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跨國合製的迷你劇集翻轉了「台灣宮廟」的想像,從過往的好劇、好 IP 淬鍊出新類型,一場溫柔革命掀起台劇風暴,我們看見了推理與懸疑劇在台灣的可能。各家內容好手勇敢地想像,果敢地進行。「這是台灣戲劇豐收的一年」——是肯定句,是這樣地美好,也這樣地危險,只怕開到荼靡。因此我們試圖在這波浪潮當中留下什麼。《娛樂重擊》與《新活水》合作探討「新台劇2.0」專題,期待重視台灣影視產業與文化的你一起加入。
文/江家華,攝影/汪正翔
無論是《白色巨塔》、《大醫院小醫生》、到近來的《麻醉風暴1.2》,醫療劇在每一波台劇浪潮中,都扮演了戲劇改革的開路先鋒,這些戲說的是醫療體系,卻也是台灣社會的縮影。寫而優則監製,侯文詠多年來一直是醫療劇的代表人物,不僅曾參與《白色巨塔》、《大醫院小醫生》的戲劇製作,多年後,他也成為協助《麻醉風暴1.2》順利推出的幕後推手,更是與製作人曾瀚賢一路相知相伴的「前輩」。《新活水》特此邀請兩位來談談醫療劇的影響力有多大?新台劇如何走出去及如何堅持下去。
台灣有很多東西都是電視劇教的,戲劇的影響真的很大。
曾瀚賢: 《麻醉風暴1》行銷後期,侯大哥很支持我們,包括幫忙促成醫療講座、醫療圈跟影視圈的交流。我記得那時候他問我說「翰賢,你們會不會繼續拍下去?我們做這件事情才會產生更大的意義。」我那時候還沒想到《麻醉1》會形成那麼大的影響力。後來得到金鐘,公視又再度回頭找我們拍《麻醉風暴2》,侯大哥也非常鼓勵,所以他是從《麻醉1》到《麻醉2》還滿重要的支持力量。
侯文詠:我還記得那時候當《麻醉1》預告片開始播放的時候,所有人都跑來問我說「這劇是不是你寫的?」,因為裡頭講的是麻醉科醫生、醫療劇……看起來就好像應該是我,因此我很怕他們把它拍爛,因為如果拍爛,我是跳到黃河裡怎麼樣都洗不清。
《麻醉1》上映時,我才來公共電視的董事會擔任董事,之前《麻醉1》製作過程中,在公視董事會全照程序來,我只是會稍稍地提醒其他人這部戲很棒。後來瀚賢說行銷經費只有10 萬塊無法宣傳,於是我找童子賢,他是公視董事,曾贊助過很多文化活動,也找黃達夫,他有一個醫療促進教育委員會,後來還找來《天下》、《遠見》,當時他們正在做健康醫療的專題,再加上監製馬天宗,去湊出一筆錢讓他們去辦這些座談。雖然來的人數不如網路宣傳那麼多,可是到場的都是高度關切、重要的人,就能再往外擴散,因此它的聲勢也是前所未有的。這齣戲後來熱播的時候,麻醉醫學會還曾想頒給黃健瑋榮譽麻醉專科醫師,這也是台灣醫療史上從沒發生過的事。
【完整文章請至《新活水》閱讀】
對談人介紹
侯文詠
原為麻醉科醫師,1997年辭掉工作後,專心以作家為業,寫出多本暢銷小說,也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他透過小說討論當代的議題,《白色巨塔》寫權力、《危險心靈》寫教育、《靈魂的擁抱》寫名氣,新作《人浮於愛》寫的則是愛情、慾望與金錢。
曾瀚賢
2008年創立瀚草影視,跨足電影與電視電影,過去製作過《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勇奪金鐘獎5項大獎及《紅衣小女孩》成為台灣賣座鬼怪片,《麻醉風暴1》風光摘下金鐘4大獎,掀起台劇風潮,選題反應社會現實、兼具人文關懷與娛樂價值。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