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萬睿,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助理教授
國家電影中心正式轉型為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後主辦的第一檔數位修復影展,由榮獲第 37 屆金馬獎終生成就特別獎—辛奇導演的系列作品「辛奇・很新・奇」影展搶頭陣。本次數位修復影展放映的五部影片,目前搶先於台北光點華山放映,皆是 1965 年至 1969 年間由辛奇導演執導的台語片,其中包含恐怖驚悚、家庭通俗、愛情喜劇、批判寫實等幾種次類型。包括《難忘的車站》(1965)、《地獄新娘》(1965)、《三八新娘憨子婿》(1967)、《燒肉粽》(1969)與《危險的青春》(1969),超過國家電影中心目前保存八部辛奇導演作品中的一半,同時既「新」且「奇」。
1960年代的台語片何「新」之有?首先,辛奇電影的「新」奠基於國家電影中心持續推動的影像保存成果之上。雖然,這些珍貴的膠卷被保留下來也可能只是巧合。1989 年,大都影業清理過去片商寄存於庫房的影片,意外讓珍貴卻斑駁的一批台語片膠卷重見天日,也使辛奇導演當年創作的膠卷透過數位修復流程釋放了原本底片中豐富的細節。在辛奇之前,國家電影中心已陸續完成胡金銓和林摶秋等導演為主題的 DVD 出版計畫,以及數十部經典劇情片與紀錄片膠卷的數位修復成果,主要是為了讓臺灣電影人的手感與足跡能被時代永遠銘刻。
第二,本次辛奇導演數位修復影展之「奇」,或可視為臺灣早期黑白電影的類型奇觀。修復影展放映的五部影片中,就包括了恐怖驚悚、家庭通俗、愛情喜劇、批判寫實等幾種次類型。我們今天回過頭來看,辛奇電影具有文學性的通俗敘事、戲劇性的表演張力與多變的場面調度,某種程度上體現了臺灣黑白電影本土類型的初步實踐。如果電影史是一間需要不斷放映的老戲院,那麼辛奇的台語影片,則是一盤盤被重新拾回、重新修補、重新上色的膠卷,讓過去說故事的方式重新點亮銀幕。如同保羅・謝奇・烏塞(Paolo Cherchi Usai)所言,電影史是建構在永無止盡逆推的概念上,從過去消逝的影像中找到典範的影像,將有助於人們了解電影史作為文化產物的意義。因此,既「新」且「奇」的辛奇電影,不是因為從未出現過,而是搭著文化轉向的數位浪潮回到當代的大銀幕前閃爍時代之光。
《地獄新娘》改編自英國懸疑羅曼史翻譯小說《米蘭夫人》,將複雜的情感關係注入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讓男女主角的曖昧猜忌追逐於淡水紅磚洋樓與荒廢的佛堂。在鄉村地理空間的基調上,台語片少見的家庭教師角色成為敘事核心,當女性的生存之道遭遇時代的魑魅魍魎,陰魂不散的怨念則開啟對抗父權話語的權威。本片驚悚的視覺經驗來自辛奇精心設計的場面調度、靈活的攝影機運動,搭配詭譎音畫同步的沈浸效果,企圖呼應古典好萊塢恐怖類型片傳統。
相較《地獄新娘》改編自西方羅曼史小說,《難忘的車站》則是改編臺灣通俗作家金杏枝的言情小說《冷暖人間》,這本在當時廣獲女性讀者青睞的小說,搬上大銀幕後仍是以酒家女和富家少爺的跨越階級戀愛為敘事主軸,但場景也有更為明確的指涉,從臺北改落在豐原與臺中的地景上,重複出現的火車站成為都會現代性隱喻,凸顯階級對立與性別刻板的侷限。在家庭通俗劇結構裡,真愛在門不當戶不對的條件下必須暫時被犧牲,除非真愛維持得夠長久,或是得經歷生離死別的考驗,才能修成正果。
《三八新娘憨子婿》則以愛情喜劇突圍,在大多數訴諸悲情的台語通俗劇裡成為異數。女主角金玫天真浪漫的相信真愛無敵,相較男主角石軍性格上的軟弱無能,乃是「自由戀愛」的另類演繹。原來受到各自家中長輩反對的年輕男女,劇末終究化解了上一代的未竟之戀,兩對歡喜冤家終成眷屬。本片雖然看似諷刺家父長制的保守立場,但不避諱以大特寫呈現男女主角相擁接吻的親密互動,是少數能體現情慾能動性的台語喜劇片。
《燒肉粽》原片名為《脫褲風波》,受到當時社會事件啟發所改編的劇本,圍繞在無能父親迷途知返的敘事迴圈。與前面三部影片較著重女主角的心理變化相比,本片重心則落在陽明飾演的父親上,強調父親與兒女之間的親情層面。丈夫風流有理,妻子則被奸人設計同時要背負道德譴責。本片故事雖然架構在傳統的性別意識上,飾演女兒的童星戴佩珊的精彩演技卻突圍而出,搭配劉福助演唱同片名歌曲的加持,笑中帶淚的大團圓似乎是台語文藝片的基本調性。
《危險的青春》是部探討男女情欲為主的愛情電影,魁元、玉嬋與晴美的三角關係裡,充滿著情感欲望、金錢地位和家庭價值的拉扯,是台語片中少見的社會寫實風格。片中女性演員造型立體,對白辛辣,演繹著資本主義發展過渡期中躁動的情感動能,以及面對婚姻、生育與愛情等價值觀崩解的猶疑與抉擇。本片將敘事空間定位在香港,把後期台語電影中城鄉差距的母題,轉移至跨國地理想像,含蓄地戲謔港臺之間的冷戰情結。
以上五部影片除了多元的類型敘事外,明星表演則是襯托類型的另一個亮點。其中四部影片的女主角都由金玫擔綱,搭配當時火紅的小生如陽明、石軍與柯俊雄。金玫作為1960年代與白蘭相抗衡的兩大女明星之一,其大銀幕形象總是以悲劇性角色為主,雖然仍可以在《難忘的車站》與《燒肉粽》看到她悲淒的特寫鏡頭,但是也可以發現她在《地獄新娘》中扮演果斷、勇敢尋找真相的家庭女教師,或是《三八新娘憨子婿》裡她為了追求心愛的男朋友,直搗虎穴只為與情人親熱一場。在《三八新娘憨子婿》中,金玫擺脫了苦情酒家女或棄婦的形象,投入在一個總是笑容可掬、淘氣奔放、語言生動的喜劇角色中,透過她略帶誇張的演技,與石軍害羞被動的肢體表現相比,略為翻轉了台語片中常見「男強女弱」的通俗劇公式。
辛奇曾說過:「台語片的黃金時代雖然已經過去呀,但是咱大家努力過的,總算有留著成果啊。」上述五部數位修復影片閃爍著電影類型的實踐、男女明星的出眾演技,甚至是城鄉地景的影像再現,這些吉光片羽的音像背後,是膠卷的歷史,空間的歷史,也是人民的歷史。
本文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