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K.S.
也不過五年前的第四十八屆金馬獎(2011年),榮獲最佳男主角的劉德華除了演技再獲肯定的喜悅,同時在感言中憂心提及「現在是香港電影最低迷的時候」,表示一路看台灣電影從谷底慢慢贏回觀眾的心,他期待港片以此做為目標,也能從谷底再爬起,鼓舞了台下眾多香港電影工作者。
香港導演紛紛「北漂」轉戰大陸市場已成為不可避免的事實,極為成功的包含了陳可辛《海闊天空》、《親愛的》、徐克《龍門飛甲》、《智取威虎山》、爾冬陞《我是路人甲》、陳果《謀殺似水年華》,還有台灣觀眾癡癡盼不到的周星馳《美人魚》。幾部片看上去除了導演本身是香港人,拍片養分來自香港,在製作的各環節上其實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大陸電影:因出品方是大陸,實際上在台有上映成的都是「抽」到的。甚至偏向藝術片型的導演許鞍華《黃金時代》、王家衛《一代宗師》,儘管作品仍有十足個人風格,都飄進了陸味。不過當然也有選擇「合拍」作法的導演,如杜琪峰《毒戰》、林超賢《破風》等片,算是還能在片中嗅到港味的作品。
可若單看去年(2015 年)叫好叫座的純港片,幾乎僅剩快把整個香港金像獎帶回家的《踏血尋梅》。起初由於導演翁子光過去主要做編劇,一開始大家認得的僅有郭富城,並未獲得太多注意,直到成為去年金馬獎唯一入圍最佳影片的港片,小兵立大功,不致讓港片在重要華語電影獎項上消聲匿跡。
像是暴風雨前的寧靜,今年港片像海嘯般的撲來,有極為成功的商業電影《寒戰 2》、《三人行》,不願北漂的穩定力量《選老頂》,更有沒包袱的新生代崛起,拍出社會批判性作品《十年》、《樹大招風》、《少年滋味》。幾部電影相互照應,把香港心境寫照都演了進去。終於,我們看見劉德華在 2011 年期待等到的「香港電影再爬起」!
強卡司、名導演、大製作! 同時擁抱兩岸三地市場的香港招牌警匪片
代表:《寒戰 2》、《三人行》
要說今年暑假是由哪陣風吹起這港片浪潮,非《寒戰 2》莫屬。先回顧 2012 年上映的《寒戰》,宣傳海報上寫著「香港十年來最好的電影」,創造了話題但結果令大多觀眾失望。這一回則打上了「最成功的續集電影」如此張狂的宣傳口號,甚至選擇了少見的在中港台同一天上映。若不是有足夠的信心,怎敢如此砸重本?
要說最會拍商業娛樂性電影的香港導演絕對還是杜琪峰,玩轉各種類型,不斷挑戰自己,同時還很多產。杜琪峰的新作《三人行》則有部分陸資加入,三位主演中還可見到中國演員趙薇,宣傳上一樣很霸氣,在中國上映檔期因撞上了好萊塢電影夾擊,網路上出現會改檔期的風聲,於是便是出了一版「不改」檔期的海報,成功創造了話題。
兩部商業大作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不單追求刺激場面,更透過打破傳統敘事方式,選擇不只一位主角,讓電影給觀眾更多思考空間。《寒戰》續作之所以可以更深得人心,一方面是首集已經為我們做好了完整的角色刻劃,觀眾很快就能進入電影,並認同他們在遇到各種事件後的心境變化。另一方面,導演隨興放個影帝同台飆戲,一場戲就能讓觀眾覺得這電影票錢沒白花。而《三人行》這樣從零開始要讓觀眾認識角色的電影,採取直接了當的手段,三位主角各遇到不同危機,從他們的決定與行為,電影還不到 20 分鐘我們便已經離開對警察、歹徒、醫生的刻板印象,成功塑造了一個掩蓋事實的警察、不肯接受治療的歹徒與過勞還堅持救人的醫生。
角色刻劃的成功還要有能配得上角色的演員。兩部片都集結中港台三地的超強卡司,《寒戰》從第一集卡司就強的不像話,光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這些影帝級的香港演員,在挑選劇本上不放棄本地作品,更對新生代導演大力支持,才讓他們有力量突破重圍得到關注,這之中又以郭富城最值得讚許。《三人行》中最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倒是掃去小太陽形象扮演和警察鬥智的歹徒鍾漢良,反觀在《寒戰》中一樣以反派形象貫穿的彭于晏,就遜色了點。
政治隱喻大快人心! 放棄大陸市場放手拍好電影
代表:《樹大招風》、《選老頂》
因題材而無法登陸的港台電影總還是有的,而更為純正的港片總是要在這些無法登陸的片中看見。
《樹大招風》是由杜琪峰的電影公司銀河映像出品的純港片,杜琪峰擔任監製一次推三位新導演,長江後浪推前浪,三位徒弟首次出擊毫不遜色,不輸師傅。這部片既寫實又狂想,改編了三名香港真實「賊王」的故事,三位導演一人導一個賊的片段,再剪輯成一部完整作品,從籌備到完成也花了五年之久,果真磨出了好作品。
片中陳小春所飾演個性最張狂的卓子強,聽了手下傳言三大賊王要合作,他便突發奇想聯繫另外兩位,然而任賢齊飾演的葉國歡和林家棟飾演的季正雄因為都是通緝犯而隱姓埋名難以找尋。要說出自己是誰(真正的名字)如此之難,電影便以此借喻了港人對自我身分認同的無奈。藉著回歸祖國前的不安心情反映此刻與中共交惡的情緒,《樹大招風》其實屬於非常內斂的隱喻,之所以被禁,更大的因素大概還是因為把大陸的「官商勾結」毫不避諱的都拍出來了。而接下來要談的《選老頂》則幾乎已到了粗暴明喻的地步。
堅持拍香港電影的心堅定不移,最能將大陸市場拋諸腦後,杜汶澤還是最佳代表。他在今年的新作《選老頂》演出男主角,同時是此部片的監製,合作的導演邱禮濤也持續於香港創作。《選老頂》並非一部在導演拍攝或編劇手法上多麼高明的電影,看上去其實就是香港最一般的黑道片,故事結構差不多長一個樣。但當他在片中放入一個要爭取「一人一票,票票等值」的黑道大哥、沒死不會退位的老大暗中操盤所有事件,十分粗暴的令人直接聯想到香港爭取真普選、政府黑箱作業事件,一切就不一樣了。
電影還是不免俗要集腥羶色於一身,殺人殺到底,偷吃、做愛、裸體全都來,正當觀眾質疑杜汶澤,老是拍這些不會嚇跑觀眾,令人反感嗎?他倒是反嗆:「這不就是觀眾最愛看的!」他要拍的是觀眾想看的東西,具有娛樂性的商業電影,而對他來說最重要的觀眾,當然是香港人。你可以說是黑道內亂影射政治,更可以視為政府和黑道根本沒兩樣。片中越是不遮掩的比喻越令人折服,越令人拍手叫好。
拋開電影的各種隱喻,《樹大招風》在大陸雖禁演,但台灣仍會上映,相對師傅杜琪峰的作品,此片宣傳資源並不多,可卻是一部應當在大銀幕上好好享受的精采之作。至於《選老頂》僅在今年台北電影節放映,並未有片商購買,期待它在金馬獎能有所斬獲,再度登台放映。
未來的焦慮、時代的產物,為港人發聲的社會寫實電影
代表:《十年》、《少年滋味》
電影《十年》由五位年輕導演的短片集結而成,以想像未來十年的香港作為主題,帶領觀眾看見香港人此時此刻的焦急憂愁,五部片各有特色,一次看連成一氣的控訴是過癮,分開看也都是精采佳作。既是小製作又沒有知名度,《十年》就是靠著這樣生猛的撞擊力自去年底於香港小規模上映,倒因引起中共注意使得戲院不敢繼續再放下去,創造出電影下檔前仍高朋滿座的奇特現象。而今年三月份於香港金像獎一舉拿下了最佳影片,遭到中國全面封殺,話題不降反升。
《十年》的相關話題從影劇版面,橫跨到了政治版面,也吹進了台灣,盼了很久,八月份終於能與台灣觀眾見面。而就香港本地的上映順序來說其實都早於上面提到的幾部片,若說它的浪潮影響到了後續的港片,大概也不為過。
曾以《音樂人生》獲得金馬獎最紀錄片的張經緯導演,新作《少年滋味》則把攝影機指向了九位 10-24 歲的青少年。導演和青少年談起理想,他們越大就越不清楚自己的未來在哪裡,受長輩甚至整個社會左右。片中唯有一位十歲的孩子,肯定自己想當個藝人,更肯定的相信有選擇的能力與權力就是自由。而來自青海的一位少年,作為大陸人移民香港的代表,家鄉玩伴羨慕他,但他卻永遠無法喜愛這塊土地,他想要追尋一個「更好的地方」,但那個地方在哪無人知曉,是對社會現實感到無力的最佳寫照。
《少年滋味》以一場音樂會大合唱〈歡樂頌〉貫穿拼湊九位少年的心聲,會場中唱著歌的孩子真實的心理並非如此歡樂,他們歌唱時眼裡所剩不多的光芒與希望,十年之後又會去哪?有沒有可能就是《十年》故事裡的任何一個主人翁,因為政策失去自己的語言、被迫停下自家產業,甚至以死抗議的青年呢?正因我們都不想看見,《十年》打出「為時未晚」的口號,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兩部動盪時局下的產物對照觀賞,帶給人更多衝擊。不過《少年滋味》目前僅有新竹市兒童影展邀請放映一場,在台是否還有映演計畫尚未得知。
香港衝破低迷,台灣電影呢?
劉德華獲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那一年,台灣正是靠著《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賽德克巴萊》上下兩集等片,讓國片票房達到近年高峰,不過這好聲勢也就在那年之後又開始漸漸往下滑。如今,香港有最招牌的警匪動作片,台灣呢?
許多人先是問了香港年輕導演拍得出《十年》,台灣怎麼就沒有這樣的作品?說起來《十年》這樣反映當下社會的誠意之作,台灣近年還是不乏有這樣聲音的佳作,如詹京霖的短片《狀況排除》、去年的長片《太陽的孩子》帶出原住民的聲音、《菜鳥》諷刺官商勾結,還有很多帶觀眾走上街頭的紀錄片。我們對社會議題的關心並沒有完全落人之後,可惜的是大部分人沒好好注意到這些電影,卻說自己都沒有。
反觀我們的商業電影呢?沒有大陸資金我們做得出自己的《寒戰》或《樹大招風》嗎?何以原本在電視劇上大獲成功讓台灣找回信心的《痞子英雄》,連拍兩集電影版之後就好似變成了大陸電影,在台灣也贏不得觀眾心?何以我們的本土就只剩下了取悅長輩的豬哥亮和拍了好幾部才出現一部好看的青春懷舊電影?
回到原點,國片票房近期又開始走低,現在又輪到台灣思考,在多位導演也轉往中國拍片後,屬於我們自己的電影在哪裡?令觀眾期待的卡司又在哪裡?
延伸閱讀:
院線影評/《三人行》:角色的困境反映現實的局
院線影評/《樹大招風》:在警匪片中找到宣泄的出口
院線影評/《寒戰 2》:用明星魅力聲張香港主權的寄興托喻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