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ony
即將於 11 月 25 日舉行的第 54 屆金馬獎,在 10 月 1 日已公布本屆完整入圍名單,在今年更是創下金馬獎歷年報名總數 576 部的新高。一年一度的華語影壇盛事,在此次入圍中,這份名單又能彰顯出怎麼樣的影壇成績單?
新銳百花齊放,前輩相輔相成
本屆報名金馬獎的新導演作品多達 100 多部,也成為該項目史上最百花齊放的一年。這群電影新銳所發散出的創作泉源,在本屆入圍裡亦能感受到這股強烈的電影野心。因此,在最佳新導演方面,此組競爭更被視為最激烈的死亡之組,在 3 台 1 中 1 馬的入圍中,包括黃信堯《大佛普拉斯》、黃熙《強尼.凱克》、詹京霖《川流之島》、周子陽《老獸》和陳勝吉《分貝人生》,其他外圍也有張嘉佳的《擺渡人》、許宏宇的《喜歡.你》。在近年陳哲藝的《爸媽不在家》和張大磊的《八月》,都以新人之姿登頂最佳影片的殊榮之後,今年新導演的實力也非等泛泛之輩,其中入圍最佳影片的新作以《大佛普拉斯》為首,更以提名 10 項成為今年入圍最大贏家。總計在劇情長片部份,新導演執導的作品一共佔下 30 席提名。
當然,比起新銳的盡出,前輩們也不甘示弱。即使資深大導們如馮小剛的《芳華》、許鞍華的《明月幾時有》、徐浩峰的《刀背藏身》仍在入圍名單中抗衡,不論在劇作上的嚴謹、較成熟的演員運用,前輩們仍展現既有的風範與氣魄。較為突出的即為張艾嘉的《相愛相親》,今年亦導亦演的張姐,也差點以《分貝人生》入圍女配角,以此更可見得她對電影所掌握的全面性。不過,佔得大多數反而是這群導演們的第二、三部作品,像是文晏的《嘉年華》、楊雅喆的《血觀音》、耿軍的《輕鬆 + 愉快》等,它們最終成品的完整度都相當高,更是翻轉過往大導演們才可進入主要大獎的門檻,不論從作品流露的細膩到劇本上執行的創意,都展現出這群電影工作者所投入的勇氣膽識。
從短片到長片,資深工作者的身分轉化
比起入圍數量的多寡,檢視起入圍者本身,無疑讓金馬獎成為見證影人成長最好的試煉場。當在 2014 年第 51 屆金馬獎上,黃信堯的《大佛》與耿軍的《錘子鐮刀都休息》曾於最佳創作短片中對壘,最終由後者奪下該屆獎項殊榮。時隔 3 年後,從《大佛》拓展成《大佛普拉斯》,《錘子鐮刀都休息》蛻變為《輕鬆 + 愉快》,黃信堯與耿軍從創作短片到劇情長片,兩人再度狹路相逢。另一方面,曾以《狀況排除》入圍第 50 屆金馬獎最佳作短片的詹京霖,和摘得第 52 屆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保全員之死》的程偉豪,兩人也帶著新作品《川流之島》和《紅衣小女孩 2》、《目擊者》再次回歸角逐金馬獎的行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q_1E1AZ5dM
令人玩味的是,這樣的電影新力量非一蹴可幾,反而是經過多年在影視圈的沉澱與累積,使而迸發出莫大動力。如《強尼.凱克》的黃熙曾擔任過侯孝賢的副導,也曾參與《刺客聶隱娘》的拍攝;《喜歡.你》的許宏宇更是多部作品的剪輯師,去年還以《七月與安生》入圍第 52 屆金馬獎最佳剪輯。相較起來,《大佛普拉斯》的黃信堯是變相的「新導演」,曾拍攝過紀錄片《唬爛三小》、《雲之國》等,更以《沈(ㄕㄣˇ)沒(ㄇㄟˊ)之島》拿下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但黃信堯勇於跨越片型,從紀錄片跳轉至劇情片,把一貫於紀錄片的主觀自述轉為對劇情片裡的作者風格,此一嘗試也為此片增添另類趣味。
紀錄動畫驚豔強勢,台灣技術不容忽視
除了劇情片部分,紀錄片和動畫片在今年也競爭十分激烈。紀錄片方面,中國導演馬莉執導的紀錄片《囚》,長達 287 分鐘聚焦精神病院病友的生活,從不願承認自身有病到被迫接受,馬莉將精神病院形塑成中國社會內部,影像上的緊縮,人物的喃喃自語,皆令人不寒而慄,而該片亦有機會成為金馬史上最長的得獎作品。此外,王久良闖入日舞影展的紀錄片《塑料王國》,別於短版的環保批判,長版則將焦點轉向靠垃圾維生的兩個家庭,進而從家庭中再次分割出階層的職權,以溫柔眼光從小角落擴展至中國整體。而金行征的《羅長姐》則跟隨羅長姐本人,淡淡凝視她生活的一切。
在中國紀錄片的強勢闖入,台灣也不惶多讓,紀岳君從徐自強的無罪宣判為始,給自己和社會一道關於正義的《徐自強的練習題》,而周東彥則藉由《你找什麼?》,以軟件的隱密對應同志性向對社會的隱藏,更在軟體之間探索情感的真實永恆。
而長期在入圍名單被「缺席」的動畫長片,儘管在第 52 屆金馬獎曾有《麥兜和我的媽媽》、《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兩部入圍,但上次入圍 3 部動畫長片是早在第 42 屆金馬獎(也是首次更名為最佳動畫長片),而台灣動畫片也是在該屆王童導演的《紅孩兒:決戰火焰山》獲獎後,時隔 12 年後,再次有邱立偉的《小貓巴克里》入圍。不過,其他入圍兩部的中國動畫長片卻來勢洶洶,首部闖入三大影展主競賽的中國動畫片,劉健的《大世界》,沿襲前作《刺痛我》奪命金式的連鎖效應,以獨特畫風再次展現拍案叫絕的黑色幽默;另一部來自不思凡的《大護法》,則以一位護法尋主人的故事,卻意外戳破烏托邦社會的虛假表皮,影片批判權力體制和資本社會的毫不手軟,亦在殖民政權下衍生反叛思想,實則叫人大開眼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金馬入圍中不容忽視的絕對非台灣技術莫屬,在面對資金較多的中國市場,台灣亦能利用有限資源下完成更為精緻且驚豔的作品。如新銳攝影師陳克勤,從過去《神算》的開始,在近年作品亦有《紅衣小女孩》、《通靈少女》等,他以出色的構圖美學,為《分貝人生》增色不少。在美術設計前有《擺渡人》邱偉明、《芳華》石海鷹常客角逐下,台灣亦有黃美清於《健忘村》的村落設計、趙思豪描繪《大佛普拉斯》的草根社會,和蔡珮玲在《血觀音》完美塑造出民國 80 年代的復古氛圍。此外,在音效層面上,台灣一舉在 5 項中佔得 4 項,除了大師杜篤之與吳書瑤在《大佛普拉斯》、《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在具有層次且迴盪的音效中,展現不同的鳴冤訴苦與恐懼,《目擊者》和《紅衣小女孩2》的音效團隊所呈現的豐富音效,更成為類型片不可缺席的一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Bzfu1mlEtE
從名單內,似乎能看見台灣在技術細節上,不再輸於港陸合資大型商業類型片,從拼湊《目擊者》整體的剪輯到實為《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核心的視覺效果,類型片的優秀與提升皆在金馬入圍中有目共睹。
突破地域疆界:中港台新馬的華語大世界
比起中港台的競爭,今年金馬獎其實所呈現的是一個華語影壇大世界的整體,我們不僅在外,為入圍者名字喝采,但背後所支持影片、提供資源、提攜後進的前輩們更成為此成績的助力。台灣方面,如鍾孟宏不只擔任黃信堯《大佛普拉斯》的監製,同時也為其攝影,更再次以「中島長雄」之名,連莊入圍金馬獎最佳攝影(去年為《一路順風》);黃熙的《強尼.凱克》除了獲得侯孝賢鼎力支持,也擁有其侯氏班底,如攝影姚宏易、剪輯廖慶松、配樂林強等前輩加入,更是演員郭采潔轉任出品人的首部作品;一路為陳可辛班底的許宏宇,首部作品《喜歡.你》亦如《七月與安生》的曾國祥,獲得陳可辛在電影製作上的支持與投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zYiBgV9g6s
然而,不僅僅是台灣內部的融合,因創投會的認識機緣,有時更突破地域疆界,開啟未來合作的可能性。在原名還是《老混蛋》的《老獸》,是周子陽於第 10 屆 FIRST 青年電影展創投會的企劃,因獲得該時評審王小帥導演的賞識,也願意為其出資並擔任監製;黃驥、大塚龍治夫婦合導的《笨鳥》,由陳珍玲擔任製片人,徐小明出任監製,力邀剪輯指導廖慶松和音樂林強加入創作團隊。另一方面,由馬來西亞導演陳勝吉執導的《分貝人生》,不僅在 2014 年榮獲金馬創投百萬首獎,透過監製提議下,現任金馬主席張艾嘉也出任飾演片中患有精神疾病的媽媽,過程更適時與導演溝通劇本上的修改;同樣也來台就讀台藝大,《分貝人生》編劇的馬來西亞導演梁秀紅,更汲取在台所學的電影養分,本次以畢業製作《盲口》一舉入圍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
從去年第 53 屆金馬獎的入圍現況 ——「國片少許為代表,陸片獨立製片當道,港片「新」勢力逐漸抬頭」——到今年第 54 屆金馬獎似乎有些許翻轉,港片所湧起的鮮浪潮波瀾暫且歇息,港陸合資反成為今年香港影業的最佳表徵;陸片獨立製片依舊當道,紀錄片與動畫片的奮力突圍,但更多是華語影壇的通力合作與提攜;而台灣國片成為今年金馬最華麗的代表,從類型到作者,亦從通俗到藝術,類型上的面面俱到也造就台灣電影今年的不凡成績。縱使看似今年為影壇「小年」,但這樣的小年所呈現的多元觀點,依舊讓人懷有「後生可畏,不容小覷」的無窮希望。
延伸閱讀:
- 2017 年第 54 屆 金馬獎入圍名單
- 中國 FIRST 影展成為金馬風向球? 7 部強勢衝擊獎季的華語電影
- 院線影評/《大佛普拉斯》:黑白生命的繽紛色彩
- 專訪/《大佛普拉斯》導演黃信堯:當悲劇用喜劇呈現,那才是真正的悲劇
- 院線影評/《目擊者》:氣氛拍攝成熟,角色動機略顯單薄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