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童一寧
打開 2016 年古天樂的作品列表,已經上映的電影就有 5 部:《三人行》、《封神傳奇》、《使徒行者》、《危城》、《S風暴》,如果再加上已經準備要上映的《打噴嚏》、《神行太保》、《脫皮爸爸》,以及正在拍攝當中的《喵星人》,還有不久前才因為代言某洋酒品牌而拍攝的微電影,古天樂光是在今年推出的作品就總共有 9.5 部(微電影算半部)。如果說一般評論普遍認為香港電影市場落到谷底,但從古天樂身上則完全看不到這個跡象。
其他婚姻太幸福的男星,比較重生活?
我們先舉幾個與古天樂同輩的男演員來做對照組吧,比如說張智霖。早年古天樂還是白淨小生的時候,曾以港劇版《神雕俠侶》中風流倜儻的楊過紅遍大街小巷,同時期的張智霖,也以港劇版《射雕英雄傳》中老實憨厚的郭靖成為少女偶像。將近二十年之後,當古天樂仍然平均端出 5 – 6 部電影作品;而現在的張智霖,則很明顯追求平衡的生活,一年最多 2 部電影,一檔電視劇,偶爾跟太座袁詠儀一起上上真人秀電視綜藝節目,再偶爾出首單曲、拍拍廣告、出席商演,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不過張智霖與古天樂的路線本來就不一樣,從一開始電影市場就不是張智霖的主力,而且張智霖早已成家立業,在養兒育女,同時還要記得與袁詠儀秀恩愛的前提下,自然不可能像古天樂一樣拼盡全力,把電影當老婆、家人一樣抬頭不見低頭見。我們再換一個對照組,古巨基怎麼樣?打開古巨基近年成績單,其實也跟張智霖差不多,電影、電視劇加起來一年最多 2 – 3 部,然後就是真人秀電視綜藝節目,點綴式的出張單曲,或是新歌加精選。好像這才是 90 年代初期出道的,中生代香港一線男藝人的標準格式?—–不忙。
比對 1980-90 多產男星組:都是被逼的,或自己挖坑?
我們再找其他的例子。同樣是多產的香港男藝人,劉德華與周潤發應該算是極具代表性的人物。當年劉德華在事業的巔峰時期,也剛好撞上香港電影最鼎盛的年代,他在 1989 年曾經創下一年之內拍了 17 部電影的超級紀錄。從 1988 年到 1992 年之間,劉德華每年幾乎都拍攝 10 – 12 部電影,這個數字可能比某些藝人一生的作品總和都還要多。再看同樣處在巔峰時期的周潤發,他最多產的兩年是 1986 年與 1987 年,分別拍攝了 10 與 12 部電影。今日的古天樂與他們當年的成績相比,似乎也沒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但是時代不一樣了。1980 年代末期、1990 年代初期,正是香港電影市場發展最蓬勃的時候,幾乎誰來拍、拍什麼都能賺,一年出產個百來部電影簡直就像剪指甲一樣輕而易舉。所以即使劉、周兩人年產量驚人,但是以所佔市場比例來說,今日的古天樂仍然「遙遙領先」。此外,熟悉香港電影史,或是長期關注娛樂新聞的朋友一定都知道,正因為那個年代做電影太好賺,因此惹來了許多黑道勢力介入。傳說中,周潤發便是在這種「一手是槍,一手是錢,你來選」的情形下,不得不一部一部接著往下拍。劉德華是另一種「不得不」,當年他自己投資開公司拍片,結果幾年下來負債累累。在劉德華的輝煌多產紀錄背後,其實寫下的是一筆冷暖自知的創業血淚史。
古天樂熱愛沉(ㄍㄨㄥ )澱(ㄗㄨㄛˋ)
但這些原因,在古天樂身上,你都找不到。負債?沒有啊,古天樂每年持續捐出大筆金額,到中國大陸偏遠地區建設希望小學;另外他那讓千千萬萬宅男垂涎三尺,足以用「滿坑滿谷」來形容的玩具收藏,也顯示他在經濟方面沒有任何困擾。那麼黑道脅迫?拜託,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早就過去了,大批專業人才北上找尋生路,還有哪個黑道大哥會傻到在香港拍電影?
如果這些理由,對古天樂來說都不成立,那麼他的多產,就只能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他真的很愛工作。就在最近,古天樂在他的微博上發表了這樣一段話:
「接受媒體朋友的訪問,幾乎都會被問有關我會不會放假之類的問題,也會談到有些演員放大假休息沉澱。其實不同演員會有不同方法,但我喜歡一直要在工作的狀態,對我來說這也是一種沉澱方法。因為接觸不同導演,會從他們身上得到不同經驗,演出不同角色也能體驗角色的人生,這也是一種沉澱方法。」
這一段話,讓我想起了我與古天樂短暫接觸後的心得。不論他在喜劇電影裡看起來多好笑,但私下的他的確就是這樣一個一板一眼,幾乎像是個嚴肅「電影公務員」。在他的世界裡,只有眼前的工作,任何工作之外的事情,都屬於他的私人範圍,任何人想接近,都會被他圍起來的隱形高壓電鐵絲網電成冒煙的烤肉。他對私生活的嚴密保護,正好可以反過來說明他對於工作的嚴謹與認真。經由以上過程,得證古天樂的多產,起源於他對工作的熱愛與堅持。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