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學堂│劇場出身、跨足影像,導演王小棣:兩種表演「能量投射的方式」大不同

0

本文轉載自拍手Clappin’
撰稿 鐘林盼 / 編輯 呂嘉薰

許多擁有戲劇背景的演員在進入影像表演的領域時,常遇到瓶頸;非科班出身的演員也常不知所措究竟該接受什麼系統的訓練。這題拿來問導演王小棣,最好不過了。

王小棣劇場出身,後來跨足影像。他愛用素人和劇場演員,在創立的表演教室內,也讓演員接受劇場訓練。對影像導演王小棣而言,劇場表演訓練的重要性為何?劇場表演和影像表演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拍手學堂現場。導演攝影:黃煌智

為什麼要讓演員回歸劇場訓練?

有人說,影像表演是減法,在單一鏡頭內凝煉出角色的精華;劇場表演則是加法,透過一層一層的疊加來詮釋、建立角色。對素人演員而言,兩者該是完全不同的挑戰。

從台灣新浪潮電影開始,許多導演喜歡使用素人演員。素人原本的特質幾乎就是那個角色,因此,如何善加發揮他們本身的色彩,比教他們表演來得重要。當演員開始排戲、進入任何一個表演訓練課程,就是從原本的「零」上去做加減。

導演王小棣。攝影:黃煌智

「如果只是照著指令做,會失去方向,挫折越來越大。」王小棣提醒,每個導演、劇本的狀況都不一樣,沒有基礎亦沒有脈絡地去從事表演,演員很容易迷失方向,產生的挫折感甚至會影響生活。

正因看到許多演員遇到這樣的瓶頸,王小棣重新整理演員的培訓過程,領著他們回到劇場。劇場強調當下的傳達,表演是一氣呵成,不能重來,演員需具備扎實的表演功力。因此,劇場表演所需要的前期準備時間很長,而這些時間正可以讓演員沈澱。

劇場表演和影像表演到底有什麼不同?

什麼是演員?什麼是表演?王小棣認為,唯有看清自己目標的,才有可能給出好的表演

導演王小棣。攝影:黃煌智

「人的大腦是有限的,不要讓多餘的情緒、想法盤據。」以表演為業是件很令人焦慮的事,表演路漫長且如逆水行舟,甚至可能退步或生疏,王小棣見解獨到地直指,不斷試鏡、拍戲,對演員的發展未必是好事。透過扎實的劇場訓練,讓演員好好靜心,才能真正在表演領域上成長、精進,而不只是一次次遵從導演的要求。

再來,影像表演和劇場表演真正不同的地方在於「能量投射的方式」。在劇場中,演員必須將能量傳達給現場所有觀眾,但鏡頭表演沒有對象,只有演員自己和角色,甚至理想上是只有角色本身。王小棣認為,當演員真正進入角色時,不應該意識到鏡頭,更不應該因為鏡頭不同而改變表演。

導演王小棣。攝影:黃煌智

對王小棣而言,其實沒有所謂的「鏡頭」表演。她剛入業界時,正逢台灣武俠類型片發展的末期。當時的「明星」擅長工業化的表演,而不是真的投入情境,讓當時的她飽受衝擊,開始思索何謂真正的表演。

給新演員的忠告

不要急著表演,不要急著達成任務。

王小棣強調。對演員來說,更重要的是體驗生活。日常生活即演員的自我訓練,對生活敏感的人才有辦法真正進入角色。日常觀察、思考的結果都會在表演時不經意地顯現,去豐富表演的層次、增加節奏感。這也是她之所以喜歡拍攝青少年的原因,對這些青少年演員,尤其是素人演員來說,這個世界還很新,他們對萬物的感受單純而深刻,而作為導演,也能得到很多收穫。

對許多新演員來說,除了表演本身,適應影像拍攝現場的團隊合作也是一門學問。

導演和演員必須找到有效的溝通模式、管道,才有辦法在高壓的拍攝現場快速調整表演狀態。王小棣會不斷觀察演員當下專注的事物,適時給予對的刺激,幫助他們打開被封閉的感官。同時,她建議演員適度和工作人員互動,有時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和安定效果。

拍手學堂現場。攝影:黃煌智

不論是劇場或影像表演,都極度仰賴團隊合作,「因為台灣的環境一直都很艱難,所以要保持健康的心態去溝通。」演員也是拍攝團隊的一份子,以不卑不亢的態度面對不同的挑戰,才是上上策。

作為一個導演,王小棣關注的永遠都是人的關係。她笑言,如果蔡明亮的風格是「極簡」,那麼她一直在挑戰、嘗試的就是「極複雜」,演員則是讓複雜角色活起來的最大功臣。

隨著類型電影、電視劇的發展,許多劇場演員進入影像領域,王小棣共同策劃的植劇場也會繼續挑戰類型製作,甚至計畫加入報導文學,以滿足觀眾的需求。當影像的製作門檻降低,素人演員的機會也越來越多。這時候,找到自己的標的,貫徹表演的脈絡,才有辦法帶來好的表演。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