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石愛情故事》以二十部歌曲為主軸,組成二十齣單元劇,為曾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賦予新生命。儘管最終交出一張漂亮成績單,但對監製馬宜中來說,過去的一年七個月,絕對是兵荒馬亂,壓力空前之大,「一直半夜磨刀,想要拿刀殺掉自己,切腹算了」。
Browsing: 焦點人物
許瑋甯以《相愛的七種設計》提名金馬獎最佳新演員,飾演一個為愛攻於心計的女人,到兩部驚悚作品《紅衣小女孩》《失控謊言》,許瑋甯演技層次逐漸拉高,主演的電影也跟著大賣,同輩女星裡,少有她這樣叫好叫座的型款。
以《路邊野餐》作為首部長片的導演畢贛,年紀輕輕便用片中長達 42 分鐘的長鏡頭驚豔影壇,並以大量台灣國語流行歌曲和導演自己的詩詞貫穿全片,而這樣的使用是為什麼呢?
《滾石愛情故事》可說是台灣IP 影視作品的一次重要嘗試,這能對台灣電視劇帶來哪些影響與刺激?長期觀察產業變化,吳洛纓認為,未來科技和收看載具的改變,能將電視劇從現有限制中解放,且編劇也應有「對自己可以成為一個什麼樣編劇的想像。」而如何持續跟上環境變化,和原創實力才是最後決勝負的關鍵。
單元劇《滾石愛情故事》首集〈愛情〉和第三集〈最後一次溫柔〉由金鐘獎編劇吳洛纓撰寫,兩齣劇一邊是愛情的萌芽、一邊是愛情的盡頭,吳洛纓如何在兩首歌中,寫出截然不同的愛情世界?而吳洛纓自己又是怎麼看待愛情這回事?
從搬演超過20年票房卻始終不墜的長壽電影《男人真命苦》,到 70 年代愛情電影經典代表《幸福的黃手帕》,再到顛覆傳統武士形象的國際佳作《黃昏清兵衛》,年近 85 歲、日本國寶級導演山田洋次擅長以時代小人物為題材,運用樸實、深刻且詼諧的手法,反應大眾的生活點滴,被譽為日本的心靈代言人。而將他與電影連結的契機又是什麼呢?
高倉健前年因惡性淋巴腫瘤擴散而逝世,享年 83 歲,一生共主演 200 多部電影。他很少飾演高知識分子,因出身平凡的勞動階級,更符合高倉健形象,不懂花言巧語,也不懂什麼高深典故,只會用最純粹的事物,表達一個簡單甚至老套的道理,只因為這是他心中最堅信的人生觀,而《幸福黃手帕》《遠山的呼喚》便是其中經典。
和杜琪峰和韋家輝共同被稱為「銀河鐵三角」的鬼才游達志,其一生都像他黑色類型電影中的不可逆轉宿命,才華橫溢,攜一腔抱負,在輝煌但不健全的香港電影市場橫衝直撞,卻最終黯然離開「銀河映像」,甚至整個香港電影圈。游達志離場的主因不是市場不肯定,而是因為不需要;其作品可以被當作經典,卻無法融入大眾文化。
黃亞歷入圍鹿特丹影展的紀錄片《日曜日式散步者》,不僅呈現台灣第一個宣揚超現實主義的詩社「風車詩社」,更追溯文藝風潮、歷史與政治環境,對於超現實主義的史料挖掘,烘托出風車詩社精神。導演在此次專訪,特地說明其對「實驗電影」定義的拒絕,以及詩如何和電影對話,紀錄片如何表現「真實」等問題。
打著「情歌王子」名號,在兩岸樂壇縱橫 27 年的張信哲,花了 20 年完成 10 套世界巡演,累積 220 場萬人演唱會實力,甚至在上海和北京締造個唱演出最多場的華人歌手紀錄;對他而言,這樣的暫別不是句號,只是逗點,投入更多的心力創作優質的音樂作品,才是打造演唱會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