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數位化的浪潮,全世界流行音樂的主流與非主流分野都逐漸模糊,正如黃子佼在金曲獎後丟出「要 20 個獨立樂團,還是 1 個超級巨星?」的提問所揭示,台灣流行音樂也正在面臨主流與非主流疆界的游移與融接。同時,因應不同渠道的新媒體與分眾開拓,各方音樂創作者與製作人,逐漸開啟不同的音樂發展模式,更隨著愈益興盛的「feat.」(按:英文中的正確說法應為ft.,為feature之縮寫)跨界合作風潮,開啟不同領域人才或產業的合作。
隨著數位化的浪潮,全世界流行音樂的主流與非主流分野都逐漸模糊,正如黃子佼在金曲獎後丟出「要 20 個獨立樂團,還是 1 個超級巨星?」的提問所揭示,台灣流行音樂也正在面臨主流與非主流疆界的游移與融接。同時,因應不同渠道的新媒體與分眾開拓,各方音樂創作者與製作人,逐漸開啟不同的音樂發展模式,更隨著愈益興盛的「feat.」(按:英文中的正確說法應為ft.,為feature之縮寫)跨界合作風潮,開啟不同領域人才或產業的合作。
光是卡司、製作團隊的陣容,讓HBO在開拍之前就決定買下國際版權。《做工的人》到底是一部怎麼樣的作品?他到底是什麼樣的類型?他的實際表現如何?我該給予什麼樣的評價?在我完整看完六集之後,我的評價很堅定,他將讓台劇拓展在世界上不同的可能、更大的能見度。
《做工的人》全劇共6集,將於5月10日(日)晚間9點在HBO頻道首播,HBO GO也會同步上線,晚間10點則於myVideo上線,5月10日首播當天一次播出2集,之後每星期同一時間播出1集。 而myVideo 還提供前兩集免費觀看的福利!以下幫各位盤點 《做工的人》線上看 的平台。
《做工的人》是大慕影藝繼《我們與惡的距離》後與華研音樂第二部合作作品,華研作為大慕影藝的投資方,又作為影視與音樂內容密切合作的夥伴,他們之間的合作所擦出的火花特別亮眼,林宥嘉演唱的《我們與惡的距離》主題曲〈別讓我走遠〉和郁可唯演唱的插曲〈路過人間〉,都和戲劇內容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形成互相烘托的良好互動,甚至在戲劇下檔後仍然展現了難以想像的長尾效應。
本來只是非常喜歡原著裡〈走水路〉這篇所以起心動念想拍,沒想到回台北和好友製作人林昱伶吃飯喝酒時,談起自己正在詢問這本書的版權,坐對面的林昱伶笑說版權在她手上。這個比小說更離奇的巧合,彷彿命中注定般開啟了製作人林昱伶和導演鄭芬芬攜手同行的開發拍攝緣分。
上線後創下Netflix華語劇首度奪下台灣區冠軍的《誰是被害者》,討論熱度和口碑正在延燒,而相信除了整齊的選角卡司外,最讓人好奇的一環,就是這次劇本的概念和編排,如何從原著《第四名被害者》脫胎換骨成現在的《誰是被害者》,中間又潛藏著什麼編劇的創作理念和想傳達的訊息呢?
娛樂重擊專訪到從原著出發,參與了一年半開發期的兩位編劇徐瑞良、梁舒婷,從《第四名被害者》到發想出現在劇本最重要的概念,再到福斯原創坊接受美劇訓練思考後,如何煉成現在的劇本架構與原型。
國際串流平台頂級玩家 Netflix,在去年推出了三部華語劇《 罪夢者 》《極道千金 》《 彼岸之嫁 》。大家都在關心 Netflix 在華語地區會怎麼做佈局,而《 誰是被害者 》作為第四部 Netflix 華語原創劇當然備受注目。這次Netflix雖非事前期就投入開發,但這次不只掛上原創,為了搶下全球獨家,開出來的版權金一點也不手軟,創下台劇版權新高。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產業環境與局勢裡,《 誰是被害者 》的成與敗,將影響台灣戲劇跟國際接軌,以及是否有下一步的可能性。
改編自天地無限《 第四名被害者 》小說,故事分別由方毅任(鑑識員)、徐海茵(記者)、趙承寬(刑警)三大主角推進劇情。有別於原著小說以推理與媒體線為核心,《 誰是被害者 》放進了更多動作、冒險、人性和解的元素。
瀚草繼《麻醉風暴》後推出的又一懸疑類型劇《誰是被害者》即將於4/30下午三點正式在Netflix全球上線,雖然是瀚草先找齊資金投資拍攝後才賣給Netflix,卻堂堂掛上了Netflix原創劇的招牌,這意味著Netflix確實認同《誰是被害者》的成就值得此認證,而成為Netflix第四部原創華語劇的《誰是被害者》,也背負了可能比一般台劇更多的期待與壓力。
究竟瀚草影視為何選擇這個題材,在前期說服投資方大膽投入高於一般台劇製作費水平的資金,最後又成功以創台劇新高的版權費賣給Netflix,打了這場漂亮的仗呢?我們為大家專訪到關鍵投資方良人行的開發長張森和、瀚草影視總經理曾瀚賢和製作人湯昇榮,以及執行製作人徐國倫,從選題、募資、拍攝執行到行銷,說明《誰是被害者》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楊雅喆執導公視旗艦影集《 天橋上的魔術師 》(《天橋》 )去年起搭景拍攝,上個月初發布前導預告,引發各界迴響與共鳴; 今(3/8)片場對媒體公開,八○年代「中華商場」裡、 外風貌真實還原, 劇組美術指導王誌成領軍搭設之店面與住家及周遭鐵道、 車棚等處所面世;也宣告劇中主角「魔術師」由莊凱勛飾演。
看完年度國片回顧,當然不可少的就是要選出年度十大台劇。去年的台劇市場不但有橫空出世的《我們與惡的距離》、《俗女養成記》,以優秀質感和亮眼收視率,雙雙打破了過去台劇品味與娛樂之間的距離,證明我們的觀眾眼睛雪亮,只要好好做戲,題材不管從最社會議題到最生活體己,都能獲得觀眾的擁抱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