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Netflix《誰是被害者》製作方瀚草影視X投資方良人行:題材創新與募資產製模式再進化,成為催生優質台劇的關鍵

0

採訪、撰文/徐佑德、Maple

瀚草繼《麻醉風暴》後推出的又一懸疑類型劇《誰是被害者》於4/30下午三點正式在Netflix全球上線,雖然是瀚草先找齊資金投資拍攝後才賣給Netflix,卻堂堂掛上了Netflix原創劇的招牌,這意味著Netflix確實認同《誰是被害者》的成就值得此認證,而成為Netflix第四部原創華語劇的《誰是被害者》,也背負了可能比一般台劇更多的期待與壓力。

究竟瀚草影視為何選擇這個題材,在前期說服投資方大膽投入高於一般台劇製作費水平的資金,最後又成功以創台劇新高的版權費賣給Netflix,打了這場漂亮的仗呢?我們為大家專訪到關鍵投資方良人行的開發長張森和、瀚草影視創辦人曾瀚賢和總經理湯昇榮,以及製作人徐國倫,從選題、募資、拍攝執行到行銷,說明《誰是被害者》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思索下一步適合在台灣做的新類型 刑偵推理出線

《誰是被害者》改編自台灣推理小說家天地無限的原著《第四名被害者》,但改編幅度較大,原著以媒體追查獵奇連續命案為主軸,《誰是被害者》則加入了男主角鑑識官角色與大量的警探元素,成為有新生命的影集,背後一路走來的故事也可真不少。

曾瀚賢提及:「最早我看到這個小說的時候,那時候剛做完《紅衣》,在想還有什麼類型適合在台灣做但過去沒做過的,所以先想到刑偵,相對於戰爭、古裝、動作等資金和技術門檻高的類型,刑偵相對有可操作;另一方面台灣的地貌也適合,像香港地方雖小卻可以有那麼多精彩的警匪片,證明這是適合的。所以從刑偵警探這個角度去找適合的小說,看到《第四名被害者》我很喜歡,因為一般的懸疑推理小說重點都是在找兇手或只專注於詭計的設計,但《第四名被害者》卻是找尋被害者,而且角色寫得很好、並帶有社會派的角度,田調也因為作者本身的姊姊以前在新聞台工作,很多部分寫得非常詳實,所以就決定要做。」

雖然小說本身相當紮實精彩,但在改編的過程仍然受到不同考量,而有了比較大的改編幅度。曾瀚賢分享道:「結果開發期很長、很不容易,因為原著裡的新聞專題、談話性節目的模式,跟現在的氛圍差得比較多。中間湯哥也去製作了《與惡》,他們已經探討媒體探討得非常好,所以我們就重新想要怎麼樣找到一個亮眼的點,而且讓未來更有擴充IP的可能性,做長期性的規劃。所以後來反而從電影轉向影集,希望可以對接國際平台。」他也語帶玄機的透露,未來還會延續「被害者」做後續IP延伸,所以「我們最重要是希望先把每個被害者人物角度的完整度先做出來,未來也有可能回去扣原著徐海茵的線。」

曾瀚賢也特別提到,這次是他主動再找回徐國倫一起合作,他表示:「其實很早期就跟國倫合作過,從《愛你一萬年》、《我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與愛別離》都有,這幾年他也發展得很好。以前大家都是各做各的,但這次是新的類型操作、又希望長期規劃IP,所以希望可以更多人一起磨合出默契、累積KNOW HOW,也希望我們彼此貢獻不同強項,達到合併加強的效果。」徐國倫也笑說:「我這幾年也是在慘痛中學習類型,最早比較只是純粹去想執行面的東西,但現在會更全面去思考整個製作,用一個更長遠的規劃、更高的視野去看,很開心瀚賢願意分享他的經驗給我,我學到很多。」

曾瀚賢坦言:「在過程中當然有很多不為外人道的苦,但我覺得最大的困境還是在於目前『台劇』的想像還沒進化,大家對這個品牌的想像還是比較局限在特定的題材和質感,還沒有形成像『韓劇』般的亞洲、國際品牌。現在台劇正在一部一部,試著把想像和題材多元化打開來,但目前還是單一分散的,還沒能形成一個台劇整體強大的印象,所以對外銷售的時候,版權費很難喊高,因為過去『台劇』就差不多是這樣,我認為未來如果還是單打獨鬥去面對國際市場,會非常吃力,很難跨出新的步伐,所以我希望可以做更多橫向整合。」

而曾瀚賢和湯昇榮也坦言,最後《誰是被害者》能有目前的資金募集能力、拍攝成果、與最後成功對接到國際平台,都是長期累積能量後的水到渠成。曾瀚賢說明道:「我們前面其實就累積了一些經驗,讓我們更知道怎麼跟國際平台打交道,更有策略思維。當然在前期募資,更是因為良人行的郭董跟我們有長期的合作信任,這些都讓我們跟Netflix更可以站在平等角度去談判,在整個剪接後期上也是比較尊重瀚草的,而國倫帶整個團隊細膩守住每個環節,這都是不可或缺的。」徐國倫也補充道:「《用九柑仔店》是我第一次成為戲劇的製作人,這次又有類型的新嘗試,我不斷在思考的就是,到底要把握住什麼才是故事的重點。」

然而,因為過去類型經驗的不足,曾瀚賢直言:「我們一開始就已經預留補拍的空間,因為經驗不足,一定會有做得不那麼成熟的地方。果然我們進剪接的時候就發現還是有問題,拍攝時有時還是把刑偵劇看得太簡單,很多滿關鍵的過程就掉了,雖然人物跟故事的線都有走,但在推動這個類型的HOOK跟關鍵卻沒被強調出來,還沒拍完我們就知道一定要補拍。最後順剪完所有人都在一起重新逐場討論怎麼剪,編劇一一註記下來,整個後期的過程比一般劇的量大了一倍。」曾瀚賢也感謝全體團隊的付出:「在這樣的過程中,如果大家沒有目標感的追求,重新再來一定什麼都不一樣了,但大家都願意持續投入,是我很感謝大家的地方。如果下次再做,我們也一定會有更好的規劃,類型就是這樣,愈拍愈熟悉、就會愈省錢愈成熟。」

跳脫傳統委製觀念 台劇募資產製模式的進化 是催生優質劇集的關鍵

身為資深電視製作人,湯昇榮一語指出包括《誰是被害者》等新題材台劇背後思維轉化的關鍵:「以前電視劇的製作案相對單一,通常就是單一電視台出預算,一個製作人、一個導演就完成。但我們現在是要從前期就開始團隊合作,討論國際合作策略,也會有更多不同視角進來做專業探討,未來不管是製作環境的提升或國際合作,才會有更多可能。」

這次從高投資、高版權費回收,證明瀚草的高風險得到了合理的回報,曾瀚賢說道:「我們相信好的頻道和平台應該要為好的東西買單,所以我們把事情做好、把該做的做到,就會有市場的可能,絕對沒有天花板,我們還要持續往前推動,我們也希望證明努力後就會實際得到回饋,可以鼓舞到整個產業。」

曾瀚賢也笑說:「我之前跟良人行的郭董分享我這個想法的時候,郭董也說這樣我會很辛苦,擔心這樣做不僅是改變市場的遊戲規則,更想勸我選擇一些更輕鬆、有保障的路,就像以前委製是電視台或平台先出錢,然後我們再依預算去做事就好。但市場在改變,如果我們的思維和腳步無法跟上的話,創作動能就會卡住,所以即使我這樣做真的很累,但也還是感謝郭董願意支持我,我覺得那就是膽識,我們現在的一小步,可能就會決定未來產業的一大步。」

湯昇榮補充道:「良人行其實一直都有在投資台灣影視,過去也已經跟瀚草合作了一些作品,所以這次才能順利合作。就像剛才說的,過去往往是單一電視台投資,但從《麻醉風暴2》開始我們就嘗試讓更多投資方進來,也希望推動播放樣態的多元化。OTT 的出現確實改變了生態,我們需要志同道和的夥伴進來,相對來講我們在尋求投資的時候,他們相信我們作為Show runner對於製作端和品質的的掌控,跟良人行長期以來都有良好的默契,彼此的信任度很重要,才能共同推動《誰是被害者》。」

而產製模式與思維的改變最重要的是,重新讓台劇面對觀眾。湯昇榮進一步說道:「以前是平台(電視台)先進來,有明確的預算、風格跟目標觀眾,所以注定戲劇只能做某種東西。但現在產製方式已經慢慢在改變,現在是製作方、投資方先建立可以信任的團隊與作品,平台可能是最後一關。」他直言:「OTT重視關心的就是觀眾想看什麼,所以回到製作和投資角度,我們就是要去做觀眾愛的東西;像過去客台就是教育、社會意義多一點,現在其實慢慢甚至華視、台視都開始有新嘗試,文化部的輔導金也可以成為創作者的支持,讓更多人可以有機會跳脫過去模式嘗試創作可能。」

投資資金的順利進場 是長期鴨子划水後的水到渠成

良人行開發長張森和則從投資方來談這次參與《誰是被害者》的過程,直言:「我們會願意在前期投入相對高的投資,在風險很高的狀況下進場,不只是《誰是被害者》整體狀況已經很完整,我們更是因為看過瀚草過去《麻醉風暴》、《紅衣小女孩》等成績,也有長期合作與信任,為了品質和團隊買單,最終的目標就是能夠讓所有團隊用這樣的預算把作品做好。」

張森和也笑說:「我們平常接受到的投資案狀況可以說是千奇百怪,有的甚至是只寫了一張A4就來要幾千萬的電影資金,也有的我們給了修改意見說修完可以給投資,對方卻拖了幾個月交出同一個劇本」。相較之下,《誰是被害者》對良人行來說,在投資評估上很輕鬆,「因為主創團隊、卡司、劇本都有了,準備工作和經也都很充足。唯一比較難的是,就是資金比一般劇集高。但我們從劇本、卡司、主創團隊確實看到台灣第一線的創作能量,相信它會有國際能見度,也信任瀚草影視的水平,所以決定投資。」

張森和也補充分享道:「站在投資方的概念思考,雖然尚未確定後續平台與版權金似乎是個壓力,跟傳統做台劇的方式不同。但我們尊重瀚草影視的專業,而且我們概念一轉,其實我們在投資電影的時候,也是不會先確定片商和票房回收,而是評估後認為會有好作品、自然會有回收,所以值得投資。那我其實就當作我在投資電影,一樣是投資後、再讓作品去面對市場,有好的內容就會有好的結果,這樣一想,那個關卡就過了。」

也因為雙方過去有長期合作與信賴關係,張森和笑說:「像我們其實不只做影視投資,也有在做製作,所以看到劇本,忍不住會去想這個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可能會多出很多意見。但在這次的合作,我們就是盡量不要手伸進去,畢竟我們不是第一線在操盤,真的隔了一層,尊重製作方的專業,不要太雞婆最好。」其實良人行長期都有投資有國際化潛力的影集,包括《蘭陵王》、《千金女賊》等,投資台灣團隊的影集,《誰是被害者》則是第一部,張森和也感性說:「希望能讓更多台灣團隊被看見。」

說起國際市場對這個案子的重要性,湯昇榮以《紙房子》來看待《誰是被害者》:「我舉西班牙影集《紙房子》為例,這個犯罪影集在西班牙本國播出的時候其實並沒有特別走紅,但一上到Netflix上,全球喜歡這個類型的分眾都會去看,作品就得到了新的高度、創造了全球風潮。就我來看,也許《誰是被害者》在台灣自己的市場來說,因為相對大膽、類型新,我並不知道能否讓所有觀眾接受買單,但對Netflix來說,他們知道國際上各地方都有喜歡這個類型的觀眾所以買單,我們也希望透過國際市場讓《誰是被害者》可以有不同的可能。」《紙房子》的成功,也帶動Netflix後續購買許多西班牙的影視內容,這或許也是瀚草對《誰是被害者》的期許。

曾瀚賢也不忘補充:「除了明確的國際類型外,《誰是被害者》也具有台灣特色,Netflix一定是從裡面看到我們跟日韓不同的地方,所以才會買。我自己相信一個東西的走紅,一定來自社會情緒。我一直跟不同的國際平台在溝通,慢慢從他們的角度來看自己,會發現台灣人會用很多語言去說明自己是誰,但我們的語言在國際上不是那麼被重視,所以我們在設計『被害者』的時候,也是緊扣如同台灣『無法發聲』的這個特色。」

對曾瀚賢來說,開拓只是走出第一步,後續的效益才更重要:「就像我們拍完《紅衣小女孩》,市場上的恐怖片不會只有《紅衣》,後續有《粽邪》、有《女鬼橋》,這才是重要的。唯有一開始走穩那步,才能開啟後續效益。在面對國際市場時,台劇面對的問題並不是我們能否做出美劇規格,而是我們能不能持續的做、不斷做出有說服力的作品,最終把『台劇』整個產業往上拉,後面才能全面提升效益。」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