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檔在《我們與惡的距離》後,公視職人劇《生死接線員》也開出亮眼的成績,特殊的題材也引起許多不同的討論。「器官移植」是台劇的嶄新題材,器官協調師這個專業職位觀眾也比較陌生,究竟本劇如何結合實務田調,從傳說中的梅青青角色原型人物:器官協調師潘瑾慧手中的故事和真實體驗,發展出整個劇本和角色,而在實際的改編和拍攝過程中又怎麼去維持真實和戲劇間的平衡呢?這次我們特地同時專訪協調師潘瑾慧和飾演梅青青的李杏,共同來探討這門「生死」與「協調」間的藝術。
Browsing: 台劇
《最佳利益》確實如同一般律政劇,試圖以較為可信紮實的手法去將法律事務所和男女主角處理的每個案件當作大、小兩個故事弧線(arc),而每個案子的發展又會牽動大故事的進展。
台灣第一部律政劇《最佳利益》本週即將在華視上檔,就在《與惡》掀起的人權、法治、道德的灰色地帶、未審先判的群眾正義、對精神疾病的汙名化等等議題都還在發酵的同時,以律師團隊角度切入各種台灣司法案件的《最佳利益》不約而同地處理了包括無差別殺人案、精神疾病判定等議題,劇情安排中也以一位非常「不傳統」的資深律師女主角方箏,以冷靜客觀判斷證據的理性態度梳理出案件的脈絡,可以說是繼續帶著觀眾往法治領域的專業再走一步。
公視接檔在《與惡》之後,以器官協調師為主題的《生死接線員》本週上檔,維持一週兩集的播出模式,本週的一、二集分別各有一起器官移植的單元,也把器官移植小組的角色背景、功能與個性基本勾勒了出來(除了社工師吳常軍目前還比較看不出來),醫療職人劇和單元劇性格都十分鮮明。
公視接檔在《我們與惡的距離》後又是一部劇本先行的《生死接線員》,而且題材是醫療職人劇,圍繞在「器官協調師」這個特殊職業的工作內容與涉及的生離死別,原著劇本《派遣死神》當年就榮獲最佳電視劇本獎,絕佳議題再搭配上兩位金鐘導演邱晧洲與王傳宗,繼《麻醉風暴》後再展現職人劇風采,相信大家都十分期待。這次特別訪問到首次參與職人劇的導演王傳宗與男主角曾少宗,來分享他們參與拍攝的心路歷程。
整體而言,《與惡》仍然在十集繳出完整而品質穩定的成績,只是後面幾集宋喬安和李大芝的讓位,和應思聰未能成功上位,讓這齣劇沒能維持在五、六集的超高水準,是有些遺憾,但全劇仍然穩在盤上。就全劇完整度而言,仍然比不上《麻醉風暴》,但在格局和多線敘事的開展上,無疑帶領台劇站上一個新的高點上,我們終於繼《麻醉風暴》後有第二部拿得出手、出國比賽也不虛心的作品了,仍然要為之喝采鼓掌。
從開播前備受矚目,到開播之後節節攀升的收視率,2019年的現象級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以下簡稱《與惡》)於本週(或許也是永久)畫下句點,以無差別殺人案件為引子,透過一系列衝擊社會的精神病相關案件,探討醫療資源、家庭關係、媒體道德、司法與私法,以及個人在其中,微小又真實的角色。
繼前兩季的成功後,HIStory 3 的第一部作品《圈套》終於在本月跟觀眾見面,這次我們帶來製作人葉昱呈的專訪。葉昱呈的製作之路非常特別,原本唸資訊管理出身的他在第一季時仍擔任企劃工作,但從第二季開始便正式以製作人身分與 HIStory 共同前進成長,我們十分好奇對他而言對於 HIStory 第三季及其後的發展會有什麼樣的看法,也將帶來關於第三季的最新消息讓觀眾知道。
延續《台北歌手》的製作團隊,《日據時代的生存法則》一樣由內容物製作的高君亭與台灣文學出身的陳南宏擔任製作人,有趣的是林宏杰導演在幕後花絮裡笑說他們很有勇氣,找了一位喜歡拍喜劇的導演來拍看似嚴肅的時代劇,究竟這樣的組合是怎麼促成的呢?
《我們與惡的距離》在五、六集「槍響之後」,藉由李曉明無差別殺人案帶出來的恩怨情仇梳理到一個段落,能處理能爆的已經爆開,不能處理一時沒有辦法完全化解的則暫時且戰且走(美劇的慣用名詞是「park」,暫時「停泊」住劇情線)。七、八集隨著兩位最重要的主角宋喬安、王赦經歷先前的壓力與舖陳,雙雙在這兩集遇到人生的低潮和重新思考期,他們都試圖改變並開始經歷改變帶來的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