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日本科幻歷史,科幻在這個島國如何發展?|《從原力到原爆:科幻小說的全球旅行》講座紀錄3
回到本次課程主題「從原力到原爆」,日本和歐美的科幻立場很不一樣,與科學詮釋權有關。日本科幻有著在地記憶的特殊性,基調相當悲觀。我們可以從《哥吉拉系列作品》、《福音戰士新劇場版:Q》以及《你的名字》中略知一二。
回到本次課程主題「從原力到原爆」,日本和歐美的科幻立場很不一樣,與科學詮釋權有關。日本科幻有著在地記憶的特殊性,基調相當悲觀。我們可以從《哥吉拉系列作品》、《福音戰士新劇場版:Q》以及《你的名字》中略知一二。
在科幻的發展歷史上,《科學怪人》到19世紀末期是「古典科幻」年代,接下來是科幻的黃金時期(1940~1960),大多數科幻文類的特點在此奠定。而新浪潮運動發生在1960~1970年代,並在1990年代衍伸出Cyberpunk。
在結束「泛娛樂大數據產業及網路大數據應用工作坊」上午場後,下午場邀請到 VR、整合行銷等相關業者,就「影視創新與科技-OTT 平台與 VR 技術」進行交流討論。
在上午「影視內容與行銷網路數據運用-賀歲片與動畫電影」場次中,先邀請到潮網科技副總 徐承立介紹「潮影據系統」的計畫執行成果,並分享「動畫電影」及「2018賀歲片」兩類影視作品,透過大數據分析下的觀測結果。
平時有在關注美漫或者是相關改編電影的觀眾,對於「共同宇宙」應該不陌生:好比今年要上映第三集的《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便是讓美國隊長、鋼鐵人、雷神索爾等超級英雄齊聚一堂。在他們原本各自的故事之外,編寫出另一條敘事線,進而創造更多經濟效益。而這有可能成為現今娛樂產業商業模式的解方之一。因此由識御者與泛科學聯手策劃的「週三 ACG 之夜」系列講座,在二月的最後一場便邀請到 Geek-Base 的方世欽,來談談究竟美國娛樂產業如何操作「共同宇宙」,又有哪些「細節」與「眉角」要注意。