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金馬獎
第 54 屆金馬獎入圍 3 項大獎,由文晏執導的《嘉年華》以兩位女性作為出發,以穩健的影像風格、完整的敘事執行,通過「女孩凝視」去眼見整體社會的人心變化,揭開黑暗體制的官官相護與崩壞的真相。
第54屆金馬獎揭曉在即。與往年常被對岸稱霸的態勢不同,台灣電影(《大佛普拉斯》、《相愛相親》)或台灣影人執導作(《相愛相親》)可說聲勢大旺。 不過也因為整體戰力太過平均,使得本屆的大獎成為近三屆最難預測的一年。主因是幾部作品類型差異甚大,但都在其設定之格局內做到完善。得獎結果基本上只是反映評審口味的公約數,而非孰優孰劣這麼簡單。 然而,說難料也不全然,今年的整體入圍名單充斥著一些無得獎可能的入圍者,使得一些演員或技術項目反而容易被聚焦。 誠如影評前輩李幼鸚鵡鵪鶉的叮囑,電影獎的遺珠之憾不該被忽略,因此筆者也會點出幾位心目中更值得提名甚至得獎的電影或影人供讀者參考。
第54屆金馬獎揭曉在即。與往年常被對岸稱霸的態勢不同,台灣電影(《大佛普拉斯》、《相愛相親》)或台灣影人執導作(《相愛相親》)可說聲勢大旺。 不過也因為整體戰力太過平均,使得本屆的大獎成為近三屆最難預測的一年。主因是幾部作品類型差異甚大,但都在其設定之格局內做到完善。得獎結果基本上只是反映評審口味的公約數,而非孰優孰劣這麼簡單。 然而,說難料也不全然,今年的整體入圍名單充斥著一些無得獎可能的入圍者,使得一些演員或技術項目反而容易被聚焦。 誠如影評前輩李幼鸚鵡鵪鶉的叮囑,電影獎的遺珠之憾不該被忽略,因此筆者也會點出幾位心目中更值得提名甚至得獎的電影或影人供讀者參考。
入圍金馬獎 7 項大獎,《血觀音》由《囧男孩》《女朋友。男朋友》導演楊雅喆一手編導,故事回到 1980 年代的臺灣社會,描述人面廣泛的骨董商棠氏家族,如何玩弄權術,謀取政治與商業利益。
入圍第 54 屆金馬獎 4 項大獎,由耿軍所執導的中國電影《輕鬆+愉快》,是一部具有黑色惡趣味的輕鬆小品。故事以一場肥皂香味詐騙為始,一位外表看似端莊的公務員,實際則藉由販賣香皂催眠眾人,以此趁機偷竊。沒料到,一山卻還有一山高,當和尚、基督、警察皆來攪和,卻進而發現權威的墮落、體制的腐敗,當正義不再劃分惡人與騙人,最終只淪為一個瘋子與傻子的世界。
本屆金馬獎 7 項提名,張艾嘉導演新作《相愛相親》,將人生路上點點滴滴盡數下鍋,燉煮出來竟全是精華——她證明了電影主題可以不打高空,將小的題材拍出與生命經驗呼應的厚度,顯現出從心所欲的大師高度。
重新剪輯的《八月》登上台灣院線,在這個版本擔任剪輯指導的,就是曾操刀《兒子的大玩偶》、《刺客聶隱娘》……等重要作品的台灣資深剪接師廖慶松,後輩都尊敬地喊他一聲「廖桑」。張大磊與廖慶松,2 個世代的頂尖創作者,在陽光和熙的夏日早晨,與我們暢談「台灣新電影」的影響力、院線市場的變遷、膠卷與數位的時代變革,還有《八月》中許許多多的動人時刻。
早在 2001 年就以《養生主》拿下金馬最佳紀錄片,卻遲到 2016 年才有第一部劇情長片《白蟻》問世,他調侃自己是「最老的新導演」。究竟朱賢哲為何熬了這麼久才終於完成第一部長片,而 20 年不輟的紀錄片耕耘又如何影響他的創作?
要怎樣讓人去看一部片長長達四個小時的電影?與其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看成政治批判或青春成長,不如把它當成時光機,回到一個對於多數觀眾來說如此遠又如此近,早已遺忘卻又陰魂不散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