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曾擔任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六弄咖啡館》執行導演的廖明毅,首部長片作品《怪胎》,奪下今年富川國際奇幻影展亞洲電影奈派克獎,執著用 iPhone 拍攝只是手段,廖明毅真正在乎的是,怎麼把高創意故事推到觀眾面前,「這些電影不出來,我們怎麼知道觀眾其實是喜歡這種東西」…
Browsing: 電影
即使是現在看起來,胡金銓電影的剪接的速度感也是相當獨樹一幟的。在當時,同樣在製作武俠電影的香港邵氏,講究的是長鏡頭的拆招與演武,往往是一大群武行,演出長達一、兩分鐘一鏡到底的打鬥拆招群戲,再佐以極快的推鏡與搖鏡做結尾,然後幾個數分鐘的打鬥用單純的剪接串在一起。但是到了台灣拍武俠片的胡金銓,卻以平穩的運鏡與大量俐落短鏡頭的剪接來描述這段打鬥,看起來極具現代感。
1960年代的台語片何「新」之有?首先,辛奇電影的「新」奠基於國家電影中心持續推動的影像保存成果之上。雖然,這些珍貴的膠卷被保留下來也可能只是巧合。1989 年,大都影業清理過去片商寄存於庫房的影片,意外讓珍貴卻斑駁的一批台語片膠卷重見天日,也使辛奇導演當年創作的膠卷透過數位修復流程釋放了原本底片中豐富的細節。在辛奇之前,國家電影中心已陸續完成胡金銓和林摶秋等導演為主題的 DVD 出版計畫,以及數十部經典劇情片與紀錄片膠卷的數位修復成果,主要是為了讓臺灣電影人的手感與足跡能被時代永遠銘刻。
林文錦的新書《掌鏡人生:金馬獎攝影師林文錦自傳,見證1950-1980年代台灣電影發展史》是台灣第一本以攝影師視角說出的台灣電影史故事,在講述電影拍攝故事與影人行誼之外,也收錄了珍貴的拍攝現場及資深影人照片六十餘幅,讓讀者一窺1950至1980年代台灣電影工業的樣貌,是一本讓想要了解台灣電影歷史的讀者們絕對不能錯過的好書。
此次專訪國家電影中心中曾任與現任的放映師,分別是曾於一九九九年到二〇一四年在放映室工作,現在於樹林片庫工作的葉聰利先生,以及曾在片庫做整飭工作,從二〇一四年來到放映室的楊杰麟先生,兩人在成為放映師前都沒有相關經驗,靠的是前一任同事的交接與教導,如一九九八年的《新天堂樂園》中艾費多與多多間經驗傳承的情誼,傳統膠卷放映的基本技能與知識約需花一禮拜到三個月的時間養成,而後需要靠自己去摸索,熟能生巧。
疫情漸緩,國片也躍躍欲試,今年下半年度將有22部台灣電影接連上映。文化部長李永得今(14)日攜手威秀影城董事長吳明憲,率這22部國片劇組齊聚「國片起飛一起拚」記者會造勢,包括北影新科影帝莫子儀等多位製片、導演、演員皆到場力挺。
時間倒轉至1991年香港元朗區的一棟石棉瓦平房裡。房中沒有空調,時逢六月炎夏,屋內熱氣蒸騰,整室鐵鏽亂飛。兩個年輕小伙揮汗如雨,無暇顧及渾身的鏽斑,只管在塵封多年、改造自老紡織工廠的這座倉庫裡,忙著將整倉庫的兩百餘部、上千本的膠卷打包裝箱
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電影委員會共同主辦,第十二屆「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活動,徵件將於6月30日截止!今年以「台北人的愛情」為徵件主題,邀請有志於編劇寫作的人才們,一同寫下屬於台北最獨特的愛情故事。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簡稱影視聽中心)與韓國映像資料院(Korean Film Archive, KOFA)合作「電影中的城市:臺北」(Cities on Film:Taipei) 專題,於 6 月 16 日至 6 月 29 日開始線上電影放映活動。以三個不同時期的概念劃分臺北:「經典臺北」(Taipei in Classics)、「轉變中的臺北」( Taipei in Transition )及「愛在臺北」( Taipei in Love ),藉此探討城市的流動、運轉與電影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