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部韓片之所以造成震撼彈,是因為藝術片固然重要,但商業片能賣座,背後都需要劇本與執行的精準計算(包括情緒的掌控都要算得精準)。商業片足夠數量,又能在海外賣得好,才能真正顯示一個國家影劇產業是否夠成熟,看來 2016 年就是韓國片耕耘長達 23 年的收割期。我們不用跟人比較或興嘆,只會浪費我們已經不夠的時間;思想別人的成功方式是否值得我們參考,更為迫切。
韓國片不只有今年品質好 我們是否一直無視他們的進步?
今年上半年娛樂圈最熱的話題終於不是誰結婚,而是韓國電影在台灣市場上直搗黃龍。無論之前引起話題與高評價的《哭聲》,隨後加上迅速票房破億的《屍速列車》,壓倒同期在台灣長期制霸的好萊塢電影。人們開始普遍震攝韓國電影商業性與藝術性都做得到位的能力,其實在 5、6 年前成績不差的韓片陸續在台上映,但票房往往慘澹收場。觀眾常覺得日韓片與國片一樣,等出 DVD 看就好,能讓人們願意掏出幾百元票價的門檻,還是要有同儕效應、口碑與大排場。
其實這兩年在戲院裡不乏拍攝成績不錯日韓的《寄生獸》、《爆漫王》、《預告犯》,還是韓國《聖殤》、《奪命頭條》,都離不開小廳放映仍坐不滿的情況。只有在網路上有同好討論韓國佳作《熔爐》、《殺人回憶》帶給觀眾的震撼度,那時大約就能預測韓國這亞洲好萊塢的雄心將不只是口號而已。
文化產業本就是國力也是巨大利潤 台灣卻看反了
不知為何,台灣執政單位總覺得文化產業是個小草幼苗該好好澆水,維持它一息尚存,而從沒跟其他國家一樣,把文化這軟實力看成巨大商機,反讓文創這奢侈又像賒借來的東西,重重磨損了台灣創作者的意志。
事實上,從 1993 年好萊塢《侏儸紀公園》全世界大賣九億美金後,就讓韓國政府嗅到電影可以賺得的驚人獲利,不亞於其他產業。於是從那時起,開始大筆資金投入在軟實力中。之後在 1996 年時,韓國總統金泳三公開表示:「迪士尼營收與 IBM 相當,我們必須正視影視產業。」之後韓國政府說到做到的成立「電影振興委員會」,由民間企業、電影專業人士、與國家文化機構三方合組。有了這個振興委員會,讓我們這幾年看到韓國影視後來的快速發展,同時該委員會可以抽電影稅來輔助行銷與人才培育。韓國對待電影,相當於台灣重視電子業的長久發展,他們分開藝術片與商業片的補助方式,以另外的名目「文化產業基金」來引導民間企業的投資商業片,了解商業片帶起活水,藝術片才有發展機會。
投資端對於題材選擇上是否有盲點 且盲了很多年?
台灣對於文化產業的扶植,無論音樂、電影與出版,都由政府機關一手來做。終究沒有民間 CEO 發展產業的遠見,以至於僧多粥少,分到「有限」的活命金只能拍出成本吃緊、卡手綁腳的片。加上輔助金發放,往往也看電影是否有宏觀主旨,缺乏商業片的角度(無論資金還是題材的評估),使得我們的拍攝題材長年受限,多少因為政府單位仍與影視產業隔行如隔山。就算找了審核委員審輔助案,在有限時間內消化這麼多案子,更不可能做到長久經營一個產業的遠見。政府以外行方向介入來帶領內行,讓內行人六神無主。
而民間企業的投資,缺乏電影經營的遠見,以至於長期忽略各國都在經營的社會寫實題材。不少編劇送出偏暗黑的寫實劇本,都不能獲得資金端的投注。台灣資金端的跟世界脈動整個脫鉤,偏愛藝術電影的桂冠加身,忽略商業片的基本功,反觀韓國三方互相幫助,我們則是各自為政,因此成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
比照打不死的香港與雄心滿滿的韓國 我們是出了什麼問題嗎?
以前香港導演陳果來台時曾說:「其實根本不該發輔導金。」香港導演認為因為沒輔導金,就不用揣測什麼人文關懷的上意來提案,反而導演會苦思片子賣錢的出路,因此雖有低迷時期,香港每年卻仍有征服人心的佳片。而韓國是乾脆把它當成國力培植,相對於我們半吊子地給錢,這種救急的給法,沒有瞻前,也無顧後,是說明了文化產業一知半解地打安慰劑。這樣只是在承認電影、音樂、文學在台灣本該就是弱勢的荒謬,而大於真正的重建與經營。
溫馨勵志與搞笑片行之多年 我們真有拍社會寫實片的本事嗎?
《屍速列車》轉眼已被法國買下劇本打算翻拍,在各國缺劇本之際,韓國夠力地拍攝各種社會黑暗面的電影。電影《熔爐》揭發特教院性侵的案件(我們也有發生這類案件),甚至激起民意,催生了韓國的「熔爐法案」(增修了《兒童青少年性保護法》)、日本、香港也從不迴避,但台灣國片或許因為資金端的偏好與票房考量,多半走溫馨勵志的題材,老梗重玩機率頗高,也顯出人才的世代斷層。
《屍速列車》導演延尚昊之前拍過許多動畫迷都知道的《 The Fake 》跟《 The King of Pigs 》,前者諷刺韓國迷信數大就是美的宗教亂象、《 The King of Pigs 》則對校園霸凌以及對受害人長大的影響有深刻著墨。這位導演的成功並非一夕間,韓國的動漫也急起直追日本的成績。在各國年輕的創作者都在描述自己世代故事的同時,我們的「小清新」麻痺功能失效、搞笑片也玩得老舊尷尬、愛情片「這些年、那些年」的也終走不出校園初戀,十年來迷信的溫馨勵志片型能當飯吃嗎?我們曾安逸太久?所以拍不出暗黑的寫實電影?
電視劇拍不出《未生》、《Signal》,那是否是時候,該讓電影走向更多社會寫實的層面,集結專業,重新思考一下我們政府的輔助案與審核制度有何問題,並與世界局勢連結。如此才可能外銷,若能外銷,台灣電影才有生路。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