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綜「百家」爭鳴,為何《奇葩說》一枝獨秀?

0

文/Pony

近年中國綜藝節目出現從電視台轉向網路平台製播的現象,如優酷土豆、愛奇藝、騰訊等,都陸續推出了平台出品的「自製綜藝」。我們將時間倒回 2014 年,首先開響這一槍的,便是來自愛奇藝所製作的新形態辯論節目《奇葩說》,當時看似張狂「毫無章法」的節目設計,大膽挑選各地「奇葩」集結唇槍舌戰,題材形式新穎,觀眾的反應也相當好,討論度甚至遠高於電視台的綜藝,進而開啟中國網綜的一條新路線。

「限」與「不限」很重要:平台提供了製作上的自由度

過去中國綜藝節目幾乎只存在於電視台,儘管所謂的「原創」綜藝節目不多,電視台總能以高額的資金與製作費,購買到國外版權予以開發,甚至請來強大的舞台美術團隊、嘉賓陣容、器材設備打造一檔檔華麗綜藝大秀,根據中華民國剪輯協會的統計,中國綜藝平均一集製作費就可高達  3,300 萬台幣以上。不過,當成功模式被複製,如《中國好聲音》引起的選秀熱潮,大量歌唱選秀節目雨後春筍般出現,最密集時段全中國電視台可以同時有 5 檔以上相同節目(如《我的中國星》《中國夢之聲》《中國新聲代》《最美和聲》等),還都是同一個黃金時段,逼得中國廣電總局不得不祭出「限娛令」,每季黃金時段只准一檔歌唱類選拔節目。

中國綜藝節目創造了一套公式,只要改個方向,同類節目便能玩出新花樣。例如有了《奔跑吧兄弟》,就延伸出《極速前進》《極限挑戰》《全員加速中》等真人競技節目;或看見了《我是歌手》大鳴大放,隨即買下《蒙面歌王》《跨界歌王》,製作了《全能星戰》《我為歌狂》,無不想搶線上歌手歌唱競技的這塊大餅。但當同類型不停渲染,每檔節目的嘉賓不停重複輪替,氾濫下顯現出中國綜藝的疲態。

屬於電視台的中國綜藝節目,不僅受到同業競爭,還要遵守背後「老闆」的指示。《爸爸去哪兒》的熱潮引發「限娃令」;歌唱節目中被要求不得帶有任何競技意味的字眼,如「歌王」、「歌后」,讓《蒙面歌王》最終變為《蒙面唱將猜猜猜》;甚至前陣子被熱議不休的「限韓令」,讓許多本是中國綜藝支柱的黃致列、鄭淳元等人,都不得再次於節目中現身,這也是為什麼《我是歌手》在第 5 季選擇換名為《歌手 2017》的原因。

網路平台所提供的「自由度」,不只讓其成為逃脫各種限令的出口,也成為網路綜藝節目的風口。例如騰訊視頻與韓國 YG 娛樂打造的《作戰吧!偶像》,便可能走出「限韓令」的侷限,再次開啟韓國藝人與中國綜藝的交流。而平台自製綜藝也從原本 2015 年僅 3 到 5 檔的節目,至 2016 年攀升達百檔以上。當節目一多,同類型的相似競爭似乎再度重回電視台綜藝困境。

闖出網綜一片天:米未傳媒的知識經濟

如今網綜市場仍是由經歷 4 年洗禮的元老《奇葩說》獨秀,本節目製造的話題性極大,不論是第一季找來蔡康永和高曉松參與辯論,第 2 季的金星加入,直至現今第 4 季馬東將主持棒交給何炅自己下去參與辯論,又添加了曾任央視記者的張泉靈和《羅輯思維》羅振宇兩位沙場名將。

幕後總舵手就是馬東,其策劃的綜藝計畫不僅純為娛樂。就以《奇葩說》為例,在形式上並沒有正規嚴謹辯論形式/規則,但卻把「專業辯手」與「娛樂藝人」融合,讓節目具有辯論的知識專業性,也不丟綜藝節目該有的娛樂效果,更讓兩者相輔相成。因此,觀眾能眼見肖驍、范湉湉在辯論邏輯性上的顯著成長,也能看見馬薇薇、顏如晶等人在言語中冒出更多肢體動作與娛樂效果。

我們回過頭來看《奇》之所以屹立,除了本身話題多元,更打著「只要你能說,你就能上」的口號,鼓勵更多好說愛說的人才參與節目。到了第 3 季仍是 2016 最受關注的中國網路綜藝節目 TOP1。到了第 4 季,還有企業大老闆、搖滾歌手、盲人學者等身分加入,無形間打造出另一個小社會。

《奇葩說》的成功,讓馬東延伸出自己的媒體品牌「米未傳媒」,而「米未傳媒」旗下的子公司「米果文化」初始成員便是第一季的元老們–由馬東擔任董事長、副董事長馬薇薇、CEO 胡漸彪、COO 邱晨、課程總監黃執中、內容總監周玄毅。在 2016 年他們不僅建立付費線上音頻產品《好好說話》,系統性地將辯論這項語言藝術傳達給大眾,而後更出版了《好好說話》實體書,後續還開創了《小學問》的文創線上商品。運用自身「知識」開創出中國綜藝獨特的「知識經濟」,這群人也可謂是現今中國綜藝最會「說話」的一群人。

《奇葩說》時至今日,第 4 季更獲得小米 1.8 億人民幣的冠名贊助。「米未傳媒」也試圖擴大投資版圖,目前已經投資了 3 家專業的內容製作團隊,孵化團隊的創意大腦,繼續延續《奇葩說》這檔網綜傳奇的「知識經濟」。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