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八、九零年代的台灣新電影發展以來,漸漸偏向國際影展口味,個人風格強烈的作者論導演一代接著一代人才濟濟,反倒商業敘事人才大量流向香港與大陸,那麼本土票房電影究竟要靠誰來撐起呢?近年來由電視跨界電影的導演/製作人例子越來越多,漸漸似乎形成趨勢,而且打收視戰多年的他們往往比電影導演更擅長抓住觀眾的口味,甚至能稱霸。現在就讓我們稍微盤點一下電視導演/製作人跨界電影的例子和成功風格。
Browsing: 電視
2016年初,民進黨以過半數的總統選票和近三分之二的國會席次贏得大選勝利,將決定台灣未來四年或八年的命運,國際大環境和國內的現況讓繼任者或人民,其實很難樂觀以對,我們因此更要反省過去、整理現在、期許將來。
2015 年,「質感類型劇」、「視頻平台」與「潛在收視社群」的匯合,形成台劇轉身的契機;但中國影視強大的磁吸效應,正改變台灣在全球影視工業體系的位置,台灣影視人才只能回頭走「代工」路嗎?
行動載具上網追劇或是看電影的人數,肯定將會持續成長,甚至在未來有可能成為主流收視方式,但台灣的環境準備好了嗎?
綜藝節目是最接近觀眾的平價娛樂,生活中習慣有它,但它也最常被忽視。對電視從業人員而言,都深知它正逐年向下沉淪。但對觀眾來說,管它充斥陸綜、韓綜還是重播,當手中的遙控器還轉得到節目,還能放鬆工作壓力會心一笑,電視人有多慘、藝人要不要跳船離開去大陸賺人民幣?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拿下第三座最佳男主角,珍妮佛勞倫斯拿下第三座最佳女主角,這個結果你/妳意外嗎?如果不,歡迎來到金球獎。被許多人視為奧斯卡前哨戰,一如預期地,金球獎兩大光榮傳統──愛明星,以及喜新厭舊──再次於大小銀幕展露無遺…
相隔十年,金鐘獎名導曹瑞原,帶上改編自白先勇的同名作品《一把青》,回來了。談《一把青》,有曹瑞原對人文的溫柔,但提起對影視產業的現況,在節制的語氣中隱約聽見炮聲的低鳴、火勢熊熊。
台灣偶像劇從 2000 年前後揭幕以來,在活力十足的初期與黃金期捧紅了不少偶像明星,但有趣的是,十五年過去,我們突然發現這幾年大紅的偶像劇明星,仍跟當年走紅的明星卡司相去不遠,但處理的題材與問題卻已經跟著當年這批觀眾一起「長大」。
黃子佼說:「我的主持生涯就是高潮迭起。人生很有趣,如果一路順遂,我也不知道是什麼結果。誰都想坐在那裏看夕陽一整天、玩狗、睡午覺⋯誰都想,但如果人家都給你機會,就要好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