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欣專欄/為何國語流行音樂中,一直缺席「惡女」形象?

1

為什麼國語歌壇少有像瑪丹娜、 Lady Gaga 、椎名林檎這樣用肉身造反的女歌手的人,用歌曲與身體語言反對一連串制式女性形象?除了當紅多年的歌手,不然不敢真的霸氣唱出「惡女文化」是人的一體兩面,我們是不敢,還是做不出來?

4026202955

「惡女始祖」瑪丹娜善於用造型與歌曲衝撞體制。

如果沒有瑪丹娜,流行音樂史中的女性應該大不相同。她從 80 年代不怕爭議性,以各種衝撞體制傳統的歌曲與造型,踢翻了所有好女兒、好教徒到好女人的形象,至今仍被視為惡女教祖。有這個前無古人,帶頭用肉身造反的女歌手,之後才有克莉絲汀、 Lady Gaga 這樣的接班人,用身體力搏女人被制約為好與壞的兩極界線,展現出我是好女人,還是壞女孩,是老娘說了算的氣魄。

這個女歌手讓人看到女性的一體兩面,在禮教規矩下,大膽秀出自己真實的一面,任何時候,都需要這種敢螳臂擋車的女歌手,畢竟,世界的歌壇與影壇都仍在男性思維中運轉。

金瑞瑤李明依陳淑樺

從日系夢幻的金瑞瑤(左圖起)、中性壞女孩的李明依到都會代言人陳淑樺等,展現了 80 年代女歌手形象的轉變。

80 年代女歌手曾走出一種「新生」的姿態

反觀國內的女歌手呢?其實國語歌壇從 80 年代也企圖走出早年日系夢幻女孩形象(當年大行其道的是金瑞瑤林慧萍,頭髮與服裝、甚至襪子都近乎相同,紙娃娃系統的思考脈絡,只是換人做做看。之後 80 年代的確出現了李明依小男孩樣、一條破牛仔褲穿到底(當時因司迪麥廣告的「我有話要說」系列,這個社會都在呼喚一個踹翻鬱悶聯考的壞女孩)、被視為大叢體型的林良樂跑出來唱〈冷井情深〉,呼應趙傳的〈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也有走民族風,沒在管流行的齊豫,唱甚麼都像仙人一樣,而都會代言人陳淑樺,一頭像男孩的短髮加上高墊肩西裝服(那時短髮就不得了了,咦!其實現在也是!)那時候是很容許各種類型的女生百花齊放,尤其是李明依上台領金鐘時,照樣穿破牛仔,一付你管我的樣子,嚇死一堆大人。突破流行的符碼、好女孩的窠臼,那時的女生流竄出一種「新生」的姿態。

范

范曉萱早期走氣質少女路線,而後轉為爵士搖滾歌手。

「稚齡化少女」在九零年代大流行,影響後來的師奶現象

那時候被大人們視為「死小孩」風,後來在 90 年代又被稚齡化的女性偶像取代,范曉萱剛出道時,是教大家起床刷牙的國民好女孩,一直到預約青春期的歌、詠雪的惆悵,到後來才能脫掉這「永恆少女」的魔咒,轉身變身為爵士與搖滾歌手,等於她革了自己的命才換得「成長」權。「稚齡偶像」之後接班的是徐懷鈺,大唱著:「有怪獸、有怪獸。」其實在那之前,伊能靜的〈悲傷茱麗葉〉是祖師爺,那些年的確有大量的「少女樣本」產出,包括李心潔、或是高唱〈檸檬樹〉的蘇慧倫,甚至連當時剛出道的陳綺貞都被拉進一組名為「少女標本」的團體裡,那時打的是傲嬌、甚至有時會暴走的少女形象,被當成了很多女生粉絲成長期的認同,以及男生的情懷投射。

但其實走過了那段「暴走」少女歲月,就會理解那是活在男性操盤手眼中的少女,卡通般的造型與歌曲,骨子裡是「我不想長大」的吶喊。事實上,因為這一代流行文化的催眠,我們的確後來衍生出來的「師奶文化」異於之前的母親那代,真的能藉由大量偶像文化,如《冬季戀歌》到《來自星星的你》的類童話達到共鳴。那些少女歌手們如粉紅色的超人帶我們飛向天際,但除了陳綺貞、范曉萱的決心突破,多數卻始終無法從他人眼中真正降落。那傲嬌的一票並非惡女文化,而是反正無法符合社會標準美女標準(也不願意),做了一連串非常消極的反抗,但那反抗仍是信著有人疼的女兒似的嬌嗔唱腔,底子裡是非常「封建」的。

gaga椎名

Lady Gaga (左圖)與椎名林檎都以惡女之姿擺脫男性在唱片掌權的思考。

西方的性感移植 仍是男性眼中的裝腔作勢

而近十幾年的國語歌壇,有趣的是,從模仿西方的小甜甜布蘭妮、到受影集《慾望城市》凱莉影響的蕭亞軒形象,到蔡依林隨著西方強悍的舞曲風格,彷彿走出女王架勢,但其實都是西方魅影的根深蒂固,這或許沒甚麼不好。但並非是日本的椎名林檎腳踩著浮誇、大玩漢字之美的一眼識破流膿現實,也非瑪丹娜當年單挑處女禁忌、百年宗教隱晦的痛處,或是父權下那女兒的真誠告解、家庭的複雜面,既叛逆又挑出了成人假扮禮教下的醬缸臭氣,讓人既聽又看得又刺又麻,也非 Lady Gaga 以身體藝術來挑釁著人心的腐敗與浪費,更不用提 Tori Amos、克莉斯汀等人打破了女性的自我攻擊,受害者自憐情緒,而化身為盤絲洞般昭示社會對女性的箝制,這些女歌手完全擺脫了男性在唱片掌權的思考,以惡女之姿,反問哪裡算惡女人?哪裡是善少女?拆解了那些古人冤魂追索似的成聖標準。

play amit

即便如蔡依林(左圖)、阿密特等也是在出道多年後,才勇於挑戰制式傳統。

我們真的不敢,還是做不出叛逆歌手?

國語歌壇一直到近年阿密特的〈黑吃黑〉、蔡依林的〈PLAY我呸〉才敢大搖大擺地展現所謂「惡女」形象其實是來自封建的洗腦,為何要等到出道十年之後,根基紮穩的女藝人,才有可能有幾首歌唱出女人非乖乖符號的想法?其實就算是打著新女性旗幟,也多半在扮演男性眼中近乎統一的「性感」,或是一票人企欲逃離物化,分裂成另一票知青歌手。要到何時,才有可能出現一個從頭到尾質疑制式傳統、破解自古女性符號的藝人,帶領一波新的思潮,而非男性操盤手想像的叛逆與性感?

有沒有想用自己的身體表達甚麼?甚至反世道而行?除非你是創作天才,不然就不可能成為傳奇,或許可以藉由這次瑪丹娜來,我們可以反思為什麼我們不敢?或是真的不想反抗這一連串的制式形象嗎?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多年寫樂評也寫電影,曾當過金曲、金音獎評審,但嗜好是用專欄文偷渡點觀察,有個部落格【我的Live House】,文章看似是憤青寫的(我也不知道,是人家跟我說的),但自認是個內心溫暖的少女前輩(咦?),著有《反派的力量:影史經典反派人物,有你避不開的自己》。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