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洛纓專欄/開會就是愈開愈不會

0

在劇本生成的過程中,開會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編劇小組自己開的會(最歡樂)、編劇跟製作人開的修改會議(最瘋狂)、編劇跟導演開的會(最緊張)、編劇跟電視台長官開的會(最無聊)。

多半的電視劇,會先有一個大致的議題或方向,例如醫療、動作、戀愛、愛情、愛來愛去。或者特別的人(陳樹菊阿嬤)、特別的事(福島核災)、特別的什麼案例(例如幫醬油量身定做一個品牌故事),不管是導演、編劇、製作人都可能是這個發想者,但不管是誰發動,遲早會落到一個(群)編劇手上(菸)。

這時就會出現一種「把想法變成戲劇故事」的會,參與會議的人包含編劇、製作人、公司老闆,有時還會出現可能是未來的男主角(多半是製作公司自己簽的藝人),在四五個小時之內,把這個想法變成許多想法(注意,也不是整個故事)大家都丟一點,配著零食,有的還要一面處理其他業務,一直在接電話或低頭回訊息,當然也有毫不隱藏的在上臉書,多半這是老闆。

會議結束會有多少收穫無法預期,可能生出故事線,也可能就是一堆餅乾渣。有時候這些材料根本沒有編劇的意見,因為他忙著在記筆記。然後編劇會收到一個日期,快則一天慢則一兩個月,編劇要把這些「哀弟兒絲」回去寫出一個故事大綱(梗概),也把幾個主要角色的性格設定一併完成。這樣的會議其實就像給你三百元,要你去菜市場找材料、組合、設計菜單,最後要可以做成五菜一湯、營養均衡、香色俱全的一頓飯。

劇本如果好趕好趕,有時會成立編劇小組,會有一個大頭目,叫做編劇統籌,她要帶著這些編劇們一起完成前述的工作。那就可以不用在會議室那種扼殺想像的的地方開會。可以約個燈光美、氣氛佳、咖啡好、價錢不貴、但一定要有wifi和插座的地方。

先聊一下最近電視圈的小八卦,抱怨一下現在手上正在寫的案子,然後各自報告現在有多麼窮窮窮,順便比一下存款簿裡是幾位數(本人曾以個位數的7 榮獲第一)。這才開始進入正題,統籌報告一下目前有哪些東西可以用(或一定要用),講一下那個可怕的交稿日期,接著百花齊放似地丟主意。一群編劇在一起可以胡思亂想到什麼程度無人能想像。在朦朧中逐漸定焦,什麼想法都可以談,彼此開玩笑、相互刺激、拿出相關經驗或「我有一個朋友⋯⋯」,全然無視於咖啡館老闆或服務生對於長期佔有座位的頻頻關切(通常以進行一個加水的動作表現)。過程中統籌會開始「收網」,可以用的想法,一一確認下來,如果時間不太趕,這樣的會議來個兩次就可以開始寫大綱了。但這也表示,最歡樂的時刻已經過去。

生出故事後製作人就進來了。先看一看,皺眉點頭又喝一杯咖啡,然後說:「我覺得大概已經有個樣子,還不錯啦,只是主角的設定可不可以年輕一點不然沒有人要看?」要知道,寫一個職場菜鳥(25歲)和一個35歲還在當菜鳥的故事差異有多大。接著製作人會提出三個目前正火熱,但和故事一點都沒關係的參考例如:要不要改成一個現代版的甄嬛,把皇上改成總經理,後宮搞成辦公室,一樣勾心鬥角也很棒吧?例如:「觀眾那麼愛看外星人,我們也可以做一個來自星星的我和你,發展成情侶,各有所愛後來變成四角戀?」總之,對於故事的調整完全進入市場考慮,誰現在最紅又有空?什麼題材最火?這週收視最好的是?然後六十分鐘改九十分鐘,九十分鐘又改回六十分鐘,最後拿去申請補助的是六十分鐘,拍攝時候變成九十分鐘,補助交片的時候再剪成六十分鐘就好了。

這樣與製作人之間修修改改、豬羊變色、砍掉重練、貍貓換太子的會議,大概可以進行個五六次,這五六次製作人可能都會忘記上次說了什麼?或者覺得自己也可以寫開始加入改故事的行列,不然要一個故事的頭就好了,反正邊寫邊拍邊播,後面會怎樣要再看看。編劇多半在這種會議上面色凝重或者冷冷假笑,一路記筆記一路在心裡罵髒話,桌上的零食都吃不下(或者也沒有零食了)內心小劇場反覆獨白:「一直翻案重來是什麼意思,韓國泡菜吃太多失憶嗎?」

等到開始出劇本,最緊繃的會議來了,導演出現了,這種會議向來都是導演叫牌談笑用兵,編劇嚴陣以待不敢掉以輕心。導演多半會說他昨天熬夜看完前三集(太晚交本了),或者今天早上才很快又看了一次(又是你太晚交本),他開始有些畫面出來了,有些想像,不過呢…..(以下刪除約莫一小時的靈感陳述,自己很樂)編劇看著導演的眼睛,心思開始飄移,你這不是在講另外一個故事嗎?這些劇本是寫來啟發你的想像力嗎?你沒有看故事大綱嗎?角色設定裡有寫啊⋯⋯這種會議編劇多半很安靜,盡力保持文明人的溝通,有時點頭認同,有時看著筆電的螢幕發呆。導演說完了多半這個會議也結束了。

與電視台長官的會議因為太無聊又不專業所以就不用詳述了。(攤手)

那個一開始的想法,經過這些會議,最後可能會變成二十集的連續劇,光榮播出。但也可能在某次會議開始,因為種種因素而開始變形,中途面臨一個抉擇:換編劇、或者不拍了。我想在業界這樣的事平均每個月都會有幾件吧,已經算是一種常態。我曾經在交出分集大綱後遲遲沒有收到開會通知,從別人的口中才知道案子已經有「別人的別人」在寫了,我還在等開會。也有每次會議都像發展出一個新故事,但不是,他們要你「改成那樣」。也有每次開會都像蘋果的iOS,一直在做系統更新,還要吃素便當。

其實也可以選擇一種完全不用開會的方法,就是自己獨立寫完二十集劇本,再看看有沒有人要拍,但機率很低。因為沒有經過上述種種會議的劇本,對他們來說,就像一個身世不明的流浪漢,沒有機會參與這麼多會議的折騰,會沒有安全感。不這樣開會東拉西扯、磨來磨去,不會出現好劇本。

他們對編劇的專業程度信任感很低,會議也是包含在劇本費裡的義務。所以,不囉唆,我們就開會吧!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吳洛纓,知名編劇,國立台灣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現任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講師,影視編劇、劇場導演等,曾獲第四十二屆金鐘獎最佳編劇獎,作品包括《白色巨塔》、《痞子英雄》、《我在1949等你》等。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