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明明身處同一時代,那個女性尚未擁有選擇權及其連帶的各種基本權利的年代。也正正是這個合法和合理地貶抑女性的時代背景,使吉.布蘭奇和杜拉克不能只是「導演」而必須是「女導演」和「女性主義導演」。
Browsing: 影業觀察
「我們的優勢就是什麼東西都可以拍、都可以講,不用自我設限。」李烈提到,臺灣網劇及OTT平臺興起,對於影視產業無疑是另一片天馬行空的新天地,而她也以多年的監製身份建議盡量拉長前置期,若能先有充分的準備,也避免過程中燒掉更多錢。
近年臺灣恐怖驚悚電影蓬勃發展,如《紅衣小女孩》、《粽邪》系列,結合在地文化並為類型片增添諸多驚喜。監製鄒介中提到,其實拍攝恐怖片最需注意的就是「劇組人員的安全」。
創作者應具備怎樣的思維,才有機會擴大市場、吸引更多觀眾?從《我可能不會愛你》、《花甲男孩轉大人》的「瞿導」,轉為《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無聲》的「瞿監製」,瞿友寧從創作者的角度告訴大家,不要一味跟隨別人的腳步,而是誠懇地看待自己的「孩子」。
從籌資、開拍、製作直到宣傳推廣,「監製」與「製片」的工作內容時常令人感到模糊不清。監製葉如芬投身電影工作多年,她認為除了團隊間的合作,也必須從「獲利」角度分析電影投資價值,參加海外影展、爭取國際市場關注等等,都有助於提高臺灣影業的能量。
若說《俠女》劇終前高僧圓寂的場面,是導演對「禪」思想首次的正面書寫,之後他在《忠烈圖》、《迎春閣之風波》裡,雖又重回話本傳奇式的巧趣,文化底蘊無疑已經更厚更潤,林中的棋盤、客棧裡的眉眼情致,累積到《山中傳奇》和《空山靈雨》,一起迸發,臻至全新巔峰。
這兩位獲獎連連的青年影視幕後工作者,身處《海角七號》(2008)後的台灣商業電影復甦時期,各有其學習之道,試圖理解並靠近觀眾。雖已在業界站穩腳步,但他們強調自己「不是雀屏中選的天才」,工作成績源於理論、方法與持續不懈的練習。
2019年的高雄電影節將「XR無限幻境:XR大觀」作為本屆策展主題之一,蒐羅各國VR得獎作品於高雄電影節與大家碰面,包括法國新影像藝術節、坎城影展、 日舞影展、翠貝卡影展、富川國際奇幻影展、威尼斯影展等得獎作品,如《牆壁裡的狼:逃亡篇》、《紐約龐克二部曲》、《記憶之鑰》、《愛情非線性》、《失身記》等作品都是入選了今年的威尼斯影展,如果有空下來高雄,一定要看這幾部作品。
2018 年默默來到 9 月,經過前半年的蟄伏,7-8月 竟有每週至少一部新上映台灣電影之盛況,究竟這波台灣電影來勢如何?其成敗又應如何看待,本專題將試圖從題材、類型、執行到票房來綜觀目前台灣電影的題材走向及面對市場的實際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