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徐譽庭,是導演也是編劇,更自己開了間製作公司。《我可能不會愛你》、《荼靡》等作品,陪伴觀眾審視人生中所遇上的問題,徐譽庭認為「人」永遠是故事的核心與靈魂,而在追求影像精緻度的前提下,更要好好傳達這些源自於生活的故事。
Browsing: 導演
創作者應具備怎樣的思維,才有機會擴大市場、吸引更多觀眾?從《我可能不會愛你》、《花甲男孩轉大人》的「瞿導」,轉為《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無聲》的「瞿監製」,瞿友寧從創作者的角度告訴大家,不要一味跟隨別人的腳步,而是誠懇地看待自己的「孩子」。
還記得去年創下7900萬票房的《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嗎?導演簡學彬同時也是一位編劇,他認為,劇本創作過程中最重要的為反覆回到「觀眾立場」審視,每段故事情節及角色到底是否能與人產生共感呢?創作者需要放在心上的是時時刻刻提醒自我的圭臬,任何畫面、對話、夢境,都能成為好故事的基點。
即將於2021年4月30日至5月1日舉辦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本次重磅策劃「如是原民,如是紀錄:1994-2000年的原住民族紀錄片」單元。其中收錄了10位原住民導演共17部作品,探究原住民族紀錄片的觀點、議題、美學,以及背後論述的形構過程,希望透過今昔對照,突顯台灣原住民族二十多年來的社會處境。
王小棣導演為劇場出身,後來跨足影像,他愛用素人和劇場演員,因為他們原本的特質幾乎就是那個角色。而影像表演和劇場表演的方式也很不同,一個是將能量傳達給現場觀眾,另一個則是只有自己和角色,甚至只有角色本身。
對於看過前作《大佛普拉斯》和藍本《唬爛三小》 ( 後面個別簡稱《佛》、《唬》 ) 的筆者來說,感受到黃信堯導演(啊堯)在許多方面的進步,心中滿滿的感動,但也察覺不能避談的問題點,難免遺憾。
從搬演超過20年票房卻始終不墜的長壽電影《男人真命苦》,到 70 年代愛情電影經典代表《幸福的黃手帕》,再到顛覆傳統武士形象的國際佳作《黃昏清兵衛》,年近 85 歲、日本國寶級導演山田洋次擅長以時代小人物為題材,運用樸實、深刻且詼諧的手法,反應大眾的生活點滴,被譽為日本的心靈代言人。而將他與電影連結的契機又是什麼呢?
台灣自八、九零年代的台灣新電影發展以來,漸漸偏向國際影展口味,個人風格強烈的作者論導演一代接著一代人才濟濟,反倒商業敘事人才大量流向香港與大陸,那麼本土票房電影究竟要靠誰來撐起呢?近年來由電視跨界電影的導演/製作人例子越來越多,漸漸似乎形成趨勢,而且打收視戰多年的他們往往比電影導演更擅長抓住觀眾的口味,甚至能稱霸。現在就讓我們稍微盤點一下電視導演/製作人跨界電影的例子和成功風格。
從導演世代交替看 2015 台灣電影,侯孝賢和張作驥,「兩個人沒有同類」,在各自美學領域都走到了最遠的邊界,是勇氣更是才氣,《刺客聶隱娘》和《醉.生夢死》的意義,是台灣新電影作者論這個式微傳統的文藝復興…
第 73 屆金球獎完整得獎名單,《神鬼獵人》囊括包括最佳導演、劇情類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獎項成為今年電影類的大贏家!所有電影、電視類的完整得獎名單,娛樂重擊也為你整理好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