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owsing: 編劇


「影視開發」變得跟從前不太一樣。收入還是不穩,但其實整體拿到錢的機率變高了。尊嚴掃地的問題持續,卻開始有些變相的解法。現在做白工的機率降低,但如果以前是倒吃甘蔗,撐久了就會是你的,現在比較像是望梅止渴

編劇王莉雯以《翻滾吧,阿信!》、《引爆點》等作品廣為人知,而你知道嗎?最初的她其實是演員出身,這份經驗也讓她日後在創作上懂得參考表演者意見、讓劇本更加豐富。

無論是編劇或演員,多看不同類型的作品就會懂得舉一反三,讓意識回到當下、專心觀察,編劇的研究精神同樣適用於表演。編劇吳洛纓曾以《白色巨塔》奪得金鐘獎,馮勃棣也曾以《江湖無難事》於台北電影獎拿下最佳編劇,這次兩人將和大家聊聊從文字到表演的角色塑造過程。

她是徐譽庭,是導演也是編劇,更自己開了間製作公司。《我可能不會愛你》、《荼靡》等作品,陪伴觀眾審視人生中所遇上的問題,徐譽庭認為「人」永遠是故事的核心與靈魂,而在追求影像精緻度的前提下,更要好好傳達這些源自於生活的故事。

馮勃棣曾以《江湖無難事》拿下台北電影節最佳編劇獎,藉由《蘑菇》獲得臺灣文學獎的劇本創作首獎。究竟何謂好故事?如何寫出好故事?馮勃棣形容寫劇本就像進入一段關係,需要清楚認知自己的能力、優勢及現行目標,進行包裝後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第 12 屆電視節目劇本創作獎開跑啦!近年台劇國片復興,編劇功不可沒。為鼓勵編劇路上的創作者,開拓台灣戲劇界的新面貌,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舉辦了「電視節目劇本創作獎」,讓好故事不被埋沒!入圍或獲獎作品,後續文化部將配合投資或補助協助及媒合製播,有機會獲得業界製拍。
、高鳴晟-351x185.jpg)
這兩位獲獎連連的青年影視幕後工作者,身處《海角七號》(2008)後的台灣商業電影復甦時期,各有其學習之道,試圖理解並靠近觀眾。雖已在業界站穩腳步,但他們強調自己「不是雀屏中選的天才」,工作成績源於理論、方法與持續不懈的練習。

2017 年「袋鼠計畫」構想開跑,至今已交出《1006 的房客》、《人際關係事務所》、《種菜女神》等成績單。歐銻銻娛樂究竟為何要從編劇下手?「袋鼠計畫」的實質內涵,又是如何支撐起整個戲劇部門的製作計畫?在本篇專訪,我們邀請「袋鼠計畫」負責人廖健行與《種菜女神》編劇統籌吳佩珍,向我們細談歐銻銻娛樂背後的戲劇藍圖。

對影集的原創者來說,類別既是限制,也是契機。如果你試問自己,要如何透過單一一個前提,創作出數百個故事,你便能一窺類別的妙用何在。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在於找到能夠在每一集裡頭推動衝突或冒險的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