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有越來越多跨文本作品都是由IP孵化的產物,讓故事遊走於不同媒介中,被更多人看見。但一個成功的 IP 應具備哪些元素?創作過程又該注意什麼?《通靈少女》編導陳和榆、《植劇場》編劇詹傑、知名影評人李光爵(膝關節),也在IP SALON與大家分享過往的經驗。
Browsing: 通靈少女
當新一代創作者,開始剝除過去黨國體制對於語言、族群的僵化想像後,他們選擇以深厚的感情重新詮釋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鄉土」。如楊富閔的作品《花甲男孩》於 2017 年改編成《花甲男孩轉大人》時,掀起漣漪。
從獨特的台灣民間信仰和宮廟文化作為主題,到全新的跨國合作,《通靈少女》都為台灣觀眾帶來新穎的內容。這些都是大家看到的好成績,而或許大眾不知道的,其實《通靈少女》是台灣少數以製片制來執行的電視劇。
《通靈少女》在短短 6 集的篇幅內,以愛與死亡為母題軸線,試圖處理包括少女成長校園、通靈宮廟、與芸芸眾生這 3 條故事線,反映出宮廟裡的通靈少女謝雅真,所面臨不同面向的人生。
本篇作為《通靈少女》幕後專訪的最後解謎,就要來告訴大家,這家全名為新加坡稜聚傳播公司的 IFA(In Focus Asia)如何成為《通靈少女》「學貫東西」的接點。
HBO 為何第一部亞洲非英語影集會選擇公視作為聯名的夥伴呢?除了《神算》這個令人興奮的故事外,還有幕後的推手:公視國際部。究竟公視國際部在這次合作案內如何扮演關鍵推手,讓台灣戲劇成功外銷全球,我們特別深度專訪在合作案中站在第一線的公視國際部經理施悅文,讓她來分享公視耕耘已久的國際影視合製經驗。
《通靈少女》是台灣第一部與 HBO Asia 合作的原創自製劇,從去年宣告開拍後,就在業界掀起很大的討論。娛樂重擊特別專訪 HBO Asia 節目部暨節目製作副總陳威聖(Andrew Chin),進一步理解 HBO Asia 在公視學生劇展《神算》上看見了什麼,才促成了《通靈少女》的亞洲奇幻旅程。
HBO 和公視合作的《通靈少女》掀起不少矚目,尤其《通靈少女》更是 HBO Asia 第一部中文發音影集。這次的合作成果究竟能為台劇和 HBO 的亞洲布局帶來什麼樣的化學變化,大家都在關注。從首映的第 1 集中,我們已經看見了多重的驚喜。
帶領《通靈少女》這個平均年齡不到 30 歲團隊的靈魂人物,同時擔任編劇與導演的陳和榆,自己也是 30 歲。在娛樂重擊的專訪中,談到這次面對跨國合作他面對了那些限制,以及做出了哪些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