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獨立音樂?「商業化」就不聽?
滅火器、美秀集團、麋先生等,臺灣獨立音樂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各式音樂祭與Live House也隨之興起。然而,「獨立音樂」究竟是什麼呢?與主流音樂的差別又在何處?當許多人在抨擊商業化的獨立音樂時,是否有釐清「商業化」背後的原因與代表的意義呢?
滅火器、美秀集團、麋先生等,臺灣獨立音樂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各式音樂祭與Live House也隨之興起。然而,「獨立音樂」究竟是什麼呢?與主流音樂的差別又在何處?當許多人在抨擊商業化的獨立音樂時,是否有釐清「商業化」背後的原因與代表的意義呢?
有了街聲在網路上推廣音樂,大團誕生則矢志將網路音樂推向真實生活。在總監陳弘樹帶領下,他們一步步拿回對樂團的詮釋權,也希望在華語流行音樂的產業邏輯之外創造出新的生態,載著對音樂和樂團的多元想像,從正下沈的大環境中開出另一艘船。
唱片圈如今仍是四年級的天下,那市場呢?獨立與非獨立音樂類型在市場上早已不存在,歌曲終究是庶民文化,最珍貴的也正是於此。「台大音樂節」由學生募資,自己主辦的音樂節到了第三屆,在沒有經濟基礎下,仍辦得有聲有色,顯現年輕人想拿回自己的音樂發聲權,且正在全方位地找尋出口。
樂團「草東沒有派對」近年在獨立音樂圈造成極大震撼,糜爛又批判的歌詞,讓演唱會場場都一票難求。這波興起的直言敢說爛泥音樂風潮,已不可逆地與前一代全然脫鉤,急速甩尾掉以為還在太平盛世的 90 年代複製情歌,一舉衝破我們粉飾太平的音樂市場,將四年級那一代從唱片操盤手的位置拉下來,表現出 90 年代後的年輕人心情。
補助樂團出國雖非壞事,卻引發極大爭議,簡妙如在《誰來對政府比中指》中指出,音樂,尤其獨立音樂,以往總能扮演「對政府比中指」、暢談反對意見的角色,但在這個計劃中,卻可能因為拿了補助而失去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