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隱身幕後的副手──電影編劇、修護員,與他們的劇本
編劇,所有靈感彙集的最初起點。在紙筆盛行的年代,他們是手握一枝筆努力伏案「爬格子」;進入電腦數位時代,則是筆記本、電腦鍵盤、錄音筆、手機等工具樣樣來。但實務流程並無二致,編劇的任務依然是反覆撰寫修正,一字一句編織出銀幕上雷霆萬鈞、千鈞一髮,甚或繞指柔情等的對話及場景。
編劇,所有靈感彙集的最初起點。在紙筆盛行的年代,他們是手握一枝筆努力伏案「爬格子」;進入電腦數位時代,則是筆記本、電腦鍵盤、錄音筆、手機等工具樣樣來。但實務流程並無二致,編劇的任務依然是反覆撰寫修正,一字一句編織出銀幕上雷霆萬鈞、千鈞一髮,甚或繞指柔情等的對話及場景。
他本名是李遠,大家稱呼他作小野。67 歲的他以前是念生物相關科系,卻「不務正業」當作家,人生大部分時間在寫作,寫了 100 本書、20 部劇本,曾獲得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原著劇本,和楊德昌合寫的《恐怖份子》獲得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1987 年,37 歲的小野離開中影、專職寫作,人生真正和電影交集只有任職中影的八年,然而他和台灣(新)電影的關係千絲萬縷,從沒斷開。6 月小野應好友王耿瑜之邀,在「Short Lab 短片實驗室」上一堂編劇課,以「從文學和社會事件改編的方法」,分享編劇的內功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