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植劇場《積木之家》導演廖士涵:恐怖類型戲劇不只是嚇人而已,人心才最恐怖!

0

撰文/Maple;攝影/黃詠靖

《積木之家》導演廖士涵接受娛樂重擊專訪。

拍過偶像劇《舞吧舞吧在一起》後,又以電視電影《回家路上》入圍金鐘獎的廖士涵導演,最近推出的作品,是正在熱播的靈異恐怖類型電視劇《積木之家》。這位類型多變的導演,是如何與植劇場類型劇有了合作契機的呢?

恐怖類型台灣少見   架構與電視尺度都是很大考量

廖士涵導演坦言:「其實我一直都想拍類型片,所以植劇場找我的時候,我一看到是恐怖類型就接了。雖然我自己更喜歡犯罪類型,但恐怖片一樣是很需要去醞釀氣氛的類型,所以我很想嘗試。我對恐怖片相對沒那麼熟,所以接下案子後做了很多功課,也很掙扎到底該怎麼拍。」

施易男飾演劉大偉。

因為台灣的恐怖電視劇為數甚少,觀眾對於恐怖類型的期待多半來自鬼片,廖士涵提到這次劇本架構的兩大難處,其一就是來自手法定調:「劇本到我手上的時候,前置其實已經一年。我初拿到時,只有頭 2 集劇本。台灣過去比較少恐怖片的類型,加上這次又是連續劇而非電影,需要再去討論究竟怎麼架構的問題。我掙扎很久,到底要每集都一直有固定的驚嚇點,還是要好好說故事,讓恐怖感是慢慢一集一集增加,最後才達到高潮。」

決定這麼做後,確實也承受不少觀眾壓力,廖士涵直言:「坦白說我都會上網看觀眾反應,大部分觀眾都說不恐怖,我確實蠻受傷的。我確實一開始就不是要做每集都一直嚇、一直嚇的作品。同時,我也要跟觀眾說,高潮真的在後面。第 6 集我看到自己渾身雞皮疙瘩都出來,但真的需要前面先進入這些角色的內心,到後面才會愈來愈感受到人心的恐怖。」

導演認為,靈異類型劇不只是嚇人,還要照顧故事發展。

提及「人心的恐怖」,廖士涵也分享為什麼他這麼樂意接受這次的挑戰,他觀察到:「做功課過程中看了很多鬼片,覺得台灣真的可以走『人心恐怖』的路線。其實台灣人口密度很高,人際圈很小,人際關係在表面又都很客氣,但內心有很多說不出口的東西,至於背地裡到底會做什麼,其實都不知道。我認為人心的恐怖,是最適合接台灣地氣的恐怖類型。」

至於他面臨到的第 2 個難關,就是電視尺度:「一開始的劇本其實尺度非常大,電視台也會跟我溝通說這個可能沒辦法播,我也不想要自己的作品打一堆馬賽克或被剪,所以前 2 集做了很多妥協。」但妥協之後,廖士涵也發現這樣還是無法把類型氣氛做足,所以他也笑說:「到第 3 集之後,就完全放棄跟電視尺度去修正了,完全就是豁出去,希望觀眾可以有耐心跟到後面。」

有趣的是,雖然觀眾的反應一開始讓廖士涵有點氣餒,但他分享道:「後來我們的靈學顧問,還有幾位有靈異體質的朋友都說,看播出的時候,都有看到真的靈界朋友在畫面中現身。我自己就比較釋懷,因為這代表我還是有把基本的氛圍到到位,他們才會好奇前來參與。」

環境不成熟 也成為類型劇發展的隱性障礙

除了劇本架構上的問題,廖士涵也苦笑著說:「其實,不只我在拍的時候有點綁手綁腳,甚至演員和經紀人也是。他們不少人覺得,這角色內心的黑暗面無法說服他們,也有人直接說,如果要我演的話,那可不可以直接改結局。我覺得好像因為環境的關係,大家都太習慣拍正向勵志的偶像劇,只要碰觸到一點黑暗面,就會覺得是負面角色、不想去挑戰,但這是很可惜的。」

陳婉婷飾演吳凱琪,林子熙飾演吳宜娟。

除了選角外,廖士涵也在思考,怎麼讓恐怖類型更接台灣地氣,他認為:「在大量看恐怖片的過程中,我覺得韓國恐怖片的氣味最接近台灣人跟人相處的真實。像《哭聲》其實很寫實,但講的又是人性內心深處最原始的恐懼。明明告訴你真相,但你又會懷疑,疑問被拉出來之後,又是自己反覆在問,連究竟是遇鬼或不是遇鬼都不知道,又真的很恐怖。我在寫劇本的時候,很大一部分也是緊扣著這種內心的恐懼和質疑。尤其是施易男這個角色,走到愈後面,會愈知道他面臨到多少不同的困境。」

施易男本來的形象一向溫暖斯文,廖士涵坦言:「他最後願意接這個角色,真的是被小棣老師說服的。這次不只他,曾少宗、林子熙本身的個性,其實都跟角色相差很多,施易男、曾少宗大家很容易可以看出來。林子熙是比較有保護色、表面比較冷淡的女生,但她演的宜娟又是很溫暖、不斷在給予的角色。反而婉婷本身個性很開朗,但凱琪卻是陰沉憂鬱的模樣。大家都表現得很出色。」

廖士涵坦言,道士這個角色確實有受到電影《哭聲》的影響。

提到《哭聲》和接地氣,廖士涵也補充:「我也是看到《哭聲》才覺得,人家的道士可以這麼帥,所以我在設計的時候,道士陳三確實多少有受到這點影響。劇本上,我就是去寫很真實會發生在台灣生活情境中的事件,讓大家可以清楚理解大偉的狀態,包括老婆流產、姊姊失蹤等。倒沒有特地一定要每個地方都要有鬼,因為這樣真的會讓劇情很難往下走。我選擇從生活裡頭講一些細節,慢慢把那個恐怖感突顯出來。」

雖然這次挑戰類型劇面臨不少挑戰,對成品戰戰兢兢接受批評的廖士涵還是絲毫不後悔,他表示:「不管怎麼樣,就是去做,只要做了一定會有刺激。還是真的希望,電視台不要覺得這個題材不夠討好市場,就不再去做。如果我們再不去做,真的會輸人家太多太多。現在韓國的影視,已經是各種類型百花齊放。我之前看完《Signal 信號》就跟朋友說,即使我拿跟他們同樣的預算,我也拍不出來,因為差太多,我根本不知道怎麼去運作。但我們絕對不能不做,一定要一步一步慢慢練習、成長。」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