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0年代的《萬花嬉春》描述默片轉有聲片所衍生的趣事、10年前的《大藝術家》利用黑白與彩色畫面交錯鋪寫的精彩故事,到近年的《樂來越愛你》吟唱發生在好萊塢追夢尋愛的淒美詩篇,由好萊塢來拍好萊塢其實並不是特別新鮮的題材,但因為喜歡電影,進而喜歡這樣的氛圍,或許也是我在看完《好萊塢》的預告後就引頸期待、而看了之後更無法自拔的原因吧。
Browsing: 好萊塢
好萊塢的「男身」凝視,長期以來有太多不同的視角。性別研究學者有其關注的焦點,直女、同男也有不一樣的感知期待拋開「PC」,拋開「情慾流動」的「肉體書寫」,將時代範圍圈掛在 1930 年代初期到 1960、1970 年代「世代交替」的階段,寄託出一個系列的經典款「好萊塢群英譜」,想寫的不是肌理、不是迷戀,而是容顏與身段、氣質與內涵。
在性別平等已經是現代社會的重要價值觀,每年都會媒體針對影視作品,發布通過目前衡量性平標準的貝德克爾測驗的名單。根據美國娛樂媒體 The Hollywood Reporter 與娛樂重擊最新統計,前 20 名票房中,有 12 部 3 項全數通過。
2016 年進入 8 月份尾聲,每年差不多這時候都會選出年收最高演員的富比士,近日終於發表了今年的名單,時間區間從2015年的六月到今年六月,選出十位收入最高的男/女星,看起來都是熟面孔居多
比起設計得漂亮,能在同檔院線片排列的多張海報中脫穎而出才是最重要的,畢竟在意海報美感的觀眾實屬少數。THR 形容這些一成不變的海報就像是星巴克賣的咖啡一樣,讓人「可以接受」味道又「容易預測」,但就是缺少驚喜。
上海電影節週一( 6/14 )舉辦了一個應該是所有關心華人電影圈的人都會有興趣的論壇:「票房即將超美國 成為『老大』還差幾件事」,請來多位世界各地的電影人一起討論,當中最大咖也最有份量的,就是導演李安。
近年來,隨著好萊塢大製作的明星主角們出現斷層,一批年輕的影壇新勢力也伴隨漫威影業與 YA 小說改編作品一同崛起,初生之犢不畏票房壓力儼然蔚為風潮。本文便為讀者盤點五位年齡在二十歲上下,兼具演技與氣質,未來有機會在大銀幕發光發熱的年輕演員……
從北市票房看 2015 台灣電影,表現兩極。賣座破億的《我的少女時代》、和破 5 千萬的《大囍臨門》雙枝獨秀,兩部票房相加共 2.147 億,等於其餘所有台片總和。我們無法斷定這兩部太強?還是其餘太弱?但若沒這兩部,市場垮一半…
1977 年,《星際大戰》首度在戲院上映,改變了一整個世代的觀眾與電影人。將近四十年後,當年那批被星際大戰改變人生的年輕世代現在已成為好萊塢的中堅份子,而《星際大戰:原力覺醒》便是那份過往美好記憶與包袱的見證。
鄒倩琳是中天新聞台的主播,在美國念完研究所後,留在當地一家華人電視台當總機接線生,自認沒什麼事業心,只想做一份安穩的工作,但英文能力極佳的她,從編譯新聞開始,出色的才能為主管發掘,就這樣上了主播台,回國後以美式、較為隨興的播報風格聞名,也常被電視台指派採訪歐美藝人,被稱為最接近好萊塢的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