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導演九把刀:比怪物更駭人的其實是人性

0

撰文/Philip;攝影/莊永鴻

2011 年前的九把刀(柯景騰)主要以暢銷作家的身份為人所知,一度創下每個月至少出版一本小說的驚人紀錄,著作等身的他於 2011 年將自己的半自傳小說《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拍成同名電影。第 1 部長片便在全球賣破 10 億台幣,一度成為香港史上最賣座的華語電影,還在台北電影節與金馬獎皆有所斬獲,「導演」九把刀的未來動向,瞬間與「作家」九把刀的未來動向,同樣讓人充滿期待。

睽違 6 年,九把刀執導的第 2 部長片《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以下簡稱《怪怪怪怪物!》)終於將在 2017 年 7 月底正式與台灣觀眾見面。雖然焦點同樣放在校園生活上,《怪怪怪怪物!》無論類型、風格或製作水平都與前作有著顯著不同。是什麼帶來這樣的轉變?而當「類型電影」成為台灣影視近年最夯的名詞,做為一部成功類型電影的導演,九把刀自己對此又有什麼想法或建議? (以下內文可能含劇情雷,請斟酌閱讀)

從恐怖片,到帶有恐怖元素的劇情片

雖然《怪怪怪怪物!》故事是描述 5 名高中生無意間抓到一隻吸血怪物,從而延伸出的一連串血腥復仇與人性試煉,但在九把刀的原始構想裡,本片其實與校園一點關係都沒有:「我的某篇小說裡曾有這樣一個雛形,講幾個日本學生去做社區服務,發現某些區域固定會有人口失蹤,調查之後發現是因為有吸血鬼的故事。幾年前偽紀錄片風格相當流行,當時我也想來拍一部類似的作品,甚至用手機拍都可以。故事從頭到尾都設定在某個小學生家裡的地下室,電影就是紀錄某個暑假大人不在家,這群小學生抓到一個怪物之後,隨著日子經過,對牠做的各式各樣的事情。」

但問起為什麼沒有這樣拍?他則表示:「因為實在太黑暗了!在籌備的時候,大家就跟我說,讓小學生演出這樣的故事真的太黑暗,先不要說演員之類的問題,這樣的題材就連到歐美,就算是拿了限制級一樣不會過。」也因此,小學生開始轉化為高中生;學生當主角的恐怖片,也開始轉化為設定在校園的恐怖片。而當飾演林書偉的鄧育凱加入劇組後,電影再進一步從帶點 B 級片色彩的校園恐怖片,蛻變為現在觀眾看見的,帶有恐怖元素的校園劇情片。

就九把刀看來,「我很喜歡校園這個設定,因為它有著很大的寓言化或概念化的空間。當我開始跟鄧育凱溝通,開始經營林書偉這個角色,故事也開始有成長,越來越複雜。」因此在籌備與拍攝《怪怪怪怪物!》的過程中,九把刀就會逮到空檔繼續修故事,讓它即便帶有些許超現實色彩,仍能夠盡量接近現實。

至於談到本片有著比起以往更為黑暗沈重的故事,九把刀僅淡淡地帶過,表示與諸多猜測或傳言不同,電影純粹起源於他人生中遇到的一些私人經驗,甚至電影原本的結局要黑暗更多:「我只有在拍攝最後一場戲清場之後有跟鄧育凱提過,好讓他能進入角色的情緒。原始結局就看看有沒有人對這個故事概念有興趣想接手。」

「創作是要討論怎麼做比較好,而不是不要怎麼做」

雖然說電影主打的是吃人怪物與大量的血漿噴發,片中也有大量誇張的喜劇笑點,但只要看過《怪怪怪怪物!》的人都知道,電影裡真正恐怖的不是怪物本身,而是各種黑暗又醜陋的人性幽微,從第一場戲到片尾一以貫之。講起電影的黑暗,九把刀堅持這部電影不是想要完整重現現實社會,而是在帶點超現實的前提下,去打造一個用來批判現實社會的作品。他以電影裡第一場戲(先前也曾以片花的形式,在網路上提供給大眾觀看),被怪物吃掉的遊民為例:「我會在電影裡塞入大量我想批判的東西或意念。在我看來,這個社會就是一直在剝削,互相掠奪,不只是有錢人,就連社會底層的人也是。我在一場戲裡透過角色的口提到,片中場景其實死過很多人,只是怪物吃的一直是就算消失其他人也不會在乎的人。就像片中的遊民,先被雜貨店老闆娘驅趕,然後被其他社會邊緣人驅趕,被警察驅趕,最後想抽根煙卻被怪物吃掉,真正是無路可逃。片中其他學生的小情小愛或傷心難過,對比這些人的處境更是荒謬。」

這樣的訊息觀眾會不會買不買單?會不會導演太厭世?重點是這是九把刀自己想說的,他只能期待觀眾願意接受,真的不行也沒辦法。至於片中學生們虐待怪物的場面,九把刀也有話要說:「這在我看來,可怕的就只是一種意識形態而已,真正變態的是這個社會,而不是那些血腥虐待場面。」本片之後準備在新加坡上映,電檢制度遠比台灣嚴格的新加坡僅剪掉片中一顆鏡頭,並以輔導級而非限制級上映,某種程度上也為九把刀的看法做了背書。

不過比起電影裡絕大多數時候血腥黑暗的片段,《怪怪怪怪物!》也有不少戲謔笑鬧、荒誕不經的橋段,當問起導演是如何平衡電影裡截然不同的調性,確保兩者不會互相抵銷或產生衝突,九把刀倒是直接了當地表示,在他看來,這都是同一部電影,而導演的工作,就像影響他很深的電影書裡頭說的,就是「確認所有的人都在拍同一部電影」:「像我當初在拍裡頭某場戲,學生拿著彩球要去驅趕怪物,劇組大家都覺得很好笑,但又擔心電影變成鬧劇,但我覺得這就是我要的,人就是會這樣,危難當頭,手上能抓到什麼就用什麼。創作是要討論怎麼做比較好,而不是不要怎麼做。我的重點只是要讓好笑的段落真的好笑,至少我自己一定要覺得好笑。至於觀眾能不能接受這樣穿插的調性,我當然會希望他們接受,他們不能接受我也還是會有點失落,但也就是這樣。」

看似高難度的動作戲,其實難的都是前置作業

觀眾光看《怪怪怪怪物!》的預告片,便能在裡頭一瞥電影裡多場氣勢驚人的動作戲,特定高潮迭起的橋段,甚至讓人想起某些近年在國際上大放異彩的韓國電影。談起這些與前作《那些年》截然不同的動作戲,九把刀表示大部份的時候,電影靠的就是在前置期畫大量的分鏡,做好萬全準備再拍大量的鏡頭,然後試著將這些拼湊在一起。先和團隊大量溝通後再作嘗試,成功就繼續,不行的話就嘗試有無其他方法,或乾脆整場戲捨棄:「像片中怪物上公車的戲,其實我們純粹是靠攝影分鏡加上實際動作,而非電腦特效。我們本來想用另外一種方式,開發出一種新的、旋轉滾輪式有如洗衣機一般的拍攝方法,實驗之後發現這實在太難,就直接改成現在的拍攝方法。這場戲我們申請的封街只有 4 天,結果 2 天就拍完了,劇組還多放了一天假。」

作為一個作家出身的導演,許多觀眾或許會認為九把刀的重點以劇本為主,像構圖或分鏡這些事情,交給攝影指導等工作人員就好。但在九把刀眼中,他拍電影最愛的反而不是劇本,而是畫一頁又一頁的分鏡。「我從小就是一個愛看電影,沒事就是一頁接著一頁畫分鏡,從以前到現在畫了好幾大本。像現在拍電影也是一開始有故事之後先畫分鏡,畫完再看看哪裡可以調整或修正。」

當然,充分的準備也是基本條件,舉凡慣例找好備案拍攝場地、雨天場景不論天候隨時有水車預備、演員大量與動作執導練習,都是九把刀眼中的基本功:「就連怪物在天花板上爬的鏡頭,靠的只是演員實際的肌耐力,電腦特效只用來把演員身上的鋼絲痕跡抹去而已。像如何把演員吊上去、實際的鋼絲長度,成功把演員吊上去同時表演還沒有問題接得上,這才是真正困難的地方。」而提到怎樣能把動作片拍得好,九把刀也很直接地說,就是信任動作指導,前期導演心中有任何畫面或想法,大家一起練習,一起討論,一起嘗試,行得通就做,行不通就改:「像片中一場販賣機前面的殺人戲,我們做了各式各樣的假人,換了不同拍法,但怎樣都感覺不夠真實。大家溝通後決定真人上陣,剛好我們燈光組有個同仁有練過,效果瞬間才逼真。」

不過,既然本片有些日韓類型電影的色彩,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參考其他電影的拍攝?「參考當然還是有,只是重點是給工作人員拍攝上的範例(reference),而不是整個直接抄。像片尾的校園戲,我會想要工作人員看看中島哲也的《告白》,他超級會用那種像廣告一樣的方式,拍出校園裡頭的邪惡。我要的不是工作人員去模仿《告白》裡頭的控訴,因為那個是模仿不來的,我要的是他們去模仿裡面重點戲類似的拍法。又或者像剛剛提到的公車戲,本來工作人員希望能夠寫實一點,準備的假血不是我要的,我就讓他們看園子溫的《地獄開麥拉》,那種血的質感比較符合我要的效果。」

「你可以希望觀眾喜歡,但去假定觀眾想看什麼而拍,這很莫名其妙

有《那些年》成功在先,《怪怪怪怪物!》試映之後觀眾反應也普遍不俗,或許有些人會覺得,九把刀就是給觀眾他們想看的。但在他自己看來,他拍電影主要還是拍給自己看,去努力藏拙,拍一部自己喜歡、能夠接受的電影,至於觀眾的反應,他只能期待有好評,但無法改變評價。他的電影,要先滿足他自己這名觀眾。

對九把刀來說,《怪怪怪怪物!》選擇像某些好萊塢作品一樣,直接從故事中間開始說起,讓觀眾自己填補空白:「在我看來,電影其實沒有一定的格式。我知道有些人或有些公司會收集大數據,想知道觀眾喜歡什麼。我自己是完全無法如此。我覺得不要去預測觀眾會喜歡什麼,也不要刻意去拍觀眾想要的的東西。在我看來,這樣做是對電影的一種褻瀆:不是不能這樣做,而是這樣做的人搞不清楚,電影是最魔幻最不確定的藝術,你可以希望觀眾喜歡,但去假定觀眾想看什麼而拍,這很莫名其妙。」

可以肯定的是,對九把刀來說,他最大的願望還是希望觀眾覺得好看大過不好看,但千萬不要說他很認真:「你去看歐美電影,有人看完會說,這個導演拍的很認真嗎?並不是認真拍就要被誇獎,這是影壇的鄉愿。努力就是這麼一回事,拍電影應該沒有人不認真的。」而在擔任編劇的《樓下的房客》,以及身兼編導的《怪怪怪怪物!》之後,九把刀是否還會持續其類型實驗?「其實我會想要嘗試各種類型。我自己覺得,除了戰爭片之類的千軍萬馬外,幾乎所有類型都可以嘗試或討論用低規格拍好,如果拍不好,大不了就拍別的。其實我現在所有心思都放在《怪怪怪怪物!》,下一部電影可能是部黑色喜劇,也可能是改編某本後青春期小說,就當作是給一直追問的人的標準答案吧(笑)!」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