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瑞珊專欄/《政問》VS.《夜問》──催生台灣電視產業的思想性節目

0

2016年的總統大選辯論在上週首度登場,由 4 報 1 社及 9 家媒體共同舉辦,電視直播為主、網路 LIVE 為輔的專業度和製播模式、其精準流程相當到味;對照另外兩個以網路 LIVE 為主,已塊狀播出一個多月的政治議題節目《政問》及《夜問》,雖然後者缺少專業化,卻因為製作成員是相對的「自發性熱情投入」,讓此次大選前夕的政論節目相當精彩。

不管是總統大選辯論以電視直播為主或是《政問》及《夜問》以網路 LIVE 為主,其製作模式均不相同,然而背後的思想性策略規劃卻相當一致,內容都充實著:創作者的思想。

正業

《政問》(左圖)及《夜問》(右圖)採網路直播,催生台灣思想性節目

從 11 月 26 日開始的《政問》,主持人是在華人世界相當活躍的文化人張鐵志,讓該節目的視野和影響力擴及兩岸三地。而在《政問》第一集擔任來賓的柯文哲,首播創下在線人數上萬人的好成績,更在 3 週後,直接推出由他親自主持的《夜問》。

《政問》是主導者羅申駿召集業界各領域翹楚,包含設計界的馮宇、文化界的張鐵志、資訊界葛如鈞和新媒體圈的楊士範等人加入,籌備時間長達一個月歷經多次測試,更在首次錄影時全面淨空媒體採訪,由「 LIVEHOUSEIN 」網路線上直播。而《夜問》則是來自柯 P 的一場幕僚聚會,總籌備時間僅有不到 3 天,由前悠遊卡董事長戴季全率團隊 BuzzOrange 完成,在《閱樂書店》首次錄影全面開放媒體採訪,由 Fanily 線上 LIVE 直播、三立電視自由時報蘋果日報同步轉播。

政問2

《政問》由張鐵志主持,畫面走視覺燈光精緻美感,以八大產業為議題

以節目製作觀點來看,《政問》的播映型態偏向定格廣播模式,主打視覺燈光細微的精緻美感呈現。而《夜問》則是採網路集體連播的型態,4 台攝影機加上燈光細部調整,節目播映節奏流暢。前者的目標在於用「簡單建構影響力」;後者的目標在於「專業的真實呈現」。然而無論影響力或是真實度,都不再是傳統節目精密計算加工後製作的播映模式。而是將基礎定位在網路視頻的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主要節目的製作 Team 均非傳統電視製作人才。

攤開兩節目的議題和卡司,《政問》是以八集,邀請到各界翹楚。目的是希望在總統大選前討論台灣面對的關鍵議題,並希望在最後邀請三位候選人來回應之前所提的問題與對策。《夜問》則是未來入駐新國會的候選者,以八個人為主,前者高度影響力夠,後者主打實際作為,兩者規劃都屬專業電視頻道中的重量卡司。

再以預算配置來看,兩個節目均省下了大把的硬體預算;將價值保留給真正能夠製作思想性節目的內涵。試問?如果未來所有節目都不再後製轉為線上 LIVE,如果前期運作的判斷能夠精準到隨錄隨播,是否可以大膽預測:未來的節目製作和卡司的創作者思想將是決勝關鍵?

夜問訪問3

《夜問》則是由柯文哲主持,對談未來入駐新國會的候選者

筆者曾經在《康熙來了》宣布停錄之後書寫過關於「節目創作者的思想才是關鍵」一文,當中曾經提及創作者的思想」決定了內容的價值,而思想是否純粹,是內容存續與否的關鍵。

以思想純粹性及價值度來說,全台灣最具創作者思想的,首選菁英領袖,而今年年底也因為這場總統大選,「市長」、「候選人」和「企業家」各自對於混濁的台灣社會,發表自身的純正宣言。在直播中侃侃而談,用表述替代記者會,在無限屏幕中先行卡位,意外的將思想性類型節目先行推出,用網路直播的形式,將「事後加工的最小化」呈現,讓節目回歸創作者的本身的思想無限。如果這股力量持續蔓延,是否將能夠引導下一步電視製作的新思考?

當持續播出的八場《政問》 VS. 八場《夜問》線上 LIVE,尚在討論著誰能真正影響台灣?其實這場政治辯論已經悄然影響台灣電視產業的未來。

延伸閱讀/

《康熙》事件喧鬧過後 節目創作者的思想才是關鍵

從個人炒作到破壞行規,《我的少女時代》導演的負面行銷教育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蔡瑞珊,影視文創人、主持人及節目編審,現任《閱樂書店》店長並關注藝文創作。 曾任《天才衝衝衝》、《POWER星期天》、《平民大富翁LIVE》節目編審;《圓夢巨人》《華視生活雜誌》《莒光園地》節目主持人;《追夢・永遠的鄧麗君特展》策展人;並以《巷弄裡的那家書店》和《書店裡的影像詩》入圍金鐘最佳行銷。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