲者卻被冠上是藝人的創作來添加商品價值,或雇用網路炒手散播假消息造成一面倒的輿論風向,當歌手被迫簽下大公司惡名昭彰的「奴隸合約」(簽約年數長但以月薪發放),大小公司的鬥爭與併吞,為踏進這行有人以性醜聞為要脅等。這產業龐大到藝人與經紀人如同棋子,而他們要如何在每三個月就有一個新團體竄紅的市場上存活?韓國樂壇表面上是「歌喉戰」,但實情卻如同「割喉戰」般廝殺猛烈。

戲劇是凝聚與安慰的力量

這兩齣劇表現形式不同:韓劇喜怒哀樂的配置一向精準,人性醜惡與善良都被快速放大,儘管能快速吸睛,但也是之後多數作品難以長存價值的普遍原因;日劇《重版出來》則扭轉被韓劇壓制的氣勢,以日劇一貫在逆境中保持希望的寫實價值重新贏回觀眾的信心。這兩齣劇相同的是,他們對於產業處境有著周密的觀察與描述,而對在這處境中逆境求生的青壯年身影,更有深刻琢磨,使得其中每個角色都能與我們真實生活中呼應。險中求生的時代背景,讓觀眾感覺被同理,看完都隱隱重燃都對工作與人生的熱情。

7657

日劇《長假》和韓劇《我叫金三順》忠實呈現當時年輕人的時代縮影。

日劇與韓劇領先台劇的原因,多半在於人物刻劃更為立體,他們的年輕人,活生生地跌跌撞撞在我們周遭,使得我們始終會記得那些角色。因為找到了跟自己相同的處境,同時跟時代接軌,讓每一代年輕人都能戲劇中找出他的記憶與特色。如早期日劇《長假》《愛情白皮書》到韓劇《我叫金三順》《對不起,我愛你》等,無論早期到近期,他們都記錄了不同時代年輕人的背影。

改編日漫的盛世過後 台灣的戲劇核心是?

press01

難得出現反思社會現狀的《敗犬女王》,可惜最後還是以愛情做賣點。

而台劇呢?早期發跡的偶像劇多半改編自日本漫畫,如《流星花園》《惡作劇之吻》,這兩齣帶起了十年前的台劇風潮。那這十年呢?我們固然也有《敗犬女王》之類反映社會關心的議題,但都如蜻蜓點水,故事無法深刻於她們所處的產業面,與生活的立體呈現,只能浮光掠影地帶過,最後再以愛情來做賣點,混淆了前面的種種——這問題日韓劇也會有,但整體來說,他們仍保持一年一、兩齣以產業和職場環境來描寫當時年輕人處境的戲劇,因為拍攝此種類型劇集比愛情、神怪與家庭劇相對費力,必須花費時間做足產業功課,以成本來講,台灣炒短線的氣氛不容許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描寫年輕人處境:台劇常如角色扮演一般 徒具形式

除《麻醉風暴》《出境事務所》等有對年輕人與現代職場劇烈演變有深入描寫外,少有其他戲劇在台灣工作與生活環境的不斷劇變有所著墨與研究,以至於台劇這十年來沒有讓人記憶深刻的角色(爆橘的這種例外),甚至我們的戲劇裡,年輕人的群像一直是因為缺乏景深而從缺的,只看到打扮像有錢與貧窮者、或小資上班族等形式上帶過,沒有血肉、沒有社會景深,台劇的中年人總是歇斯底里,年輕人總是耍帥,或做一下藍、白領懸殊姿態,如 COSPLAY 一般。

貪快求淺 台劇失去十年光陰

我們沒有人力與時間,像日、韓劇拍攝前的準備那樣,去做每個行業的產業研究,並非台灣每家出資者都沒錢,而是我們的戲劇界世代脫節的狀況,跟其他產業如新聞、出版業一樣,仍迷信以前的模式,拿一些噱頭來包裝愛情劇(但又拍不出《來自星星的你》《太陽的後裔》那種大排場,如今台灣愛情劇也流行浮誇),但又不肯下足準備和預算來好好經營職人劇。試問,我們台劇能外銷的點是什麼?別國觀眾可以藉由台劇看到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是什麼生活,什麼形貌?付之闕如,這表面上沒什麼?戲劇表面上無足輕重,看似是娛樂消遣而已,其實是我們共同記憶某一個年代,以及他國人怎麼看我們的重要標的。

如今這十年,我們成為失去記憶的人,年輕人在自己國家的劇裡卻找不到自己的投影,但願戲劇人莫忘初衷啊。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多年寫樂評也寫電影,曾當過金曲、金音獎評審,但嗜好是用專欄文偷渡點觀察,有個部落格【我的Live House】,文章看似是憤青寫的(我也不知道,是人家跟我說的),但自認是個內心溫暖的少女前輩(咦?),著有《反派的力量:影史經典反派人物,有你避不開的自己》。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