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民進黨以過半數的總統選票和近三分之二的國會席次贏得大選勝利,將決定台灣未來四年或八年的命運,國際大環境和國內的現況讓繼任者或人民,其實很難樂觀以對,我們因此更要反省過去、整理現在、期許將來,於是在大選前構思、收集資料並開始動筆,寫過選戰才完成⋯⋯
壹:期許監督新政府
文化人張鐵志在選前的一篇《當文化在政治的眼中消失》評論:
「在總統大選的三場辯論會與政見會中,沒有一位候選人發表文化政見,沒有一人提問他人關於文化的意見。⋯⋯彷彿這個島嶼不需要文化。」
蔡英文總統雖然口頭沒說,但陣營在選前是有公布文化政策,只是細讀後發現,特別是有關影視音產業的部分(註1),充其量就是一篇為選舉模糊交代的作文罷了。去年十月在「全國藝文界蔡英文顧問團成立大會」的競選活動中,稍有闡釋政策觸及娛樂產業的部份,我們就從這裡開始檢視。
「第一個計畫,是我們對文化教育的承諾。我們希望在學校推動『美學體驗時數』,從小培養藝術與文化欣賞的能力。
我就拿看電影這件事來舉例好了。法國是出名的文化大國,那法國人是怎麼樣教育他們的孩子,從小培養看電影的習慣呢?
他們的教育部跟文化部合作,每年會有遴選委員會,選出小學、國中、高中各八部電影,跟全國各地方的電影院結盟,讓學生可以在家附近,用很便宜的票價看到電影。老師們會有手冊,還要接受培訓,這樣,在看完電影以後,老師就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討論。」
第一個計畫看起來很像是某位深愛法國電影,支持作者論藝術電影是台灣發展未來希望的資深文青幫忙作的文。過去台灣電影新浪潮時期和法國的新浪潮雖然有些同質發展的經驗,但走到今天要不要走法國國家補助產業的路,不要說台灣沒有相同的歷史背景與歐陸的文化環境,更不是文青幕僚說了算。國家級別的治理高度,是要知道國際競爭環境的現實、了解台灣產業的優劣勢與現況,然後制定可行的產業政策,而不是用一個採購標案規模的活動點子來敷衍交代。這樣的「體驗時數」計畫,跟民進黨第一次中央執政,把煙火式的活動當成執政績效又有什麼不同,台灣一年如果沒有起碼八十部以上的優質電影產出,又憑什麼選出三級各八部,讓莘莘學子花時間去培養電影美學修養。
回溯歷史,台灣電影產業的傾頹在一系列美國 301 智財權條款壓力和 WTO 入會談判時就種下了苦果。蔡英文總統是當年國民黨的重要談判成員,對當時沒有能爭取「文化例外」 用配額等手段來保護國片的歷史過程應該很清楚。後來面對西方電影的強勢輸入,第一次輪替的民進黨政府在新聞局時代,祭出了不少補助政策來保護國片, 2003 年開始用映演補助給予放映國片的戲院實質補貼,除了延續大家熟知的輔導金政策( 1989 年),其他補助還包括「票房獎勵補助」、「國際影展參展補助及獎勵」、「國內行銷補助」、「國外行銷參與國際市場展」等補助。近年各地方政府也加入補助行列,以拓展觀光為名大發補助,拍出一堆上映天數與劇院數有限,影迷進場只會對國片更失望的作品,為什麼國片會越補助越弱?當創作者把心力都放在迎合補助、計算如何在補助下完成作品,怎麼可能會拍得出好電影?而對政府來說,補助是最簡單容易、效益最低的方法,於是發錢的和拿錢的都走上了最不具競爭能力的道路,成果怎麼可能會好?
「第四個計畫,是我們重振影視音產業的政策。
我們要增加展演通路、和多媒體實驗空間。我們希望以 2014 年新版的電影法為基礎,建立國片院線的體系,擴大放映通路。此外,我們希望可以成立『藝文夢工坊』,從閒置公共空間與私有空間的輔導轉型,發展影視音的實驗場域,讓影視音工作者 形成專業聚落。
為了不斷培養創意人才,也需要深耕文化教育。我們會透過公廣集團的專業機制,擴大本土戲劇、紀錄片、動畫的製作,讓本土的影視音人才,有更大的創作園地和表演舞台。這樣的機制,也會成為台灣電影產業發展的有力後盾。
至於影視音從業者最關心的投資問題,我們也會積極處理,利用多重來源的資金投資,來改善影視音的環境,像是民間投資、政府投資、政府輔導金和贊助媒合機制,都是可以增加投資的方式。」
第四個計畫看似說了什麼,其實什麼都沒說,連隔靴搔癢都稱不上,對面臨全球數位匯流、網路崛起的新時代,還停留在類比時代的思維,打算提高公廣集團的產能來救產業,這是國家計畫型經濟的概念,那民間還玩什麼?公廣品質好是因為沒有收視率競爭、沒有投資要回收的壓力,如果擴大公廣產能,就是拿納稅人的錢來養產業,這是產業國家化的思維,不能因為公廣的影視產品相對優良,就走集權國家或英日韓早年電視公共化的老路,因為國內外的時空背景早已經改變。
台灣電影不僅有放映通路的問題,可能也過了韓國走保護主義的好時機。娛樂重擊三篇系列文提供新幕僚可以好好研讀,起碼應向文中受訪業者謙卑請益,而不是閉門造車活在過去。至於「工坊」型實驗輔導場域,更像是跟地方政府搶業績,以台北市為例,文化局將公有閒置空間提供藝文或電影團體再利用施行已經將近十年,中央補助或協助地方即可,大可不必自己再攬過來做。
從歷史觀之,政黨不論如何輪替前面種了什麼因後面就得什麼果,從台灣電影面臨的困境可以一窺施政是延續的,所以曾經參與這個過程中的新總統與民進黨,對影視音產業的作為不應該只是如競選時期所規劃的那般模糊、不積極、活動式的政策,身為產業一份子,我們對新政府有更高的期待,也希望再次輪替得到治權後不會再讓產業失望。
貳:任何產業不可能自外於中國因素何況娛樂
台灣的影視音產業從來沒有系統性針對兩岸市場,有整體的策略規劃,甚至對中國市場長年採取眼不見為淨的漠視態度。連世界都不能忽視中國崛起,台灣更是不能,就讓我們從關心中國開始吧。
中國第一財經日報去年底的ㄧ篇報導「内地前十大富豪有8人在玩电影」,用「奔跑的資金」來形容國際財經雜誌富比士公布的中國前十大富豪,有八個用資金追逐投注以電影為主的娛樂產業,除了富豪名單外此文還有兩個重點:
一、「已連續多年佈局影視文化產業的互聯網大佬,成了投資電影富豪榜的絕對主力,原因就在於互聯網企業超強的整合營銷能力使得電影投資風險得已分解,並使電影獲益渠道漸漸脫離單一的票房模式。」
中國因為網路的整合行銷能力讓影視音產業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台灣到今天,不要說整個網路產業的主管單位很模糊(註 2 ),就單指網路原生的影視音內容,文化部轄下的影視音三局分立,網路內容業者連主管機關都沒有。遇事投訴無門外,有任何輔導協助的資源,也都要依附在傳統影視音產業內,吃他們剩下、分包的零頭,沒有主體的施政就不可能會有產業公平發展的機會,新政府如果在組織結構上不先立,其他的真是再多說也無益。
二、「富豪們那麼熱衷於拍電影與國家政策也不無關係。前不久剛公佈的《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在文化建設方面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目標:“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註 3 )
以中國為例,一個政策出台,少則半年多則一年,對產業的影響立刻見效。不論是主導傳統電視台和網路視頻內容這兩種又競又合的產業能夠勢力均衡的發展,或以「限外令」壓抑過熱的韓劇、美劇網路同步播出,以保護國產戲劇的競爭力,亦或是一劇四星改兩星這類引導產業產能的指導性政策,其他限娛、限廣、限星令、限双季播、限穿越、封殺劣跡藝人⋯⋯只要過度就限的各式政策一出,整個產業立刻風行草偃大風吹,已得利者未必能續得利,但也造就了整個產業的超級應變能力與維持諸方勢力的恐怖平衡。
借鏡中國,期望新政府能以制定政策來代表施政的高度與態度。台灣這幾年來即便是一黨完全執政,也沒有辦法推動新的政策方向,整個流於因循慣例、只執行一般補助業務的不積極施政邏輯,讓整個產業原地踏步甚至倒退。該通過的法令永遠出不了立法院大門,民主不如集權政治有效率不能老是成為施政不良的藉口,施政創意如果連中國都不能跟上,那還談什麼其他?
現實面當「中國」置換了「韓國能為什麼我們不能?」後,政府一定要有更積極進步的政策,「兩岸關係」是台灣未來所有產業都要面臨的挑戰,影視音產業因中國的飛速井噴發展首當其衝,形式上絕對面臨的是最嚴峻的挑戰。
參、民主的台灣和集權的中國在影視音產業上,卻有計畫經濟與市場經濟的錯置感
剛剛跨完年, 在那個送舊迎新的時節,我把台灣和中國的跨年晚會巡禮一遍,發現中國都是電視台自己辦,湖南、江蘇、浙江、上海東方四大衛星電視台拼場,而台灣大部分都是地方政府出錢辦,即便多年來對這種煙火式的晚會到底還要不要打腫臉充胖子繼續辦下去的討論不斷,台灣的地方政府還是打死不退,絕不第一個喊停,以前不覺得,今年對比中國還真是讓人精神錯亂,到底誰是市場經濟?誰是國家經濟?
江蘇衛視的跨年最讓我感慨,濃厚的演唱會氣氛、 大量星港台歌手參演,SHE開場、蔡依林、孫燕姿、梁靜茹、林俊傑、陶晶瑩、范瑋琪都在這場。比台灣更堅強的卡司、更絢麗的舞台燈光音響、更專業的轉播工程,幕後工作記錄看得到許多國際專業人士的參與,更看到中國的製播水平突然就這麼上到國際標準。更重要的是,江蘇衛視的這場跨年晚會是以國際行銷為重點,一開場主持人就連報一串各華語地區同步直播的媒體,我們除了要面對台灣在娛樂表演市場早被中國超越外,也無法阻擋台灣優秀藝人尋找更專業表演舞台的現實。
《江蘇衛視2016跨年演唱會》
表現最好的還不是江蘇,從收視率、卡司、製作規模來看,居龍頭的湖南衛視獨佔鰲頭,倒數主秀更令人感慨,十年前 2005 年《超級女聲》 的前三名李宇春、周筆?、張靚穎同台並宣布超女這個大 IP 回歸。中國的綜藝節目十年有成, 整晚就像是場「強國鮮肉鋪」大串演,整場能玩的元素新的舊的、老的少的、中的西的、戲劇的、佈景的、道具的,為每組歌手量身打造。中國歌手整體的包裝與表演崇洋是基調,都喜歡在組曲裡穿插英文歌曲,目標國際市場企圖很明顯。這場港台歌手不多純點綴,連韓國大團 BigBang 也被壓到倒數之後降低重要性,強國很明顯借此找到了自己的優越感。
《快樂中國湖南衛視2016跨年演唱會》
上海東方衛視以演員表演為主,今年大火的胡歌在這台和李宗盛、周華健同台高歌,不禁想起台灣綜藝風光時代的春節特別節目,也是眾星雲集好不熱鬧。浙江衛視則以台內招牌綜藝真人秀為主要表演內容,舞台大到表演都填不滿的大。四個衛視拼場的同時也看到陸綜的市場區隔與節目的多樣性,台灣相比起來,經費多靠官方補助,節目因藝人有限而跑場同質性過高。兩岸今昔消長不勝唏噓,影視音產業我們依賴政府補助,他們直接面對市場競爭,兩相對照的錯置感讓人感慨。更嚴謹的説法是: 全是國營電視台的中國,經營方式趨向市場經濟,而大部分是民營電視台的台灣, 卻走向仰望政府補助。
肆、台灣對中國娛樂產業來台的相關管理辦法與現況
陸片:大陸電影片進口配額一年十部,採抽籤制,前 10 件進口陸片如有未獲許可或棄權之情形,將由第 11 號起依序遞補。獲許可之發行業者,應於許可之日起一年內,申請准演執照並完成發行映演。
陸劇:台灣於 2009 年 8 月由新聞局(文化部影視輔導部門之前身)公佈「大陸地區主創人員及技術人員來台參與合拍電視戲劇節目審核處理原則」,一改過去對兩岸合拍劇抱持「單向」、「間接」的不鼓勵態度,正式開放中國大陸製作公司和演職員來台拍攝。
2009年 開放的當年,「中國大陸首次引進台灣電視劇計有 5 百 小時,同年台灣引進大陸劇高達 4 千 2 百小時,其中 3 千小時為電視劇」。2012 年,「台灣引進大陸電視劇及綜藝節目共達 9 千小時,其中電視劇佔 7 千 9 百小時左右,主要以古裝劇為主;大陸引進台灣電視劇大概在 5 百小時。而在價格方面,不論台灣“引進”還是“輸出”,電視劇單集價格最高都可達到 2 萬美元」。去中國的多年來沒增加,引進台灣的不只時數倍增,到了今年《羋月傳》號稱一集賣到令人咋舌的 2.8 萬美金。
有關審查:大陸節目依現行規定,在台灣播放前需經由文化部審議,有一個月的審查期,大陸地區出版品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許可進入臺灣地區: 一、宣揚共產主義或從事統戰者。 二、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 三、違反法律強制或禁止規定者。 四、凸顯中共標誌者。但因內容需要,不在此限。 除了違反以上規定,大陸電視節目最多晚一個月也就能在台灣的電視台完整播出,有時中國播的還是刪減或修改版,如武媚娘胸部裸露被特效修剪。
從法令上看,陸片與陸劇的管理不同調,如果再加上陸藝(各種表演藝術),只需要通過移民署申請工作許可,連審查都免了,台灣對中國的文化表演輸入,根本缺乏整體戰略規劃。
伍、谷底到了嗎?悲觀的現實看不到樂觀的未來?
以現階段落後的廣電法令為例,舊國會在去年底上一個會期結束前,只通過了「廣電三法」一些沒有爭議性的修訂條文。對於時空背景早已轉變,反而限制了具官股身分的資金進入媒體的「黨政軍退出條款」,還有長期被壟斷把持的第四台對「分組付費」的抗拒,以及因「無線必載」引發的無線台和衛星台之間的利益衝突而擱置的法案,新政府的態度又是什麼?
新的執政團隊要決定,主管機關 NCC 是要重新再送「廣電三法」到新國會,還是乾脆另起爐灶,直接送新的「匯流五法」,將有線無線、廣播電視、電信、通訊、網路平台⋯⋯所有數位時代的相關傳播法令一次修到位。任期制的 NCC 主委石世豪到今年 8 月底屆滿,委員會也將改組,新的行政院長要提名誰繼任?新政府有多積極要推動新法因應新局,還有新法的內容應該也不會只是照著前朝舊章,怎麼調整以符合新政府的新政策思維,我們大家都拭目以待。
結語:這次新政府從當選到上任的施政空窗期特別長,大家也不會把選前列的政策當真,那就好好利用這段時間,在上台前搞清楚產業現況,上台後拿出不會讓產業失望的對策並努力推行。
註1:
相關內文引述
「4. 新時代文化法規總檢討。
隨著數位匯流、高速網路與虛擬實境等科技的發展,文化創作將有許多讓人興奮的新機會,卻也將面臨眾多全新的挑戰。政府應為藝術家『量身打造』合適的法規,並簡化流程、拆除枷鎖,以讓藝文組織及藝術文化蓬勃發展。我們認為,政府應該要推動文化領域的法規革新,盤點數位化、智慧財產權保障、藝術品鑑價流通、政府採購、文化管理、文化工作者權益保障等相關法令與標準並進行全面檢討。」
註2 :
參考中國,內容產業除了廣電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外, 2014 年 2 月 27 日成立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首任辦公室主任魯煒,《紐約時報》稱他為「中國網際網路的守門人」,直接向國家主席習近平負責,號稱「有權決定億萬網民看什麼」,台灣整體的網路政策是什麼?怎麼因應瞬息萬變的網路內容產業?
註3:
相關內文引述
「公開數據顯示, 2014 年內地電影總票房達 296 億元人民幣,增長率達到 36% ,但相比北美電影市場去年 103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667 億元)的票房,仍有不小差距。可喜的是,今年( 2015 )內地總票房預估高達 420 億元人民幣,大幅增長 41.89% 。此外,《捉妖記》以 24.39 億元高居票房排行榜首位,力壓好萊塢大片《速度與激情(玩命關頭7)》。
政策及數據似乎都在“暗示”:中國電影的春天真的要來了。」
附:因應國際競爭和了解電視產業困境,可參考其他兩篇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