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之味》:從瑣碎的生活當中,找到最動人的敘事法則

0

文/尼可拉斯

在《通靈少女》引爆一股「通靈熱潮」之時,同檔其實還有一齣絕佳台劇值得關注,那就是許肇任導演、杜政哲編劇的家庭劇《酸甜之味》。在《16 個夏天》大獲成功之後,杜政哲反而回到劇場創作,雖然之間也有交出《滾石愛情故事之終結孤單》和《滾石愛情故事之如果有一天》等電視劇作品,不過都是取材於他過去的舞台劇,所以嚴格來說,《酸甜之味》是杜政哲繼《16 個夏天》後的首部原創連續劇。重回 TVBS 自製劇的行列,杜政哲這次不同於前作將「時間」作為戲劇骨幹,在《酸甜之味》當中直接反倒是透過 8 位主要角色、4 條不同故事線建構劇本,嘗試用微觀的生活日常營造「家」的模樣。

吃的藝術 編劇杜政哲以吃飯帶出家的味道

劇本以「吃」作為重心——畢竟也只有吃飯時間才能凝聚一個大家庭,家庭成員大部分都在這個時間點交流,因此成了敘事手法中最重要的醍醐味。第一集開頭,潘媽召集大夥吃早餐,小齊衣衫不整地下樓,小剛偷偷從門外溜回家,潘爸拿著新買的麥克風當作擴音器把玩著。接著,潘爸不斷碎念著小齊,一下拿他跟弟弟小剛比較,一下使喚他等會開車接送自己至郵局—–正在觀眾覺得瑣碎之餘,此時小齊的旁白出現:「家,不應該是這樣子的吧?」一個問句開了頭,讓觀眾對自身做了一個投射。作為一部戲的開場,這場早餐戲再成功不過。

目前《酸甜之味》進行到一半(表定 16 集),不少關鍵戲都在餐桌上推展以及引發,比如在第 2 集用「黏菜」事件引爆阿丹小剛線姊弟戀的問題,小恩徐岳之間的問題,在 Vivian 的相助以及徐岳識相地拉開與雅萍之間的距離後,告一段落,第 8 集「最後的晚餐」也是潘媽和小恩兩人心結解開的關鍵戲碼。可以看出編劇刻意地將關鍵戲都與吃飯這檔事結合,特別是前段著重的剛丹線與恩岳線部分。《酸甜之味》靠著「吃」不斷地開啟、延續每條線與每個角色的問題及矛盾,利用生活中最重要的小事做戲,這種綿密鋪陳卻又不著痕跡的寫法確實厲害。

處理生活場景一個不注意很容易讓觀眾覺得無聊,加上又是多線敘事,更考驗導演許肇任的功力。作為電視劇的沙場老將,許肇任擅長營造「生活感」,鏡頭優雅而節制,不管是電影處女作《甜.祕密》或是上一部電視劇作品《出境事務所》都是如此,鏡頭基本上不會有花俏的運鏡或移動,都是固定在一個場景裡慢慢堆軌,讓畫面關注在角色和現場的互動中,呈現最自然的樣貌,在敘事上是比較傳統/保守的。要說許肇任在《酸甜之味》裡最大膽的嘗試,無非是讓演員擁有即興演出的空間。有好幾場戲本來覺得演到這裡應該夠了,感覺導演又多留一點長度讓演員自然地照著當下情緒發揮,把家的況味完全呈現在螢幕前,讓人猶若在直視自己的生活。

賀一航可說是最經典的範例,幾乎在潘爸出現的每一場戲裡都有不按牌理出牌的「驚喜感」,每當他開始長篇大論的時候就會期待這次會有什麼金句出現。印象最深刻的便屬他和小四叔叔(林志儒飾)胡謅春捲由來那段,鏡頭刻意保留了他們倆鬼扯的過程,彷彿看見喝醉的 2 位長輩「話唬爛」的真實情景。這種多了一點顯得冗贅失了節奏,少了一點又反映不出生活感的細節處理,其實考驗導演對於戲感的靈敏嗅覺。

然而,沒有一位編劇希望自己的劇本被改,任何加戲或減戲都會讓編劇心裡提心吊膽,但杜政哲曾說,經過導演許肇任與一票好演員的合作下,改了等於沒改,還是編劇當時筆下的那一齣。在導演許肇任、編劇杜政哲和眾多傑出演員像是天作之合的搭配下,自然成就了這麼一部輕盈、幽默又貼近生活的好戲,今年台劇勢必不能忽略《酸甜之味》如何把家庭劇編導的絲絲入扣,溫柔又寫意地編織起「家」的一絲一縷。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